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閱讀答案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謹(jǐn)斬樊於期頭,及獻(xiàn)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jìn)。至陛,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辭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fù)劍!王負(fù)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1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禮品。
B.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遺:給予,贈送。
C.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謝:道歉,道謝。
D.圖窮而匕首見 窮:窮盡。
12.下列各句中無通假宇的一項是
A.圖窮而匕首見
B.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C.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D.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
13.詞類活用情況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B.又前而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14.下列對“易水訣別”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A.太子及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為了與荊軻永訣,激勵他冒死行刺,不負(fù)重托。
B.文中的音樂描寫,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C.三個“皆”字寫出了全體送行者的強(qiáng)烈反應(yīng),烘托了送行場面的壯烈氣氛。
D.整個送行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雖不足百字,卻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答案:
11、C(謝:謝罪。)
12、D(A項“見”通“現(xiàn)”;B項“卒”通“猝”;C項“振”通“震”。)
13、A(例句為名詞作狀語;B項方位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動詞;D項意動用法。)
14、B(應(yīng)為悲壯的氣氛。)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會賓客的閱讀及答案11-15
《太子丹論》閱讀答案09-01
高帝欲廢太子閱讀答案03-13
《知入與知出》閱讀及答案06-12
知入與知出閱讀答案07-11
“知入”與“知出” 閱讀答案09-10
《“知入”與“知出”》閱讀答案09-17
知入與知出的閱讀答案09-30
《四知》閱讀答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