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洵《諫論(上)》譯文的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guī)范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洵《諫論(上)》譯文的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于仲尼。吾以為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shù)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shù)何如耳。然則奚術(shù)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游說之士而已。夫游說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抵觸忌諱,說或甚于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而必乎術(shù)也。說之術(shù)可為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zhì);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zhí),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諭之也。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襄,而楚不敢圖周。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后羞韓,而惠王按劍太息;范睢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此激而怒之也。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于此矣。吾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如唐魏鄭公(魏征),其初實學縱橫之說,此所謂得其術(shù)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shù)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shù);蘇秦、張儀吾取其術(shù),不取其心,以為諫法。
閱讀題及答案1:
【注釋】險诐(bì):不正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進諫的大臣能否達到讓國君納諫的目的,不取決于進諫的形式,只看使用的進諫方法是否恰當。
B、文章倡導要像古代游說諸侯的策士那樣進諫,即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學會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以話激人、以隱語啟人。
C、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將學習龍逢、比干的忠心,學習蘇秦、張儀的游說方法,用以進諫時取法。
D、本文著重闡述進諫的方式和方法。鋪排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氣勢不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各種論證方法的運用,使得觀點突出,層次鮮明。
參考答案:
10.D!氨扔髡撟C”有誤。
閱讀題及答案2: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顧用之之術(shù)何如耳 顧: 只是 B. 請備論其效 備:準備
C. 此理而諭之也 諭:使明白 D. 悟則明,懼則恭 恭:謙遜有禮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①范睢以無王恥秦 ②以機智勇辯濟其忠
B.①此理而諭之也 ②子貢以內(nèi)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C.①致君之道盡于此矣 ②游說熾于列國
D.①自是世有其人 ②以機智勇辯濟其詐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認為進諫的大臣能否達到讓國君納諫的目的,不取決于進諫的形式,只看使用的進諫方法怎么樣。
B.文章倡導要像古代游說諸侯的策士那樣進諫,即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學會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以話激人、以隱語啟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龍逢、比干和蘇秦、張儀學習,效法他們的忠心和和游說方法,以便供進諫時取法。
D.文章著重闡述進諫的方式和方法。鋪排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氣勢不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使得觀點突出,層次鮮明。
3、 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4分)
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3分)
、谖岐毠址蛑G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3分)
參考答案:
1. B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文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洌和陚,全面。)
2.C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并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C.
。▽W習龍逢、比干他們的忠心,但是不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蘇秦、張儀的方法,但是卻不學習他們的心地。)
3. 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的斷句能力;能力層級B.
。1)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每對3處得1分;錯、漏斷2處扣1分)
(2)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B.
、僦S諫當然不能一概贊成,直諫也不能輕易貶低的。(與:贊成1分;少:貶低1分;大意1分)
、谖抑皇牵▽@種現(xiàn)象)感到奇怪:進諫而君主聽從的僅有百分之一,游說而君主聽從的卻占十分之九。(怪意動用法1分,譯對百一、十九得1分;句子大意1分)
參考譯文:
不論古時還是現(xiàn)代,人們議論進諫,往往贊成諷諫,貶低直諫,這種說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來的。我認為,諷諫、直諫,是一樣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樣罷了。伍舉使用隱語進諫,楚王荒淫放縱更加厲害;茅焦解開衣服,正言進諫,秦帝立即省悟過來。諷諫當然不能一概贊成,直諫也不能輕易貶低的。所以我說: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樣罷了。如果能掌握適當?shù)姆椒,那么君主比夏桀、商紂還稍強一些,我進諫一百次他會聽從一百次的,何況是虛心納諫的君主呢?如果不能掌握適當?shù)姆椒,那么君主比唐堯、虞舜還稍差一些,我進諫一百次他會不聽從一百次的,何況是拒絕忠言的君主呢?情況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道: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就像古代游說諸侯的策士那樣就可以了。那般游說諸侯的策士,靠著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助成他的詭詐;我要進諫君主,靠著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助成我的忠貞。讓我全面論述一下它的實際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說之風在諸侯各國間興盛起來,從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這樣的人物。我只是對這種現(xiàn)象感到奇怪:進諫君主而被聽從的僅有百分之一,游說君主而被聽從的卻占十分之九,進諫君主因而喪命的比比皆是,游說君主因而喪命的卻沒有聽說過,然而觸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處,有時游說比進諫還嚴重呢。由此可知,關鍵不一定在諷諫上,而一定在方法上。游說的方法可供進諫時取法的有五種:講清道理開導他,從形勢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誘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諷諭他,這些就是所說的五種方法。觸龍認為趙太后愛女兒勝過愛兒子,眨眼之間長安君就出國做人質(zhì)去了;甘羅拿武安君死在杜郵這件事詰問張?zhí),張(zhí)拼饝プ鲅嘞嗖⑶叶顺霭l(fā)日期;這些就是講清道理開導他的事例呀。子貢用憂慮國內(nèi)就不應征伐強國來指教田常,于是齊國就只好不征伐魯國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將招來眾人攻擊威脅頃襄王,于是楚國就不敢謀劃進攻西周了。
這些就是從形勢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萬戶侯打動張卿,(讓他按照呂后的意圖暗示群臣,請求封呂后為王,并且建議呂后加封劉澤,鞏固呂的地位)于是劉澤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貴引誘閎孺,(讓他勸說惠帝釋放辟陽侯)于是辟陽侯就被赦免了。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誘他的事例呀。蘇秦用韓國本是大國,卻落了個“牛后”的名義羞辱韓惠王,于是韓惠王手按寶劍,仰天長吁一聲;范睢用四大貴人獨斷專行,秦國簡直等于沒有國王恥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請教。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蘇代用土偶人至死不離故土的故事譏笑田文,楚國射雁獵手用弋射諸侯鼓動頃襄王。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諷諭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種,都是見解偏頗、不夠公平的說法。雖然如此,由忠臣來運用它,完全可以成功。
什么緣故呢?講清道理開導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會醒悟;從形勢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驕傲,也一定會害怕;使用利益引誘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會振奮起來;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會堅強起來;含蓄委婉地諷諭他,君主即使兇暴,也一定會接受意見。醒悟就會明白,害怕就會謹慎,振奮就會勤勞,堅強就會勇敢,接受就會寬厚。輔助君主的正確方法,全在這里了。照我看來,從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見必定聽從,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沒有誰比得上唐代魏鄭公。當初,他其實學的縱橫家的學說,這就是所謂能掌握適當方法的人吧?唉!龍逢、比干進諫國君,招致殺身之禍,也不能稱為好臣子,因為他們沒有蘇秦、張儀的得力方法;蘇秦、張儀游說國君,取得功名利祿,可是不免被人譏為游說之徒,因為他們沒有龍逢、比干的耿耿忠心。因此,對于龍逢、比干,我肯定并學習他們的心地,但是卻不肯定并學習他們的方法;對于蘇秦、張儀,我肯定并學習他們的方法,但是卻不肯定并學習他們的心地,以便供進諫時取法。
【蘇洵《諫論(上)》譯文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蘇洵《諫論》原文以及譯文解析09-24
蘇洵《孫武》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06-19
《諫論上》的原文與譯文09-24
蘇洵上余青州書原文及譯文解析原文及翻譯09-25
蘇洵《辨奸論》原文翻譯11-23
蘇洵六國論原文及翻譯06-29
蘇軾《留侯論》閱讀答案附譯文12-16
蘇洵《上余青州書》原文及翻譯12-04
蘇洵六國論原文、注釋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