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1-02-23 08:28:04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1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題。(共19分)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

  左氏《國語》,其文深閎杰異,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說多誣淫,不概于圣。余懼世之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堯、舜之道。本諸理,作《非國語》。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1】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 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zhèn)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若國亡,不過十年。十年, 數(shù)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笔菤q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陰與陽者,氣而游乎其間者也。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惡乎為我設(shè)?彼固有所逼引,而認之者不塞則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沖蕩濆激以敗土石。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shù)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愈甚乎哉!吾無取乎爾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國語》)

  注釋:【1】伯陽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彌漫無際廣闊深遠。

  7.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不概于圣 概:大略

 、诓坏糜芍杏挂匀怂、堯之道 由:沿著

  ③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苁菒汉跖c我謀 惡乎:于何、怎么會

 、荼赜恳缯粲粢悦影傥 糜:使……腐爛

 、抟秩耸潞 抑:還是

 、呶峒汝愑谇耙 既:既然

  ⑧不有他術(shù)乎 術(shù):途徑、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8. 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文深閎杰異 《國語》文章深刻宏闊杰出特異

  B其說多誣淫 其中所言多是誣陷和混亂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來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條件

  D又況天地之無倪 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

  9. 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柳宗元認為世人因喜好《國語》的文釆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撥亂反正。

  B伯陽父將三川震、源塞和國亡聯(lián)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應(yīng)”的哲學思想為基礎(chǔ)的。

  C柳宗元以老婦烹調(diào)、老圃灌園類比,說明自然界自動自休的機理是可以被認識的。

  D此文表達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對迷信的觀點,體現(xiàn)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10. 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認之者不塞則惑 ②吾無取乎爾也

  11. 文章第三段對伯陽父的說法進行了批駁,請具體說明該段是如何逐層展開批駁的。(6分)

  答案:

  7A 8B 9C

  10.①(像伯陽父那樣)認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

 、谖也煌馑目捶。

  11.

 、偈紫汝U述山川只是物質(zhì)存在,是陰陽之氣的流動造成了大地的震動,不是與人商量,由人安排的,直接點明“天人相分”的論點

 、谄浯芜\用對比論證,說明老婦烹調(diào)、老圃灌園可以改變物體形態(tài),但天地無邊、陰陽變化無窮,天理難以被人感知③最后駁斥了伯陽父將國之亡歸因于幾條河流的荒謬。

  [參考譯文]

 。ㄒ唬

  左丘明的《國語》,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闊接觸特異。本來就是世人所沉溺愛好欲罷不能的.。并且它的觀點很多都是欺騙人、惑亂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我害怕當世求學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卻模糊了是非。這就不能夠從中庸之道來進入堯、舜的學說、主張。依照這些理由,我寫了《非國語》這本書。

 。ā秶Z》記載)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陽父說:“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不能錯亂了位置。如果錯亂了,那是被人攪亂的。陽氣隱伏在下面不能冒出來,被陰氣壓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會發(fā)生地震,F(xiàn)今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fā)生地震,就是陽氣失去了它原來的位置而被陰氣鎮(zhèn)住了。陽氣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陰氣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會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國家一定要滅亡。如果國家滅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十是數(shù)的終極。天既然要拋棄這個國家,是不會讓它超過這個終極的!闭沁@一年,涇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

  柳宗元非議說:高山和大河,不過是天地間的自然物體;陰氣和陽氣,不過是天地間的元氣。它們自己運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動,這哪里是與人商量過的呢?它們自己沖擊,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損,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來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陽父那樣認識它的人,不是無知就是糊涂。用鍋煮飯,湯水翻滾蒸氣升騰必然會煮爛各種食物;引水灌田,水勢奔騰波浪激蕩必然會破壞田里的土 石。這些老婦老農(nóng)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何況天地之大無邊無際,陰陽變化無窮無盡。陰陽二氣,充滿于茫茫無際的天地之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互相吸引,有時互相排斥,好像車輪滾動,好像紡機運轉(zhuǎn),它們的變化我們怎么能夠知道呢?伯陽父說:“水源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薄叭藗?nèi)狈ω斘,國家還不滅亡嗎?”這又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了。這里所說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還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說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如果說是人造成的,那么由于缺乏財物而導致亡國的,難道沒有其他原因嗎?何以硬要說是那幾條河的過失,還說“天既要拋棄一個國家,不會超過十年”,這就越發(fā)荒謬了!我不同意他的這些看法。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2

  中國語中“學”與“問”連在一起,意義至為深妙。人生來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對于人生來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對于不知道的事物歡喜發(fā)疑問。對于一種事物發(fā)生疑問,就是對于它感興趣。既有疑問,就想法解決它,幾經(jīng)摸索,終于得到一個答案,于是不知道的變?yōu)橹赖模^“一旦豁然貫通”,這便是學有心得。學原來離不掉問,不會起疑問就不會有學。許多人對于一種學問不感覺興趣,原因就在那種學問對于他們不成問題,沒有什么逼得他們要求知道。但是學問的好處正在原來有問題的可以變成沒有問題,原來沒有問題的也可以變成有問題。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強調(diào)“學”與“問‘的密切關(guān)系,分別分析兩則材料中“問”的內(nèi)涵與作用。(6分)

  【答案】答案要點提示:①第一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生發(fā)疑問,“問”能激發(fā)興趣、促進探索,從而學有心得;②第二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詢問請教,“問”能解決疑問、豐富知識。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點內(nèi),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結(jié)合選文分析“問”的內(nèi)涵與作用。兩段文字對應(yīng)兩個不同內(nèi)涵,作用分析要與內(nèi)涵保持一致。

  (2)結(jié)合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關(guān)“學”的觀點,簡要談?wù)勀銓W習的認識,不超過140字。(6分)

  【答案】答題要求:內(nèi)容緊扣“學習”論題,能夠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中相關(guān)論述。

  【解析】本題考查對學習的認識,注意緊扣“學習”論題,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論語〉〈大學〉中的相關(guān)論述,同時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

【《國語》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閱讀練習及答案09-11

《磨》閱讀練習及答案07-14

《祝福》閱讀練習及答案06-06

《愛蓮說》閱讀練習及答案09-10

《社戲》閱讀練習及答案02-17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2-17

《圍城》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

《交情》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沁園春》閱讀練習及答案08-18

《浣溪沙》閱讀練習及答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