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佛語中經(jīng)典語錄有哪些?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佛語中經(jīng)典語錄,一起來看看吧!
一、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二、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三、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四、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五、心的凈化完全要*自己。無論是多么神圣的人,多么神圣的經(jīng)典,他們也僅能帶給正確的方法。凈化自己的心完全在于自己,無人能夠替代你。
六、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期望獲福,無有是處。
七、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八、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fù)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九、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佛語經(jīng)典語錄)
十、坦然地理解事實,自己就會得到平靜。坦然地去理解外在,去克服憤怒。以愛去克服不滿和怨恨。
十一、凈心是遠離痛苦最好的方式。我們?nèi)裟苁刈o六種感官,不讓欲望去影響我們的心,心不造作行為,痛苦便無從升起。
十二、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十三、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毀謗我的弟子,千萬別因此而沮喪或情緒煩亂。正因這樣的反應(yīng)無濟于事,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十四、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十五、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十六、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十七、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十八、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十九、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二十、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二十一、與愚同住苦,如與敵同居。與智者同住,樂如親族。賢者智者多聞?wù),持戒虔誠與圣者,從斯善人賢慧游,猶如月從于星道。(佛語經(jīng)典語錄)
二十二、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二十三、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貪嗔也。
二十四、心的不純凈是引發(fā)痛苦的來源。什么使得心不凈呢?頑固驕傲自大是心理的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引出了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于是痛苦產(chǎn)生于此。
二十五、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二十六、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益。
二十七、人的心像一間有六個孔洞的屋子,貪嗔癡渴愛欲無時無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凈得先修繕自己的心。
二十八、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fù)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二十九、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zhuǎn)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三十、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三十一、綠水無憂,因風(fēng)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三十二、壇經(jīng)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jīng)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三十三、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三十四、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三十五、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讓思想任意奔流而無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覺之火燒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煩惱。由于這樣,他找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之道。
三十六、己飲獨居味,以及寂靜味,喜飲于法味,離怖畏去惡。善哉見圣者,與彼同住樂。由不見愚人,彼即常歡樂。
三十七、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三十八、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三十九、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四十、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四十一、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四十二、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四十三、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四十四、佛語經(jīng)典語句-閱讀
四十五、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四十六、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四十七、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四十八、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四十九、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五十、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fā)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五十一、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五十二、能悟自性無字真經(jīng),即一切經(jīng)論皆成注腳矣。
五十三、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五十四、善惡莫思量,當(dāng)處便出三界。
五十五、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五十六、住著于法,斯為動念,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五十七、一切不留,無可記憶。(佛語經(jīng)典語錄)
五十八、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五十九、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六十、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六十一、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六十二、四大如壞幻,六塵如空華。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
六十三、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六十四、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六十五、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六十六、佛陀說:“凈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別人無法代替!钡切囊鯓觾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六十七、不誹與不害,嚴持于戒律,飲食知節(jié)量,遠處而獨居,勤修增上定,是為諸佛教。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欲,樂少而苦多!
六十八、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六十九、自見性者一切業(yè)障剎那滅卻。
七十、屋頂蓋得粗糙,房子會遭雨水浸漏,未經(jīng)修養(yǎng)調(diào)御的心,欲望貪念會入侵。懈怠是死路,發(fā)奮精進才是生路。智者常發(fā)奮精進以修繕他的心。
七十一、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七十二、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七十三、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zhí)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jīng)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七十四、渴求離言法,充滿思慮心,諸欲心不著,是名上流人。久客異鄉(xiāng)者,自遠處安歸,親友與知識,歡喜而迎彼。
七十五、我們的心有很多種作用,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凈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識作用,不令惡質(zhì)的作用生出來。
七十六、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七十七、我們?nèi)舻貌坏揭嬗蚜加阎畷r,寧可獨自而行才不會擾亂自己的心靈。與善友為鄰能夠得益,與惡友為鄰受害的但是整個身心。
七十八、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七十九、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八十、一心有滯,諸法不一樣。
八十一、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八十二、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八十三、佛祖奚以異于人,而因此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八十四、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八十五、什么是真實呢?就是要追隨優(yōu)秀的人,跟他們一齊行動,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隨著黃道的星辰循環(huán)游走。這就是真實。
八十六、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八十七、莫擊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dāng)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八十八、諸學(xué)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xué),但學(xué)無求無著。
八十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真實。追隨賢人智者的腳步,將走向善地;與愚者惡人同游,將步向錯誤的方向。這就是真實。
九十、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九十一、我們是我們的心靈的主人。不正因外在的毀譽順逆而影響自己的心。我們也能忍受別人對我們的辱罵和敵視。
九十二、如果內(nèi)心不再有壞的作用那一部分,我們便不再會從其中引起痛苦煩惱,從而到達永恒的愉快安詳。
九十三、我們一生所需如果只是為了到達維生所需,其實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鳥一條蟲,天地帶給的其實足以滿足它們的需求。
九十四、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九十五、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九十六、溈山禪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九十七、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dāng)下息。
九十八、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己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九十九、嗔心暴烈,不發(fā)則已,發(fā)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一百、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