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3 14:02:1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課題: 《回憶我的母親》

  教學目標:分析最后一節(jié)

  理解文章中心

  檢測全文理解情況

  教學重點:分析最后一節(jié)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心

  主要教法:講議結合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背誦課文第16節(jié)。

  二、 分析四部分(16-17):表達對母親深切的哀悼之情,并且決心盡忠于

  三、 民族與人民,盡忠于中國共產(chǎn)黨來報答母親的深恩。

  1、討論:16節(jié)分為幾層次?

  一、 抒發(fā)自己的哀痛之情,與文章開頭相呼應。

  二、 對母親的評價。

  三、 是作者的感情的升華,由愛母親推及愛勞動人民,并且表達自己的決心。

  2、討論:(1)、第三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設問

 。2)、體會“繼續(xù)”的含義。 以前已經(jīng)盡忠,現(xiàn)在與將來仍然

  盡忠。

 。3)、兩個“這”分別指什么? 母親與千百萬勞動人民。

 。4)、“同樣生活著”指什么樣的生活? 受苦的生活

  “創(chuàng)造了”與“創(chuàng)造著”各有什么樣的含義? “創(chuàng)造了” 表

  示動作已經(jīng)過去,而“創(chuàng)造著”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兩個詞語準確的'概括了

  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與巨大的貢獻。

 。5)、兩個盡忠的目的是什么? 使與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

  過快樂的生活。

  (6)、報答母親的深恩的方法是什么? 兩個盡忠

 。7)、文章中的破折號意義是什么? 解釋說明

 。8)、第五句中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作者的決

  心無比的堅強。

  四、 總結全文:

  1.中心意義:

  2.寫作特點:

  五、 處理課后問題

  六、 布置作業(yè)。

  七、 寫作一篇人物的文章。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鄉(xiāng)愁之中難掩人生詩意的愁緒。

  2、了解古詩寫法上起、承、轉(zhuǎn)、合的結構特點,背誦并默寫古詩。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2、讀悟結合,感受古詩意蘊。

  3、用換字對比的方法,學習古人用字的精煉,體會作者的感情。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誦讀、體悟,激起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梳理作者情感脈絡。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李白寫到黃鶴樓的兩首詩)大詩人李白在很多詩里都寫到黃鶴樓,但是有一天他再次登臨黃鶴樓的時候卻郁悶地想“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為什么呢?他氣憤對著美景無法下筆,因為之前一位詩人寫黃鶴樓的詩作已經(jīng)無法超越。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讓李白都自愧不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黃鶴樓》。

  二、借助注釋,初識大意。

  文下注釋是幫助我們讀懂文章的得力幫手,會學習的學生都不會忽略它。利用注釋,給同桌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知道詩寫了些什么是不是就行了呢?答案絕對是否定的!“詩言志”,就是說詩文是為抒情而作的,我們要和作者有“共情”,才算讀懂了詩。

  三、起承轉(zhuǎn)合,了解結構。

  古人寫詩講究章法。PPT介紹起承轉(zhuǎn)合。

  四、緊扣關鍵,體悟感情。

  尾聯(lián)直接抒情,是分析本詩的突破口。

  Ppt顯示尾聯(lián)。

  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思鄉(xiāng))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鄉(xiāng)關)

  詩人的“愁”僅僅是鄉(xiāng)愁嗎?

  Ppt出示崔顥生平。

  明確崔顥少年及第進士,本有美好人生,怎料時運不濟,終是郁不得志。引導學生看到鄉(xiāng)愁掩飾之下的人生失意之悲。

  五、換字對比,解析情感。

  這種人生不得意的愁緒是貫穿始終的。你從前面幾聯(lián)的敘事寫景中能感受到嗎?

  首聯(lián)“去”可否換成“來”?“空”可否換成“只”?

  頷聯(lián)“空”可否換成“飄”?

  怎樣理解頸聯(lián)寫景句和情的關系?

  六、有感情吟誦、背誦古詩。(加配樂)

  七、知識遷移。

  ppt出示李白的詩作《鸚鵡洲》,試與《黃鶴樓》比較,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仿寫)

  八、學法小結:

  請大家回憶這堂課的學習過程。

  Ppt出示:

  古詩學習都不難,文下注釋能幫忙。

  起承轉(zhuǎn)合明結構,直接抒情突破口。

  換字對比細體悟,敘事寫景為抒情。

  帶上感情多吟誦,舉一反三觸類通。

  九、作業(yè):寫作訓練

  這首詩情景交融,每句都有畫面感,請選擇最喜歡的一句,體悟詩意,利用聯(lián)想和想象,寫一段充滿詩意的文字。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寫法;

  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

  2、理解本文依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zhuǎn)換和事件的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來記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師;回憶性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彼哪康氖墙璐舜蚵犔僖跋壬南侣洌瑫r委托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間,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短僖跋壬愤@篇散文就是魯迅離別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寫的,回憶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片段。這篇回憶性散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繪,著重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嚴,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縣一個醫(yī)生家庭,在名古屋愛知縣立醫(yī)學專門學校畢業(yè)。1904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教學。1915年,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改為東北醫(yī)科大學,藤野先生到東京學耳鼻科,以后回到家鄉(xiāng)──福井縣木村開業(yè)。1945年8月11日逝世,終年72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緋紅(fēi)油光可鑒(jiàn)標致不遜(xùn)匿(nì)名

  詰(jié)責托辭喝(hè)采適值抑揚頓挫深惡(wù)痛絕

  物以希為貴

  3、請你找出文中敘述時間推移和地點轉(zhuǎn)換的詞語,理清內(nèi)容,列出結構簡表。

  根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zhuǎn)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東京,見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處相識。

  第三部分(第36-38段)離開仙臺,深切懷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nèi)容。

  用“從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W生交流)

  1、外貌描寫(白描)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衣著“模胡”,“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儉樸、不拘小節(jié)、不修邊幅,治學嚴謹。

  比較、體會:

  老師覺得作者寫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發(fā)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著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著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學者藤野先生。

  2、通過四件具體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

  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B、為“我”改正解剖圖。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關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體敘述,寫出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經(jīng)歷,既可信,又耐人尋味,從不同側(cè)面不同角度,熱情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zhì)。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

  2、課外搜集有關藤野先生的資料,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默寫詞語、拼音

  2、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來進行描寫?

  (2)作者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品質(zhì)?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這種態(tài)度,最集中地體現(xiàn)在哪兩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譏刺“我”得了教員漏出來的題目,才考試合格的。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xxxx,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對此的憤恨和抨擊;后半句寫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極為辛酸和憤懣的感情。

  B、“看電影事件”

  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槍斃,別的中國人在圍觀,日本觀眾在歡呼。

  “嗚呼,無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

  C、這兩件事各有什么側(cè)重?

  匿名信事件——弱國國民受人歧視。

  看電影事件——中國老百姓的愚昧、不覺悟。

  2、與藤野先生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

  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能夠做到?jīng)]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給予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

  3、文中還寫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國人?

  清國留學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tài)?

  抓住他們盤辮子的特征。

  運用比喻、夸張、反語,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嘲諷。

  5、文中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A、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

  B、記得“日暮里”,暗含家國愁思;

  C、記得“水戶”,對愛國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對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為實際的戰(zhàn)斗行動。

  三、課堂小結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愛憎分明地刻劃了兩類人物,并形成鮮明對比。一類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樣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謂的“愛國青年”一樣,對中國充滿鄙視、尋釁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渾渾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國人(清國留學生、圍觀殺人的百姓),也有懷著強烈愛國主義感情的“我”。這一切,都給我們的頭腦形成強烈的沖擊,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強,振興中華。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課外查找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有關資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朗讀課文有關章節(jié)。

  2、談談你對當今日本人的看法。

 。▽W生自由發(fā)言)

  二、理解主題

  1、作者為什么要到日本仙臺留學,學習醫(yī)學?

  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

  資料一:

  魯迅在《

  2、但最終魯迅走了一條什么樣的人生道路?

  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3、是什么原因,使魯迅“棄醫(yī)從文”的?

 。▽W生概括陳述前兩課時所學,加以總結、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是其“棄醫(yī)從文”的兩個原因。

  資料二:

  這兩件事,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地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進而認識到“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薄八晕覀兊牡谝灰,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資料三: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4、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例句體會。

  “但在那時,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5、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么?

 。▽W生自由發(fā)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A、離開仙臺后,“不知怎地,……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過的講義;

  C、在寓居里高掛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為繼續(xù)斗爭的勇氣和行動。

  2、藤野先生對我的人生產(chǎn)生什么影響?

  “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光明的中國繼續(xù)奮斗。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自身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xiàn)實的斗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深化了主題,增強了文章的戰(zhàn)斗性。

  3、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東墻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師已闊別二十多年,魯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A、學生寫作;教師指導;

  B、學生交流。

  四、課堂小結

  文章贊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zhì),抒發(fā)了對他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追述了自己當年為國為民而“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變化,表達了要同*斗爭到底的決心。全文洋溢著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確實讓我們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應該怎么做?

  五、布置作業(yè)

  1、以“研討與練習”為憑借,綜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語文同步訓練》

  3、閱讀參考資料: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渡荊門送別》課文原文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朝代】唐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這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想像,再現(xiàn)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經(jīng)及對“送別”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唐宋詩詞歷來膾炙人口,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渡荊門送別》,唐代的名家名篇。學習時重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礎上背誦和默寫。

  李白,字太白,唐代詩人,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自號青蓮居士。

  〖拓展〗:歐陽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蘇軾東坡居士。

  二、學習《渡荊門送別》。

  1、教師朗讀或?qū)W生聽錄音。

  2、學生自讀,初步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名學生讀,要讀出思想感情,齊讀詩歌。

  4、《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交代了什么?

  ——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5、頷聯(lián)寫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景的?

  ——描寫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畫出一幅氣勢磅礴地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這一聯(lián)中的“隨”、“盡”、“入”三個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處。

  ——“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的表現(xiàn)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盡”字表達了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頓時喜悅開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貼切,是對前途的展望,大江無阻擋地流向遠方,空間廣闊,打開了詩人眼界,奔騰著詩人的想像,洋溢著詩人青春蓬勃的朝氣。

  詩人出了三峽后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廣闊的江面,而在荊門以西作者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用酈道元《三峽》中的句子回答。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6、頸聯(lián)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談談這聯(lián)詩所描繪的意境。

  ——“月下飛天鏡”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霸粕Y海樓”是白晝眺望所見。云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進了詩人見到平原時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樓:是大氣中由于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夏天海邊或沙漠中。

  在嶄新的環(huán)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會產(chǎn)生敏銳的感覺,如李白在荊門以東見到的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的景象,在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這餓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我們見到的則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在山地,我沒就只能見到:山高月小。

  7、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尾聯(lián)來看,這首送別詩是否是為朋友送行?

  ——擬人。不是,尾聯(lián)中的故鄉(xiāng)水是指流經(jīng)故鄉(xiāng)的水,“萬里送行舟”指的是故鄉(xiāng)水如今懷著深情厚意載我遠行。用擬人的手法,借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8、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長江兩岸秀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開闊情懷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思念之情。

  9、〖拓展〗朗讀杜甫的《旅夜書懷》,找出與“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書懷(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0、齊讀,背誦這首詩,指名學生背誦。

  11、總結。

  ——《渡荊門送別》一詩是一首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結尾緣江水而生發(fā)遐想,在“故鄉(xiāng)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對大好前程的憧憬。說白了就是“水送人,人思鄉(xiāng)”。

  12、發(fā)放課堂練習。

  《渡荊門送別》知識點

  一、文學常識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是屈原之后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或稱“大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二、問題探究

  1、賞析“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

  一個“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化、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平中見奇,既寫出了江流奔騰直瀉的情景,又展現(xiàn)了作者激越、樂觀開朗的胸懷。

  2、簡要賞析“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明月映入江水,好像飛下的天鏡;浮云在江面凝聚,形成海市蜃樓般的美景。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一幅水中映月圖、天邊云霞圖,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贊美。

  3、賞析尾聯(lián)“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尾聯(lián)中一個“送”字表達巧妙,本來是“我”依戀故鄉(xiāng)水,卻變化角度說是故鄉(xiāng)水“送”我,含蓄表達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聯(lián)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故鄉(xiāng)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抒情方式巧妙,借故鄉(xiāng)水對“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4、這首詩融情于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以及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依依不舍之情。(或抒發(fā)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深情。)

  三、詩歌主旨

  《渡荊門送別》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新聞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提升對社會的觀察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了解采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3、進行采訪實踐。

  二、重難點(課時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采訪和選擇新聞的基本知識。

  教學難點:進行采訪實踐。

  三、教學過程

  (資料鏈接)(平板推送課前預習)

  1、新聞采訪基本概念把握:

  新聞采訪記者

  2、普利策獎(PulitzerPrize)

 。ㄕn堂合作學習)

  主問題一:怎樣選擇新聞?

  1、選擇新聞的標準是怎樣?

  選擇新聞的標準就是新聞價值。必須是新發(fā)生的`事實或新發(fā)現(xiàn)的事實:這個事實必須帶有新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能引起人們的普遍興趣。

  2、如何進行新聞采訪寫作?

  (1)熟悉實際情況: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重要事實的報道。但是,尋找新聞卻不能一開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實上,而必須首先熟悉舊的事實,熟悉了實際情況,就等于在腦子里畫出了一條清晰的地平線。

 。2)要時刻處于采訪狀態(tài)。

 。3)要求記者具有新聞敏感。

  主問題二:如何獲得采訪線索?

  新聞線索是新聞事實的苗頭或信號。有了新聞線索,有編輯部獲得,然后指定記者去采訪。但大多數(shù)新聞線索卻要靠記者去撲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

  3、切身體驗或身邊消息傳聞等。

  主問題三: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W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采訪的理解,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展示,各組相互補充。)

  參考:

  1、對采訪的題目的基本情況要了解。

  2、相關的資料準備:資料準備的內(nèi)容非常廣闊,不僅要有科技知識,還有各行各業(yè)的知識以及復雜的社會生活意識。

  3、研究采訪對象:

  采訪對象有兩類,一類是只能作為提供他人或事實材料的消息來源,另一類本身就是報道對象,即新聞人物。

  4、問題準備:記者提出的問題,最好在采訪準備好時就設計好,特別是初當記者的,應在本子上記上幾個、十幾個最重要的問題,做到心中有底。

  5、物質(zhì)準備:照片,相關數(shù)據(jù)等資料。

  6、發(fā)稿準備。

 。ㄕn堂活動)

  1、小記者分組模擬采訪

  教師提出參考主題(例如采訪最近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采訪食堂或小賣部工作人員,采訪班上參加體訓的同學等),學生分組進行模擬采訪。

  2、自我總結模擬采訪。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蟬的特點,把握蟬的習性。

  2.理解作者對昆蟲的熱愛之情,感受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3.學習賞析本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科學性與文學性兼顧的特點。

  4.激發(fā)學生對于《昆蟲記》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批注發(fā),賞析本文文學性與科學性兼顧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激發(fā)對《昆蟲記》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圈點批注發(fā)、延伸閱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就讓我們認識下作家法布爾筆下的'《蟬》。

  二、初讀談感受

  “本文有情節(jié),有描寫,讀起來更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說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客觀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guī)律的,要學習其說明事物的獨特方法,體會文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

  學生齊讀這段文字,圈劃重點,然后開始自讀。(5分鐘)

  談感受:有意思、有趣味、細致,喜愛……

  (設計意圖:本文是自讀課文,先出示閱讀提示作為前導,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本文的語言、作者的觀察等方面。自學前,要求先行,效率更高。)

  三、再讀細觀察

  1.果然大作家魅力無限,看似一篇說明文大家也讀出了無限趣味。

  ——法國戲劇家羅丹

  法布爾居然得到了這么高的評價,那我們今天一起來探一探究竟,看看法布爾是不是真如此厲害!

  2.我們就先來看看他的藝術家特質(zhì)。藝術家會如何看?請你找一找,法布爾如何看?

  重點閱讀文章第一部分。學生自學3分鐘。請學生自主分享。

  研究的習慣、準確的測量、同類的比較、精確的觀察、艱辛的觀察……

  講學生找出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教師總結:

  不但是用眼細致觀察,還會用心帶著堅持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法布爾比美術家的觀察更難更不易!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由閱讀第一部分,能著重找法布爾如何看?體會法布爾科研的艱辛,觀察的細致,從而發(fā)現(xiàn)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四、三讀品語言

  作者賦予蟬人的心性和精神,讀來生動活潑,形象風趣、飽含情感。哪些詞句寫得精彩又生動?請運用批注法,圈點,評析。

  學生自學——合作討論——全班交流分享。

  配合朗讀指導,體會語言的生動性。

  特別注意“稱呼”“動詞”等角度……

  教師總結:科學小品文又名知識小品,是一種用小品文的筆調(diào)介紹某一方面科學知識的說明文體。它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

  (設計意圖:通過圈點批注與朗讀相結合,體會文本文學性的語言,提高同學們閱讀《昆蟲記》的興趣。)

  五、四讀悟情感

  1.出示同學們課前的疑問:最后一段話?

  法布爾也是個非常有思想的哲學家,那這段話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談談你們的理解。

  感受法布爾對于昆蟲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2.介紹法布爾,介紹昆蟲記。(資料介入)

  (設計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法布爾這個大科學家的無限魅力。然后介紹其人,其書,作為名著閱讀的導讀課,引導孩子深入閱讀整本書。)

  六、延伸閱讀——《綠色蟈蟈》

  我們已經(jīng)充分體會了法布爾在觀察、寫作和思考上的無限魅力!就帶著今天所學的再次感受下法布爾這個大科學家如何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劃出你認為精彩的句子,和同學分享。

  七、作業(yè)布置

  閱讀《昆蟲記》

  制作兩張你最喜歡的昆蟲的名片(圖文并茂)

  【板書設計】

  蟬法布爾(科學家)

  美術家——觀察細致、長時間

  文學家——生動、喜愛

  哲學家——思考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讀聽課文,讀懂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探究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內(nèi)涵,學會用規(guī)范語言進行賞析。

  3.有感情朗讀課文,增強體悟,升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深刻語句的含義。

  2.品悟課文主旨,升華情感。

  難點:品味關鍵語句的深刻內(nèi)涵,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

  【精品課件】

  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則名言。

  課件出示:

  1.溪水從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隕星劃過長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燒;它們的“真美”,它們的“意義”,就存在于整個活動過程當中。假如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只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來的那個好時刻,而忽略了整個生命的過程,就實在是太愚蠢了。

  _____嚴文井

  2.煙囪從早到晚不斷的排出一股股濃煙;這本來是煙囪該做的事。所以他從來不聲不響,更不為這件事自吹自擂。 _____嚴文井

  3.幸福的生活是一種由愛鼓舞、由知識指導的生活。

  _____羅素

  4.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yǎng)成自己豁達的性格。

  _____羅素

  以上這四段飽含哲理的話分別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散文二篇》的兩位作者——嚴文井和羅素所說的。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兩位作家。

  二、認識作者

  【精品課件】

  嚴文井(1915—20xx),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人。1934年畢業(yè)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

  到北京圖書館工作,并開始以“嚴文井”的名字發(fā)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東北日報》副總編輯。到北京后歷任《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近作》《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嚴文井散文選》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首屆全國優(yōu)秀散文雜文獎。(出示嚴文井圖片)

  羅素(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shù)學原理》《物的分析》等。(出示羅素圖片)

  可參考【知識總匯】

  三、自讀感悟

  《永久的生命》和《我為什么而活著》是兩篇哲理散文,所謂哲理散文,顧名思義,就是講哲理、論道理的散文,或者以散文的形式講哲理,啟迪人生的文章。它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還具有行文對仗、韻味無窮的美感,是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升華精神的良方。它一般分為經(jīng)典哲理散文、愛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誼哲理散文。

  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兩篇簡短而精美的文章,嘗試著概括一下兩文的思想主旨,畫出文中你覺得最有哲理和最感動你的語句。

  小組內(nèi)分享對課文主旨的認識和自己覺得最富含哲理的句子以及最觸動自己的句子?梢园凑找韵卤硎鰳邮竭M行語言組織。

  課文主旨:“作者通過……,表達了……,體現(xiàn)了……”

  富含哲理的句子:我覺得“……”這個句子最有哲理,它……

  觸動自己的句子:我覺得“……”這個句子最打動我,因為……

  四、班級展示

  【精品課件】

 。ㄒ唬队谰玫纳

  1.讀完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旨?

  預設:作者通過采用欲揚先抑的表現(xiàn)手法:一上來用深沉的文字呈現(xiàn)了青春易逝,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客觀事實,將讀者帶入到悲涼而又無奈的思考中,接著又點出我們不該為此感到悲觀,因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不斷流動,代代接續(xù),永遠不朽。生命在每個個體身上是分散的、暫時的,可是它卻充滿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著,蔓延著,隨處宣示著它的快樂和威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頌,體現(xiàn)了作者豁達的胸懷、舒暢的心境。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預設:我覺得“生命在那些終于要凋謝的花朵里永存,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這個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出了生命像花兒一樣,雖然終將要凋零逝去,但它卻在不斷延續(xù),不斷繁衍,永不休止,實現(xiàn)了永生永存,始終能夠給世界帶來活力和新鮮。我們應該贊嘆生命的這種代代延續(xù)。

  3.最觸動自己的句子分享。

  預設:我覺得“那些暴君們能夠殺害許多許多人,但是他們消滅不了生命!边@個句子最觸動我,因為它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暴君的無理與傲慢、殘忍與殺戮只能消滅部分的個體生命,卻無法消滅代表正義的力量,因為生命在代代接續(xù),永遠不朽。所以,我們應當為那些為了人類正義事業(yè)而獻身的生命致敬,也應該為他們感到欣慰,因為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正義的生命在不斷延續(xù)。

  (二)《我為什么而活著》

  1.讀完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旨?

  明確:作者羅素通過開門見山地回答題目提出的問題,給出了“我為什么而活著”的答案: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真諦的認識和神圣性的歌頌、對豐富而奇妙知識的渴求、對人類苦難的的深深很同情。表現(xiàn)了作者可貴的認識、高深的思想以及博大的情懷。帶給讀者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染。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預設:我覺得“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這個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了這者認為愛情是神圣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以圣潔的心靈來關照和看待愛情,它能讓人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和描繪的天堂景象。作者的觀點引領人走向神圣和高遠,假如我們能做到用這樣的神圣的心態(tài)來對待愛情,我們必會抵達愛情的彼岸。

  3.最觸動自己的句子分享。

  預設:我覺得“痛苦的呼號的回聲在我心中回蕩,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兒女視為負擔的無助的老人,以及充滿孤寂、貧窮和痛苦的整個世界,都是對人類應有生活的嘲諷!边@個句子最觸動我,因為它寫出了作者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作者為人類的.種種不幸而感到悲傷和同情,渴望他們能從不幸和悲慘中解脫出來,可是個人的力量卻又無可奈何,力不從心。我們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我們也應該向作者羅素學習。

  五、問題探究

  課件出示:“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衣,當你發(fā)現(xiàn)它臟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脫下來洗滌,再把它補好。那存在過的憂愁,也許你能忘卻,但卻不能取消它遺留下的印跡!

  1.這段文字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說說你對這段話含義的理解。

  明確:對比。作者把人生和襯衣進行對比。一件襯衣臟了、破了可以通過洗滌和修補重

  現(xiàn)本來的模樣,而人生卻不能如此。也許我們能夠忘卻曾經(jīng)的憂愁,但是歲月的風霜所留下的痕跡卻一定會體現(xiàn)在人的身體和容顏上。對比能夠突出青春易逝、機體不斷衰老的事實,印證了 “過去了的時間永不再回來”“我們都非?蓱z!”這一觀點。

  2.《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主旨在于感謝生命的奇跡,贊美生命的的不朽,可以一上來卻用一種悲傷、低沉的情感基調(diào)講述了時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長在。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欲揚先抑。

  好處:使文章情節(jié)多變,波瀾起伏,造成前后鮮明對比,更有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對生命自身奇跡的詠嘆,對生命不朽的歌頌。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3.閱讀《我為什么而活著》第二自然段,說說作者追求愛情的原因有哪些。明確:

 。1)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愛情給我?guī)砜裣玻绱藦娏乙灾挛医?jīng)常愿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3)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4. 你又是如何看待愛情的神圣性的?

  預設:愛情是兩個孤獨的靈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過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攙扶和陪伴,它能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關照與慰藉。愛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誠的付出和勇敢的擔當。

  5.讀完第四自然段,你覺著作者羅素具有怎樣的情懷?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境和語氣來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具有悲天憫人、關心疾苦的普世價值和大愛無邊的情懷。我們應該用哀傷的、深沉的、悲壯的情感和語氣來朗讀這段文字。

  六、朗讀升華

  本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兩篇經(jīng)典的外國哲理散文,它們不但飽含人生的哲理,彰顯著人性的光輝,而且語言婉轉(zhuǎn)流暢,富有詩意美。從嚴文井那里,我們懂得了:因為生命的代代接續(xù)與永遠不朽,所以我們應該豁達地看待人生。從羅素那里,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知識的神奇以及作者那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不禁讓我們產(chǎn)生了深深的觸動。

  優(yōu)美的哲理散文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下面,就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將兩篇散文朗讀一遍。

  七、作業(yè)設計

  模仿本課所學兩篇散文的語言風格,寫一篇有關你對人生感悟的散文,要求:語言優(yōu)美、有真情實感、角度自選,字數(shù)200以上。

  八、板書設計

  散文二篇 主題思想 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最觸動人的句子 欲揚先抑的手法 對愛情神圣性的認識 悲天憫人的情懷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作者,把握課文主要觀點,領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點。

  3.探尋作者思想境界,領會課文的人文內(nèi)涵。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永久的生命

  一、導入新課

  生命,總是令人深思。有人說,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春天,亦沒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家嚴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閱讀文章,把握文章觀點

  1.世界上會存在永久的生命嗎?閱讀文章之前,請說說你對題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確:(1)沒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壽命,從生物學的角度以及自然規(guī)律來看,不會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個體的生命也許總是有生有滅,但是生命總體卻永遠生機勃勃。

  【教學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這本是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思考,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或許,思維敏捷的同學已經(jīng)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這無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學。

  2.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觀點。

  明確:本文主要表達了“生命是永久的”這一觀點。

  探究:請你在文中找尋支撐“生命是永久的”這一觀點的段落或語句,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1)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

  理解:結合后文小草生長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動”著的,這個流動即小草隨著寒暑。

  因為生命的整體是永久的,我們要在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筆,同時又要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一定的審美休憩之外,須立即報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板書設計

  永久的生命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本文是一篇說理性散文,其哲學內(nèi)涵十分深刻,因此宜將體悟其人生哲理作為教學重點之一,但哲理思辨內(nèi)容單純靠講解難以令學生深度把握。因此,本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把握課文觀點到把握行文思路,由設置問題到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深入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不足之處:本文由于課時限制以及內(nèi)容的難度限制,在哲理性散文的特點方面,只能讓學生形成簡單的印象,不能深入把握。

  第2課時 我為什么而活著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前一課時我們在學習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點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了生命的個體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暫,正如前文的感嘆,“我們都非?蓱z”。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許我們該做點什么,換句話說,也許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我們?yōu)槭裁椿钪?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羅素是怎么闡釋的。

  二、教學新課

  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作家,無神論者,也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shù)學原理》《物的分析》等。

  目標導學二:把握文章觀點,理清文章結構

  1.作者在標題中拋出自己的問題“我為什么而活著”,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該問題的`?

  明確: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地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2.請簡要概括文章五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并說說本文的結構思路。

  內(nèi)容:第一段:回答標題所設下的問題,“我”活著的理由有三個,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段:具體闡釋追求愛情可以給人帶來喜悅,可以使人擺脫孤寂,可以讓人領略到美好境界。

  第三段:講述知識能增加人們對自然、科學、人類自身的了解,滿足人類求知欲,給人帶來無限樂趣。

  第四段:寫人類的痛苦促使著“我”不斷努力,以期減少這痛苦,但“我”依然癡心不改,要為此奮斗。

  第五段: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認為如此活著是有意義的。

  結構: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結構,采用直接說理方式,表達作者的思想。

  目標導學三:理解課文,把握內(nèi)涵

  1.作者為什么把追求愛情作為活著的第一條理由?

  明確: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第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愛情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縮影?傊,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2.作者為什么追求知識?你能說說知識給你帶來了什么嗎?

  明確: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靈;二是可以了解星辰為什么發(fā)光;三是能夠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類、自然和社會。事實上,我們學習的知識,是人類在對世界的好奇心驅(qū)使下的創(chuàng)造,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有解開世界之謎的快樂,還有思考過程本身的快樂。

  3.作者活著的第三條理由是什么?這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胸懷?

  明確: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邊經(jīng);仨懫鹜纯嗟暮籼枺矍案‖F(xiàn)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表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為拯救人類苦難的博大胸懷。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往往無能為力,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目標導學四:認識哲理性散文

  探究:本課的題目為《散文二篇》,但從內(nèi)容上來看,作者都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更像是議論文。然而,又不像議論文,因為我們沒法從論點論證等方面對其進行解讀。也就是說,這兩篇被定義為散文的文章既具有散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議論文的某些特征,并在議論中闡釋著深刻的哲理,我們不妨將名字綜合起來,稱它為哲理性散文(或議論性散文)。

  請同學們結合對這兩篇散文的認識與解讀,說說哲理性散文具備哪些特征。

  明確:(1)從兩篇文章都能通過分析具體的結構與層次把握文章觀點來看,議論性散文應具有議論文的觀點明確、結構清晰的特點,且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

  (2)從文章語言以及敘述方式上來看,議論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語形象,這也就意味著將抽象的說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能使讀者獲得感悟。同時,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說理,因而能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點。

  三、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由于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所以不僅講述了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引導學生把握住“我”對生活目的的思考,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文體特征,對哲理性散文形成初步認識。

  不足之處:哲理性散文也側(cè)重對情感的抒發(fā),在引導關注情感方面,由于時間限制,做得不夠,需要教師根據(jù)時間安排予以適當補充。此外,對羅素生平的事業(yè)未加詳細介紹,學生或許不能感受到羅素在探索減輕人類痛苦事業(yè)中所做的貢獻。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古詩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詩歌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提高欣賞力。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xiàn)。王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性情簡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隱。唐貞觀初年,因疾罷官,躬耕于東皋,自號“東皋子”。其山水田園詩樸素自然,意境雄渾厚,對于扭轉(zhuǎn)齊梁以來綺靡詩風,開創(chuàng)唐詩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他的詩作《野望》

  二、教學新課

 。ㄒ唬┝私獬WR,美讀詩歌。

  1、唐代詩人創(chuàng)造的兩種新詩體——律詩和絕句。這首詩是律詩,五律。

  律詩: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發(fā)源于南朝齊,格律嚴密,是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詩,每詩計四聯(lián)。按照舊時律詩寫作的起承轉(zhuǎn)合結構,習慣上稱第一聯(lián)為破題——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為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為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為結句——尾聯(lián)。

  每首的中間兩聯(lián),即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都必須是對偶句。

  2、美讀。

  美讀,把詩歌描繪的畫面美美的展示出來。讓人能通過聽讀就能感受到它的美。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示范讀。

 。3)學生再讀。(個人讀、齊讀)

 。4)齊聲美讀。

 。ǘ﹨⒖甲⑨專枥L畫面。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教師對部分詞語做補充批注。

  2、譯讀詩歌,交互分享。

  教師要有示范。

 。ㄈ┥钊虢庾x,學會品析。

  教師示范,明確三個層次的.要求。

  (1)詩句描寫的似乎什么。

 。2)詩句表達的角度或作用是什么。

  (內(nèi)外、動靜、遠近、正面?zhèn)让娴。?/p>

 。3)對詩中的某一個字或一個詞進行賞析。

 。ㄔ~性、修辭、情感等)

 。ㄋ模┰僮x詩歌,小結本課。

  《野望》全詩通過寫山野中蕭瑟廣闊的秋色,在閑適的情趣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和避世歸隱的愿望。

 。ㄎ澹┳鳂I(yè)。

  自主學習《黃鶴樓》。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課文內(nèi)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jié)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后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于在瀝青鈾礦里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nèi)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huán)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xiàn)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zhì),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jīng)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于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傳記的特點,如內(nèi)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jié)、適度想象等,已經(jīng)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fā)現(xiàn)人物內(nèi)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fā)現(xiàn)人物內(nèi)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chuàng)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fā)現(xiàn),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須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么,關于居里夫人,同學們了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jié)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xiàn)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zhì)的句子。

  (二)小組內(nèi)交流。

  (三)班級內(nèi)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fā)現(xiàn):多角度的表現(xiàn)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敘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說,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ji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仿佛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xiàn)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討論明確:側(cè)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cè)面表現(xiàn)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diào)。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xiàn)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儆幸惶,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jīng)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

 、谶@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說著。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作品內(nèi)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范。)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zhì)。

  《美麗的顏色》教學反思

  一、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使朗讀的功能得到酣暢淋漓的發(fā)揮!

  朗讀,是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將朗讀貫穿教學,不斷地去鉆研朗讀的.技巧、方法,并將其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理解文本融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速、語調(diào)、語氣進行朗讀,以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語感更是在反復誦讀、涵詠、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橋這頭的讀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走向橋那頭的作者。我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恰恰是在守住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本節(jié)課在朗讀指導上,還應更細致些,在前后內(nèi)容勾連,具體情境中去朗讀,才更易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走進畫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資料鏈接拓展知識,文本不是語文課堂教學唯一的陣地。

  教師應常常把文本當成一扇“窗口”,擴寬文本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它,了解更多的知識,既加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把握,又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外延和內(nèi)涵。比如,本節(jié)課鏈接了原傳中的一段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居里夫婦不僅是一對親密、默契的伴侶關系,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關系,這是一對彼此嵌入靈魂的伴侶。但是,鏈接資料、知識教學的穿插,既要“得體”,又要“得法”。

  三、錢鐘書先生說過:“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沉浸文本,同時又應“以大觀小”,建立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必須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并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有助于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閱讀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本次教學也是緊貼著文字,采取咀嚼型品讀,在朗讀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讀,把學生的思維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養(yǎng)成細膩感受文本和深入閱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本節(jié)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理解“美麗的顏色”的多重內(nèi)涵。既有鐳光的美麗,也有居里夫婦精神的美麗,更有兩人之間溫情的美麗,字里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愛慕和敬仰之情的美麗。品析角度包括修辭、描寫、寫法等,哪怕是細微之處的一個標點符號,但品析的角度還可以再多元化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更全面的預設,選好品析的“點”,在學生的生成基礎上,給出更具啟發(fā)性的引導。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我以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語文課。當我們用語文之心去思考語文的時候,語文才能真正進駐到我們的內(nèi)心,化作“美麗的顏色”,與每一位語文人做出許許多多美麗的相逢與碰撞。

  我們本身并不完美,也無須強求完美,但我們必須要知曉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行走,抵抗虛無!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作特點。

  2.把握新聞特寫語言文學性與客觀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了解其寫法特點。

  2.指導學生熟悉新聞特寫語言的特點及運用技巧,為學生寫出“新聞味”的作品奠基。

  教學難點:

  品味學習本篇新聞特寫語言之真實美與動人美的有機結合,在客觀敘述和少量修飾語中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

  教學創(chuàng)意:

  改寫對比了解特寫,小組探究補白領悟,拓展演練以學助寫,比較閱讀落實特寫。

  教學流程:

  一、補全消息,溫故知新

  (一)下面這則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的消息的結構和特點,將標題和導語補充完整。

  ( 中國運動員呂偉亞運會奪冠)

  新華社新德里11月24日電11月24日,(中國跳水姑娘呂偉在10米跳臺跳水比賽中,技壓群芳,一舉奪魁。)新德里跳水運動館,10米跳臺跳水比賽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八名各國選手按照次序登臺比賽。4輪比賽過后,中國姑娘呂偉以微弱優(yōu)勢排在第一。第五輪比賽,選手們紛紛上了難度。呂偉這最后一輪選擇的動作是“5136”,這是跳水比賽中難度系數(shù)的動作。只見她登上高臺,靜靜站立。起跳,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zhuǎn)體三周,身體打開,筆直地入水,壓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現(xiàn),裁判給了9.5分的高分。憑借著這一跳,呂偉獲得第9屆亞運會10米跳臺跳水賽金牌。

  (二)呂偉11歲開始練習跳水,14歲進入國家隊,15歲獲得全國少年冠軍,16歲拿下亞運會金牌,許多專業(yè)媒體都將“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稱號送給了她。在當時有關呂偉的眾多新聞報道中,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飛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學習它作為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一來對前面消息的學習進行訓練夯實,二來補充交代了相關背景,激發(fā)學生興趣,三來為后面對新聞特寫特點的探究做鋪墊。)

  二、文題切入,批注美點

  (一)聚焦文題聊“飛天”

  “飛天”是佛教壁畫或石刻中在空中飛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聳立在空中,這一標題用比喻的修辭,把運動員呂偉高臺跳水比作飛天凌空,我們能讀到哪些信息呢?

  明確:呂偉跳水如仙女般優(yōu)美絕倫,也表達了作者對其動作的感嘆和贊美。

  (二)自讀課文尋美點

  自讀課文,小組內(nèi)分享交流能具體表現(xiàn)呂偉跳水如“飛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組展示品美點

  小組推舉代表品讀、賞讀描寫細膩精彩的美文佳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huán)節(jié)以文題為切入點,在優(yōu)美語句中直觀感受當時現(xiàn)場,感受新聞特寫中語言的文學藝術感染力。教師引導學生在美美讀美文佳句同時,從文學角度,引導他們感受語言文字慢鏡頭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動作描寫、修辭手法、修飾的形容詞,正側(cè)面描寫的結合等等。)

  三、提煉補白,對比學習

  這篇僅540多字的新聞特寫,30年后再來讀它,依然覺得比賽像剛發(fā)生一樣,現(xiàn)場感十足,這篇特寫被評為當年好新聞“一等獎”。相比我們補全的那則消息,這則新聞特寫有何獨特之處?請閱讀課文關于《什么是新聞特寫》的補白,提煉重點信息,以《“飛天”凌空》為例來說明。

  明確:新聞特寫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著重描寫精彩的瞬間。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補白闡釋精準但抽象,同一新聞內(nèi)容不同新聞體裁的表現(xiàn),即消息和新聞特寫的對比歸納更加直觀,二者結合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掌握新聞特寫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提煉整合、對比歸納等綜合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領悟到本文作為新聞特寫的重要特征,即對“何人”“何地”“何事”等新聞要素一筆帶過,集筆力于具體描繪一個精彩的跳水動作,通篇以表現(xiàn)“如何”為主。)

  四、反芻美點,探究語言

  這則新聞特寫的文學味兒我們之前已經(jīng)感受到品析過,那么作為新聞作品,如何體現(xiàn)新聞語言客觀真實的特點,達到細膩動人與客觀真實的有機融合呢?

  明確:客觀展示跳水動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動詞準確形象;“猶如”“似乎”等詞的使用區(qū)分了客觀事實和主觀感受;四字詞語的大量使用體現(xiàn)新聞語言簡潔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美點反芻是在了解了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后,讓學生從新聞語言角度來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避免學生將新聞特寫等同于文學作品,也為最后練筆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五、視頻拓展,精彩再現(xiàn)

  時光逆轉(zhuǎn),讓我們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賽場上,就在那一天,劉翔,這位21歲的中國人,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110米欄奧運會冠軍,而我們就是在場的優(yōu)秀記者,我們將用我們的筆將時間定格,將那驚心動魄的12秒91定格為永恒的瞬間。下面,就讓我們進入到那天的賽場,請仔細觀察感受,將下面這則新聞特寫省略號部分補全。

  “紅色閃電”橫空出世

  ——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

  距離比賽開始10分鐘,劉翔靜靜地坐在起跑線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欄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終點線;身旁,是七個如狼似虎的強悍對手。其中的有法國人“一條狼”多庫里,美國奧運亞軍特拉梅爾,古巴的奧運冠軍加西亞,以及拉脫維亞名將奧里加斯。

  ……

  最后一欄后,劉翔已經(jīng)遙遙。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

  12秒91!全場人驚呆了。剎那間,全場爆發(fā)出震耳的歡呼聲……

  劉翔賽后恢復了平靜和往日的謙虛:“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沒有想到自己能跑出這么好的成績。我把這塊金牌歸功于祖國和人民!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劉翔跨欄奪冠的新聞價值很高,奪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學生去觀察并模仿著來進行新聞特寫,并且視頻的觀看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補全新聞特寫的方式減少了寫作時間,降低了寫作難度,將新聞特寫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

  六、比較閱讀,歸納總結

  通過兩篇新聞特寫的閱讀,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新聞特寫這一新聞體裁的獨特之處。

  明確:著力描寫最有價值的精彩瞬間;兼具新聞和文學的特點;不是只盯著瞬間“特寫”,其所存在的環(huán)境也要涉及。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同類新聞特寫的比較閱讀能從感性層面加深對這一體裁特點的掌握。)

  反思

  新進教師入門課上,大家以漫不經(jīng)心的心態(tài)聽她的新聞特寫教學,結果卻收獲了震驚。整節(jié)課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流暢的`表達、語言的銜接與展開十分順暢,同時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穩(wěn)重自然,每一個節(jié)拍都踩在點上。

  授課者、聽課者、觀課者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新聞特寫《“飛天”凌空》。學校的文化核心在課堂,課堂所呈現(xiàn)和積淀的東西是這所學校所達到的層次。

  授課者的課有新聞特寫概念的引入,采用了導讀這一方式,事前還做了消息作的復習,其目的是對比與特寫的異同。學習課文的時候,授課者先讓學生用閱讀消息的方法去體驗讀這一篇新聞特寫,結果發(fā)現(xiàn)新聞的要素弱化了,新聞的結構連最主要的導語也在前面找不到了。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出新聞特寫這種體裁,指出新聞特寫仍然具有消息的要素,但是更注重消息的過程是怎樣的,于是開始關注這一篇特寫所截取的新聞的橫斷面,看它是如何采用描寫這一手段記錄呂偉奪冠這一精彩瞬間的。

  對特寫的分析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授課者首先帶領學生找到了特寫的文段,梳理站上跳臺、起跳、騰空、入水4個環(huán)節(jié)。在分析過程中采用了總結方法,以舉一反三的形式進行。學生總結出描寫環(huán)境正襯和觀眾表情反襯兩種方式來表現(xiàn)出呂偉的沉靜,在此基礎上概括出這類文章的一般格式,即先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辭、表達方式、描寫方法、寫作技巧等,再結合本段描寫的對象和內(nèi)容明白是怎樣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的。第三步,肯定這種方式對于特寫的好處,對后面的3個自然段從修辭、煉字、對比等幾個角度進行探究。

  如何處理次要環(huán)節(jié)呢?在分析完特寫鏡頭后,發(fā)現(xiàn)后面還有4個自然段,于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特寫寫完了,后邊這幾個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快就發(fā)現(xiàn)是用側(cè)面描寫來襯托跳水運動員的精彩表現(xiàn),學生很快總結出來有幾個方面的側(cè)面描寫:記者、觀眾、評委的點贊。通過尋找側(cè)面描寫,學生很快就概括出作者對運動員的情感。

  語文課堂上的拓展訓練以及讀寫結合,是語文課堂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學習完這篇新聞特寫以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新聞特寫這種題材的認知以及提高學生捕捉特寫鏡頭的能力,授課者選擇了大量的環(huán)境特寫和人物特寫的圖片,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特寫的點在哪里,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從而讓學生從概念的理解到閱讀的體驗,最后再到寫作的實踐,完整地對新聞特寫有了一個全面的感知。

  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源于教學理念的引導,教材的深度把握,學情的精準了解,在師生和文本載體、生活之間架起思維的橋梁,使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提升,教師自己的專業(yè)也能得到發(fā)展。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學習象征手法。

  2、誦讀課文,讀出文中的激情與豪氣。

  3、學習抗日軍民正直、質(zhì)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他的筆名。代表作有小說《蝕》三部曲、《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題目:《白楊禮贊》,“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意思是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

  (二)自主解決生字和新詞。開墾主宰倦怠倔強婆娑虬枝偉岸傲然宛然秀頎鄙視妙手偶得坦蕩如砥潛滋暗長懨懨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撓

  三、精讀課文

  四人小組討論,然后選兩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一)作者開篇即說:“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中間又幾次出現(xiàn)意思大致相同的話。找出這些語句,說說它們與標題有怎樣的關系,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的。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白楊樹力爭上游,筆直的桿,筆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

  (二)順著感情的脈絡梳理課文內(nèi)容,探討下面的問題。

  1、文章開篇入題,緊接著又宕開一筆,用一大段文字描寫高原景象。作者描寫了怎樣的高原景象?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

  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襯托它堅強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本文寫法有揚有抑,富于變化。試找出相關的段落,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3、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對賤視民眾的頑固倒退的國民黨的憤恨和鄙棄)

  4、作者說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既“極普通”又“不平凡”,這樣表達是否矛盾?試結合全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白楊樹普通,不平凡。白楊樹象征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nóng)民;象征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堅強不屈,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四、練習

  背誦課文第6—8段,思考:白楊樹有什么象征意義?作者是通過哪些語句層層深入地把這種意義揭示出來的?

  “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zhì)、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個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質(zhì)樸,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蝕》(包括《幻滅》《動搖》《追求》),《子夜》《林家鋪子》,“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等。

  二、故事背景

  《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那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消極抗日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fā)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jù)地。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三、文學常識

  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寫景狀物來抒發(fā)主觀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將所要抒發(fā)的情感具象化,運用比興、象征、擬人等手法,或?qū)懢笆闱,情景交融,或托物詠志,有所寄托,以達到抒情的目的。

  四、理解詞義

  1、禮贊:表示尊敬和贊美。

  2、妙手偶得:文學素養(yǎng)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

  3、無邊無垠:形容范圍極為廣闊。同“無邊無際”。

  4、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寬平的意思。

  5、潛滋暗長:暗暗的生長,不知不覺地生長。滋,生長。

  6、懨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7、旁逸斜出:(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

  8、不折不撓:折磨不了,壓迫不倒,形容意志堅強,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縮。

  9、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橫沖直掃,沖殺突擊。這里是指到處同敵人進行激烈戰(zhàn)斗。

  五、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開篇點題,直接抒發(fā)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領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⑨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手法,學習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以人物活動為線索選材、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內(nèi)容,欣賞作品樸素平實而飽含真情的語言。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朱德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深入領悟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fā)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選材精當、典型、合理的謀篇布局,語言樸實于平時中見深刻的特色。

  三、教學時數(shù):

  一學時

  四、教學過程

  (一)事例導入調(diào)動情感

  1、看幻燈片講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愛上一個姑娘,想要娶她為妻,姑娘說:“如果你要娶我,就帶著你母親的心來見我!蹦贻p人聽了連忙去向他母親要那顆心。母親什么也沒有說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給兒子,年輕人高興的捧著母親的心去見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這時,那顆還滴著鮮血的母親的心連忙問:“孩子你摔疼了嗎?”這,就是母親心。天下母親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點:心是相同的!我們何以為報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看作者是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的?

  今天我們來學習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看作者是如何回報母親的深恩的?

  2、學生交流課一下,搜集有關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的材料。(幻燈片:作者像)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nèi)容

  1、幻燈片顯示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

  2、聽錄音配樂范讀。思考:作者著重回憶了母親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快速瀏覽獲取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默讀或跳讀,用筆標出關鍵詞語。

  4、交流收獲。交流句式:“初讀課文,我讀出了一位的母親,她表現(xiàn)在”。小組內(nèi)先交流,各小組再派代表歸納總結,運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現(xiàn)了母親什么樣的品質(zhì)?

  例如:我讀出了一位善良的母親,她表現(xiàn)在家庭貧困還救濟窮人。

  (三)因勢利導理篇章結構

  作者對這位平凡而有偉大的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文章沒有用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細致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而是通過典型的事例來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憶母親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歌頌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就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1、質(zhì)疑:課文是怎樣將眾多的材料有條不紊的組織為一個整體的?

  2、學生思考、討論、勾畫表明時間的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朱德同志得到他母親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親一生的重要事跡和優(yōu)良的品德以及對作者的教育和影響就一幕一幕的映現(xiàn)在作者的腦海里。

  課件顯示事件列表。

  小結:課文圍繞母親“勤勞一生”這一線索選材、組材。以時間為縱向順序,以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為橫向順序縱橫交叉、點面結合。雖然文章所記的內(nèi)容時間跨度大頭緒繁多,但脈絡清晰有條不紊。

 。ㄋ模┵p讀課文感悟升華

  1、提問:文章飽含了作者對母親那些豐富的感情?

  學生議論:有“愛”“敬”“哀”“思念”“懷念”“歌頌”“贊揚”“感謝”

  2、教師肯定同學們的看法。進一步提出:哪一種感情是全文的基調(diào)?

  3、學生議論。教師總結:“愛”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作者懷著對母親深深的愛,而哀思母親,敬重母親,歌頌母親,感謝母親,唱出一支對母親的深情贊歌。

  4、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節(jié)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與表現(xiàn)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有何作用?

  明確:①總領全文,點明回憶的內(nèi)容。②抒發(fā)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5、這位偉大母親逝世后,當時延安各界為她舉行公祭。

  黨中央挽聯(lián):八路公助,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

  毛澤東同志挽聯(lián):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不愧勞動階級完人。

  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朱德同志如何報答母親深恩的呢?請一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最后兩自然段。然后討論、交流,作為文章的結尾表達了哪幾層意思?

  明確:①痛悼母親的離去

  ②對母親的高度評價

 、蹧Q心盡忠革命事業(yè)

  作者把對母親的愛與對人民的愛、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有機的結合起來寫的?這給我們那些啟示?

  啟示:我們要認真學習、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勞動人民為己任的崇高思想,艱苦樸素的精神,寬廣無私的胸懷,堅定的革命意志,為實現(xiàn)祖國的“四化”大業(yè)而奮斗。

  6、總結文章中心

  7、小結:誰都有自己的母親。母親的愛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陽光,母親的愛最崇高、最偉大、最無私、最寬廣。我們應該像母親愛我們一樣去愛她們。談一下自己如何回報母愛?

 。ㄎ澹┩卣寡由炫囵B(yǎng)親情

  自選題:

  1、收集關于母親的名言、詩文,做一個交流活動。

  2、親自實踐:感受母愛,回報母愛。

  A:給母親寫一封信,表達感激之情。

  B:親手為母親做一個禮物。

  C:為母親做一次家務,體會母親的辛勞。

  D:為母親洗一次腳,你想對母親說什么?

  3、在《白發(fā)親娘》的音樂中結束本堂課。

  《回憶我的母親》賞析

  《回憶我的母親》開門見山,用簡潔明朗的開頭給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調(diào):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的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質(zhì)樸無華的語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寫作緣起,又高度概括了母親勤勞一生的特點,成為全篇回憶母親優(yōu)秀事跡的一個十分清晰的總的樞紐。

  這個簡潔明朗的開頭,形成了一種質(zhì)樸洗練的風格。文章思路暢達,線索清楚。先由家史寫起,依次介紹了鐘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跡:“是個好勞動”,“聰明能干“,“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獻身革命事業(yè)等等。全文用口語寫成,沒有那些令人頭暈目眩的形容詞,是無產(chǎn)階級優(yōu)良文風的體現(xiàn)。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出了母親一生的經(jīng)歷,同時又兼顧了體現(xiàn)母親崇高品德的幾個方面。這么一來,恰當而又自然地突出了這位革命母親的最大特點:熱愛勞動,支持革命。讀后給人留下了經(jīng)久不忘的印象。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jù)新聞的結構理清課文的內(nèi)容和層次。(重點)

  3、認真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快速、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難點)

  4、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變遷。(素養(yǎng))

  二、新課導入

  在世界科學,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chǎn)全部捐獻給科學事業(yè),用以獎勵后人,勇攀科學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榮譽獎。這位偉人就是諾貝爾。那么關于諾貝爾獎首次頒發(fā)的時間、獲得者、頒發(fā)機構、地點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從一則新聞《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中尋求答案吧!

  三、背景知識

  1、有關作者簡介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選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聞佳作》。

  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100多種發(fā)明,但他最突出的是發(fā)明炸藥。被譽為“炸藥大王”。

  路透社:世界上最早創(chuàng)辦的通訊社之一,目前英國的通訊社和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shù)據(jù),在128個國家運行。

  2、創(chuàng)作背景

  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fā)明了黃色炸藥,取得了在許多國家生產(chǎn)黃色炸藥的專利。以后他又發(fā)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膠質(zhì)炸藥,接著又研制無煙火藥。因畢生從事科研和火藥的研制,終身未娶、無兒無女,晚年立下遺囑,將全部不動產(chǎn)進行投資,作為基金,設立諾貝爾獎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首次頒發(fā)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發(fā),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讓我們看看課外閱讀材料。

  補充材料一:▲最“省事兒”的諾獎得主

  1901年,X射線發(fā)明人德國科學家倫琴收到一封來信,信中邀請他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這位教授隨即回復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說:斯德哥爾摩路途遙遠,需向校長請假才行,麻煩得很,將獎牌與獎金寄過來行不行?瑞典的答復是:獎牌不能寄,還是跑一趟吧。倫琴無奈地來到了斯德哥爾摩,但他領到獎金與獎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連獲獎后例行的講座也取消了。

  補充材料二:▲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

  20xx年,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的內(nèi)幕。舒乙透露,在入圍者到了最后5名時還有老舍,最終,秘密投票結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過調(diào)查得知老舍已經(jīng)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獲獎。

  1987、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終審名單之中,沈從文均入選,而且沈從文是1988年中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當時學院中有強大力量支持沈從文的候選人資格。但可惜的是,沈從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補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諾獎得主

  20xx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3、文體知識

  新聞,也叫消息,是指通過報紙、電臺、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除了發(fā)表于報刊、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上的評論與專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屬于新聞之列,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速寫(有的將速寫納入特寫之列)等等,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每則新聞一般包括標題、#教案# 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寫法上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評論等。

  四、基礎鞏固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撥款(bō)逝世(shì)頒發(fā)(bān)遺囑(yí)滲透(shèn)卓有成就(zhuó)仲裁(zhòng)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建樹:在事業(yè)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勛。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績,成就。

  遺囑:人在生前或臨死前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囑咐死后各事應如何處理。

  頒發(fā):授予,分發(fā)某一樣東西,比如勛章,獎狀等。

  五、課文解析

 。ㄒ唬┱w把握

  1、這則消息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分別是什么?

  時間:1901年12月10日;

  地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

  事件:首次頒發(fā)諾貝爾獎。

  2、“路透社斯德哥爾摩1901年12月10日電”屬于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作用?

  這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時間,表明消息材料真實可靠,報道及時。

  3、文章開頭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首句為新聞的#教案# 導語部分,簡明扼要地交代了頒獎的時間,頒發(fā)者和頒獎機構以及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交代了事件的幾個要素——人物、時間、事件,總括了新聞的內(nèi)容,簡潔明了,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聞所報道的具體內(nèi)容。第二句交代了諾貝爾獎的來歷及其具體分類和獲獎條件,為讀者普及了相關知識,便于讀者更有效地讀懂和了解新聞內(nèi)容。#教案# 導語為課文第一段話。

  4、主體部分講了哪些內(nèi)容?

  課文的第二、三、四段是新聞的主體部分,交代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所獲獎項;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諾貝爾獎的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等。主體部分講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fā)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審權等消息背景。

  (二)深度研讀

  1、課文主體部分為什么要一一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還因為“列舉獲獎者的國籍、姓名、獎項和所做貢獻”是新聞的重點,所以要詳寫。

  2、最后一段交代新聞背景,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的分離。你覺得作者這樣交代用意是什么?

  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來源,目的是讓我們讀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諾貝爾獎的巨額資金來源于諾貝爾發(fā)明的多種炸藥所獲得的巨額收入,消除了讀者心中的疑問;補充說明兩權分離,是為了表明諾貝爾獎的公正、公平性。

  3、主體部分詳寫了什么內(nèi)容,略寫了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主體部分詳寫了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情況,略寫了頒獎機構,時間和地點,還略寫了資金來源和兩權分離。

  詳寫一方面是表明新聞事實的翔實、準確,另一方面是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這些情況是整篇新聞要報道的重點,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舉,進行詳寫;而其他方面,如頒獎機構、時間、地點和資金來源不是新聞的重點,只需交代清楚,做相關補充即可。

  4、品味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yī)學方面取得成就的認可和肯定。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建樹。

  頗有建樹的“頗”在這里指“很,相當”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呂多姆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造詣很深,成果豐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理所應當?shù)摹?/p>

  六、課堂總結

  這篇新聞所報道的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具體情況。文中詳細列舉了獲獎者的國籍、姓名、所獲獎項和所做貢獻。同時也明確了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地點等等,這篇新聞事實準確,內(nèi)容詳略得當,是新聞中的佳作,希望同學們以后養(yǎng)成閱讀新聞的良好習慣,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諾貝爾在意大利與世長辭。臨終時,他把畢生發(fā)明所得的積蓄,全部奉獻出來,以每年的利息作為諾貝爾獎的獎金,讓我們來聽一聽諾貝爾臨終前的遺言吧:全世界愛好科學并愿意獻身科學的朋友們:生命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快要走到盡頭了。在科學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輩子,發(fā)現(xiàn)里面的奧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繼續(xù)研究下去,區(qū)區(qū)200萬英磅的利息,雖微不足道,但愿意為行走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諾貝爾在九泉之下感謝你們。

  當聽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我敬佩諾貝爾的對科學事業(yè)的癡迷,更敬佩他的無私奉獻。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師領讀、學生齊讀等多種誦讀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獲得一種感性認識。

  2、在誦讀的基礎上,借助資料,讓學生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nèi)容意蘊有一種豐厚的認識。

  3、熱愛詩歌,熱愛中國雅致雋永的古典文化,從而愛上詩意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導語設計:

  同學們,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的詩歌:“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人王維的《竹里館》,看看這里面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

  環(huán)節(jié)一:讀

  1、師范讀,生跟讀。

  2、教師從韻律、詞義、情感等角度指導學生朗讀。

  3、找同學讀,齊讀。

  4、出示問題: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讀,我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環(huán)節(jié)二:賞

  1、引導學生把詩歌內(nèi)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詩人王維、明月等內(nèi)容一一找出,以藝術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

  2、補充“竹”的資料(如下),并提問:通過這些關于竹的詩歌,以及詩歌中的“明月”、“琴”等內(nèi)容,思索:這幅畫呈現(xiàn)出怎樣的風格特點。

  資料補充:

  1、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3、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3、出示王維時代關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獻以及詩歌資料,并引導學生思考:王維的生活與其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看出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資料補充:宴會、烹飪、飲酒、伶人及其表演、雜耍、摔跤、幻術、馴獸表演、舞蹈、戲劇、傀儡戲、說書、打獵、蹴鞠、馬球、斗雞、圍棋、投壺……

  ——《中國的黃金時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zhuǎn)蓬舞。

  左旋右轉(zhuǎn)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胡旋女》

  環(huán)節(jié)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銘》、《雅舍》等資料,讓學生繼續(xù)感悟與品味中國文人代代相續(xù)的高雅情懷。

  2、繼續(xù)誦讀詩歌,以低緩而韻味的朗讀聲結束課堂。

  教后反思

  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一說法不僅說明了王維詩畫創(chuàng)作的特點,也開創(chuàng)了詩歌與繪畫討論的新領域,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歌和繪畫是彼此聯(lián)系的,在藝術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補的。中國詩歌尤其是古代詩歌傳承了山水派的特點,往往一幅畫就是一首詩,一首詩也是一幅畫,或者幾幅畫面的有機融合。而這節(jié)課,我以“讀”和“賞”為主,達到了一種詩畫相連的效果。這一課,有詩,有畫,有學生的沉浸,有老師的享受,感覺不錯。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短文》教案05-24

語文五年級上冊部編版教案01-17

部編版上冊語文教學計劃03-24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5-23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5-20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08

五年級上冊部編版語文教案01-17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1-13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