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時間:2022-11-06 17:36:57 知識點總結(jié) 我要投稿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

  總結(jié)是把一定階段內(nèi)的有關(guān)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jié)論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tǒng)地了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jié)吧?偨Y(jié)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篇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

  (1)名詞用作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

  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

  質(zhì)于齊(做人質(zhì))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填然鼓之(擊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東面而視(面對)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稱帝,稱王)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以甕作;以繩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記)

  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目示意)

  道芷陽間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處罰)

  (2)名詞用作狀語

  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廟禮之(在廟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

  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隨著時令)

  順流而東行(向東)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樣;像包裹

  一樣;像口袋一樣)

  內(nèi)立法度(對內(nèi))

  天下云集響應(像浮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糧而景從,(像影子一樣)

  吾得兄事之(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

  頭發(fā)上指(向上).

  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時常)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2

  語法現(xiàn)象:

  1.積累性的

  實詞:重要實詞、通假字、偏義復詞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虛詞:重要虛詞、固定結(jié)構(gòu)

  2.規(guī)律性的:

  詞類活用、各類句式

  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翻譯文言文的標準是: 信、達、雅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nèi)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shù)不好,弊病

  在于賄賂秦國。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翻譯的程序

  1、先讀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上下文翻譯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點。

  3、進行初步的字字落實的翻譯,特別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錯的字和關(guān)鍵的字的翻譯。

  4、對文句中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的處理。

  5、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文言句子準確表達出來。

  6、查對字詞的落實,謄寫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為主:對原文逐字逐句對應翻譯,字字落實。

  例: 鄭人使我 掌其北門之管。

  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

  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等到太子丹用荊軻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計謀,才招致禍患 。

  意譯為輔: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靈活地增減 內(nèi)容,改變句式,使文意連貫。

  例1: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張衡到職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請求告老還鄉(xiāng)。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樊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

  擊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3

  一、考查對詩意的理解

  對詩詞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對詩詞主要內(nèi)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詩賞析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對此內(nèi)容的考查頻率極高。如20xx年河南中考語文試題中第20題:“請概括詩人游山西村時的所見所聞”,再如20xx年河南中考語文試題中第21題:“在下闕中作者運用兩個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這方面的內(nèi)容。

  關(guān)于對詩意理解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lǐng)悟,對全詩名句的感悟。

  我們回顧初中階段所學古詩詞,就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詩歌中的人物形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可大致歸納如下:

  1.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有:①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②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zhì)或理想。③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fā)感慨。④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fā)感慨。⑤邊塞征戰(zhàn)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

  2.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3.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yè)、思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二、考查對語言的品味

  詩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fā),往往通過詩的語言來實現(xiàn)。進行詩歌賞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因此,考查對古詩詞中準確、生動、傳神的語言的品味,是近年來河南中考古詩賞析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語言品味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考查重點字詞的精妙。從遣詞用語、修辭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曲中重點詞、重點詩句的含義。(2)考查詩句蘊含的深意。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曲在語言上所寄予的深意。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diào)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曲語言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3)考查詩詞曲中的名言佳句。從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思想感情、蘊含哲理、語言運用等角度對其進行賞析。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4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使動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或出現(xiàn)謂語動詞表示的變化。

  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

  其中的“亡”是主語使賓語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意思是“使鄭國滅亡”。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因后邊跟了“鄭”這個名詞,成為使動用法。這些謂語動詞只有用使動用法來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師》)(闕:使……減少)

  使使以聞大王(《荊軻刺秦王》)(聞:使動,使……聞,稟告)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活)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

  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受苦;勞:使……勞苦、疲勞;餓:使……饑餓;空乏:形使……資財缺乏。)

  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破:使……破,撞破)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于義。(《勾踐滅吳》)(潔:使……潔凈;美:使……美麗;飽:使……飽。)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其中加點的“王”本來是名詞,它后邊又帶一個代詞“之”作賓語,要按照一般的用法來解釋和翻譯就會出錯,就有可能翻譯成“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就王他”。這樣必須改變詞性才能解通,變?yōu)椤笆官e語怎樣”,即使動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東封鄭(《燭之武退師》)(封:使……成為邊邑)

  闕秦以利晉(《燭之武退師》)(利:使……受益)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5

  石頭城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揚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6

  1.《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2.置杯焉則膠膠:粘,著地

  3.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決:快速的樣子;槍:碰、撞

  4.而后乃今將圖南圖:圖謀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趕得上。

  7.窮發(fā)之北窮:荒遠的、偏僻

  發(fā):毛,指草木

  8.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憑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間衢:大路

  11.櫛比如鱗櫛: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別妍媸:美丑

  13.恐進之亦興闌矣闌:衰落、消失

  14.遲月生公石上遲:等候

  15.不知尚識余言否耶識:記著

  16.居為奇貨居:積,儲存

  17.操童子業(yè),久不售操……業(yè):從事……行業(yè);售:考取

  18.宰嚴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資詣問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開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氣息然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24.審諦之審諦:仔細

  25.徑造廬訪成造:到

  26.則蟲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縣;庠:學校

  28.撫軍亦厚賚成賚:賞賜

  29.獨是成氏子以蠧貧蠧:蛀蟲

  30.民日貼婦賣兒貼:抵押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7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

  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承接)

  3、因: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沿襲)

  4、舉: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撲: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6、卻:卻匈奴七百余里(擊退)

  7、隳:隳名城,殺豪杰(毀壞)

  8、躡足:躡足于行伍之間(用腳踏地)

  9、揭:揭竿為旗(舉)

  10、抗:非抗于九國之師也(高,強)

  11、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陜西省涉度長絜大(用尺量,衡量)

  12、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遠地方)

  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被征發(fā)戍守邊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遺留下來的功業(yè))

  1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狀,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起事,起義)

  二、通假字

  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通縱)

  2、贏糧而景從(通影,影子)

  3、外連衡而斗諸侯(通橫)

  三、一詞多義

  1、制:

 、偻趿、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指揮)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塾弥匦拊狸枠,增其舊制(規(guī)模)

 、芤蝗詹辉偈硠t饑,終歲不制衣則寒(縫制)

  2、亡:

 、僮吠鲋鸨,伏尸百萬(逃亡)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弁潭芏鲋T侯(滅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

  3、利:

 、儆惺Y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好處)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坌懦季淅l何(鋒利)

  4、固:

 、偾匦⒐珦(jù)崤函之固(險固)

 、诠虈灰陨较U(鞏固)

 、廴晷闹蹋滩豢蓮(頑固)

  ④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本來)

  5、遺:

  ①秦無亡矢遺鏃(丟失)

 、谝共婚]戶,路不拾遺(遺留下來的東西)

 、勖晒蕵I(yè),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苁且韵鹊郯我赃z陛下(wi給予)

  6、度:

 、賰(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制度)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du計算,量)

 、廴f里赴戎機,并山度若飛(越過)

 、芷叫亩戎,吾果無一失乎(du揣度)

  四、詞類活用

  1、固: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狀,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

  3、斗:外連衡而斗諸侯(使動,使斗)

  4、南、西:南取漢中,西舉巴蜀(名作狀,向南,向西)

  5、約:于是從散約敗(動作名,條約)

  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名作動,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卻:卻匈奴七百余里(使動,使退卻)

  8、彎: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形容詞使動,使彎)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動,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詞使動,使削弱)

  11、固: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形作名,堅固的地方)

  12、甕、繩: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作動,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13、賢:非有仲尼墨翟之賢(形作名,賢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名作狀,像云一樣,像影子一樣)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動,引,招致;朝:名詞使動,使來朝見)

  五、難句翻譯

  1、振長策而御海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

  譯:高舉長長的鞭子,用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吞并東西二周,滅亡各個諸侯。

  2、然后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

  譯:這樣以后,憑著華山當做城,就著黃河當做護城河。

  3、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譯:天下的人像云一樣聚集響應,(許多人)擔著干糧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

  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勢變了。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8

  《桃花源記》

  【文體】

  記:可以是游記和碑記(或銘記)(主要的還是游記)。游記是收在文集中的記敘游覽山川名勝活動、描寫景物、用來抒發(fā)感情,讓思想在風中飄蕩的一種文體(散文)。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人。東晉大詩人。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有《陶淵明集》傳世。

  【內(nèi)容寫法】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意愿。

  【重點字詞積累】

  1、緣溪行()2、落英繽紛()3、漁人甚異之()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6、屋舍儼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阡陌交通()10、具答之()9、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11、咸來問訊悉如外人()()1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13、無論魏晉()

  14、皆嘆惋()15、此中人語云()16、便扶向路()17、詣太守()

  18、尋向所志()19、欣然規(guī)往()20、尋病終()

  21、后遂無問津者()22、漁人甚異之:()23、便要還家:()

  【一詞多義】

  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尋向所志()尋病終()

  乃: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舍:便舍船()屋舍儼然()

  得:便得一山()既出,得其船()

  志:處處志之()尋向所志()

  復:不復出焉、不復得路()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遂:遂與外人間隔()遂迷()后遂無問津者()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重點句子翻譯】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次,漁人劃著船)沿著溪水往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nèi),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

  復前行,欲窮其林!獫O人又向前劃去,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只見那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镩g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謇锩鎭韥硗男腥撕透N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藗儼褲O人邀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謇锶寺犝f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约赫f,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再也沒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獑柆F(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溆嗟娜擞指髯匝垵O人到他們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

  不足為外人道也!@兒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別的人說啊。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脱刂惹暗穆坊厝ィ宦飞咸幪帢松嫌浱。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亓⒓磁扇穗S同漁人前往,漁人他們尋找先前所做的標志,結(jié)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關(guān)鍵句】

  ①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诿鑼懱一帧獖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描寫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環(huán)境優(yōu)美寧靜、生活安樂幸福)

  ④表現(xiàn)桃花源中民風淳樸,熱情好客——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菸恼陆Y(jié)尾寫南陽劉子驥想尋訪桃花源未果的故事的作用——暗示這個地方不存在,增強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美,使文章富有傳奇色彩。

  《陋室銘》

  [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劉禹錫寫過的名詩句: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積累】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苔痕上階綠()6、談笑有鴻儒()

  7、往來無白丁()8、無絲竹之亂耳()()

  9、無案牘之勞形:()()10、何陋之有()

  [重點句翻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長上了臺階,使臺階綠了;草的綠色映入門簾,使屋內(nèi)也綠了。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來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學問的人,沒有見識淺陋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獩]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详栍兄T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

  【關(guān)鍵句】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6、《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8、《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9、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0、表現(xiàn)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11、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主題思想】

  作者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賦予蓮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點字詞積累】

  【蕃(fán)】多。【獨】僅!臼ⅰ看笠(guī)模。【予】我!救尽空慈。【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局病苛!疽C(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局^】認為。【隱逸】隱居的人!揪印科返赂呱械娜!觉r】少。【宜】應當!颈姟慷!韭可β!局Α繌堉(jié)!就ねぁ柯柫⒌臉幼印

  [重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關(guān)鍵句]

  1、描寫蓮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huán)境習性、體態(tài)香氣、清高氣質(zhì)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2、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1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大道之行也》

  [文學常識]

  1、文學常識

  四書:《論語》《大學》《孟子》《中庸》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2、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zhàn)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

  寫作背景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因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xiàn)一個太平盛世。

  【重點注釋】

  1、選賢與能()2、古人不獨親其親()()

  3、不獨子其子()()4、男有分,女有歸()()

  5、貨惡其棄于地也()6、盜竊亂賊而不作()()

  7、是謂大同()()

  【重點句子翻譯】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實現(xiàn)的時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選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

  4、男有分,女有歸:男的都有職務,女子都能有歸宿。

  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

  8、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是理想社會。

  [關(guān)鍵句]

  1、總括全文的綱領(lǐng)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最能夠體現(xiàn)全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3、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請同時找出與其相對應的句子。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對應句: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對應句:男有分,女有歸。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對應句: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三峽》

  [文學常識]

  《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作者:酈道元(466—527),字善長,范陽涿鹿(今河北省涿州)人,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

  [內(nèi)容概括]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景致,先總寫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情入景,最后以憂傷的漁歌作結(jié),表現(xiàn)了山水雖佳,世上猶有貧窮的思想感情。

  [中心]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xiàn)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重點詞語]

  1、通假字[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

  [絕]①沿溯阻絕[斷,斷絕]②絕巘多生怪柏[極]③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一詞多義

  自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屬①屬引凄異(連續(xù))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闕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榮峻茂(水清)

  3、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疾: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快馬)

  2、林寒澗肅(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4、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急流的水)

  5、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4、常見短語

  [略無]毫無。略,幾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屬引]連續(xù)不斷。屬,連續(xù)。引,延長。

  5、其他詞語

  [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曦]日光。這里指太陽。[襄]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傳達。[雖]即使。[御]駕,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沖刷。[旦]早晨。[肅]寂靜。[哀]悲哀。[轉(zhuǎn)]婉轉(zhuǎn)。[沾]沾濕。[三]表示概數(shù)。

  【重點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乘上飛奔的駿馬,駕著風,也沒有船行的速度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擋在這里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泉和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每當?shù)搅颂鞖獬跚缁蛳滤脑绯,樹林和山澗顯得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時常有站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空曠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關(guān)鍵句]

  1、文中側(cè)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6、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7、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8、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9、寫夏水的句子:①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趯懰魍募钡木渥樱河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10、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11、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2、《與朱元思書》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來形容江水湍急奔騰的氣勢,《三峽》一文中,間接表現(xiàn)江水相似特點的句子則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3、到三峽旅游的人都知道,如今的三峽,春冬時候的水依然像酈道元筆下所描寫的那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4、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三峽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點。

  三峽的山的特點是:連綿不斷、高聳峻拔。夏季江水的特點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5、總結(jié)三峽的景物特點,給下面的對聯(lián)補出上聯(lián)

  山險水急三峽景(或:山峻水清三峽美),天高地厚華夏情。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9

  陳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xn),夙(s)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sho)多疾病,九歲不行(x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b)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tng)。煢煢(qing)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yng)疾病,常在床蓐(r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d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hun)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寵命優(yōu)渥(w),豈敢盤桓(hun),有所希冀(j)!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u)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jīn)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翻譯: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jīng)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yǎng)。臣小的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柔弱)。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些時候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yōu)秀人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tài)度傲慢?たh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惜養(yǎng)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偽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F(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愛,停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jié)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yǎng)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nèi)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jié)草銜環(huán)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陳情表知識點總結(jié):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2、舉臣秀才:優(yōu)秀人才

  3、除臣洗馬:授予官職 太子隨從

  4、臣欲奉召奔馳:奔走效勞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則告訴不許:申訴

  7、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拳拳,形容感情懇切。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義-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義-微小的光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0

  一、內(nèi)容:(掌握重點字詞)

  北冥(通“溟”,大海)有魚,其名(名稱)曰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為鳥,其名為(叫)鵬(傳說中的大鳥)。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奮起,這里指鼓起翅膀)而飛,其翼若(像)垂(懸掛)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就)將徙(遷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齊諧者,志(記載)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擊(拍打,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三千里,摶(tuán)(環(huán)旋著往上飛)扶搖(旋風)而上者九(表虛數(shù),不是實指)萬里,去(離開)以(憑借)六月息(這里指風)者也!币榜R(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也,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息(氣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蒼蒼(深藍),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盡)邪?其(指代“鵬”)視下(往下)也,亦若是(這樣)則已(罷了)矣。

  二、【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三、文學常識:

  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代表作《莊子》!肚f子》是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所著。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

  北冥有魚 (“冥”通“溟”,海)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邪”通“耶”,語氣詞,相當于“呢”)

  五、詞類活用:

  1.怒而飛

  怒:形容詞作動詞,奮發(fā),振翅。

  2.鯤之大

  大: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3.《齊諧》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物。

  六、古今異義詞:

  1.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流動的霧氣。

  今義:野生之馬

  2.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義:湖泊的名稱。

  3.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海波動蕩。

  今義:海洋運輸

  七、一詞多義:

  ⑴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名列前茅。(名次)

  ⑵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北山愚公長息曰。(動詞,嘆氣)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侵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榷

  怒而飛。(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

 、蓜t: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就)

  時則不至。(或者)

 、室裕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似洌

  其名為鯤。(代詞,它的)

  不知其幾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他們)

  八、內(nèi)容探究:

  1.莊子在本文段中講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說明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擺脫世俗的束縛。

  2.文章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庇泻巫饔茫

  作者采用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大鵬起飛的氣勢,并不是對大鵬的贊美,重點是闡明“萬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鵬一樣,它的騰飛也需要“憑借”。

  3.說說你對“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钡睦斫。

  這里采用類比手法。展示了莊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飛行還只是夢想的年代,莊子能設想空中的大鵬“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十分驚人;尤其是對蒼天顏色的追問:“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今天看來,也是十分深奧的問題。

  4.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xiàn)實的事例,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張,如在想象鯤、鵬形象時,作者極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睒O盡想象夸張之能事,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進行對比,極寫鯤、鵬之大,與之相呼應的,作者又舉出了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遙”境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形象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熱烈追求。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1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時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2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wěn))

  2、何故置某于安閑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里)

  7、衣食所安(養(yǎng)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fā)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覆蓋)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越發(fā)、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A)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zhàn)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nèi)(兵符,復合詞,古代調(diào)兵用的憑證)

  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于'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jīng))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tǒng)兵數(shù)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云(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于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于,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shù)溃肆⒍?阻,攔)

  10、一夫當關(guān),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復

  1、昭王南征而不復(返回;貋)

  2、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恢復)

  3、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疑無路(重復)

  5、王辭而不復(回答)

  6、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報復)

  7、沛幸得復,豐未得復。(免除賦稅徭役)

  8、復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復算,追究)

  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使……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敗)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虧欠,拖受,責通“債”)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鼓琴(發(fā)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肯定判斷、原來是)

  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guān)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chǎn)(原來,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zhí))

  4、至于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shù)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zhàn)(堅守、安定)

  8、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端詳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zhuǎn)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qū),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栋⒎繉m賦》(經(jīng)過,通過)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超過)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勝過)

  4、以其境過清(過分,過于)

  5、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錯誤,過失)

  6、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

  7、今公子故過之(訪問)

  8、一日,大母過余曰(到,到來)

  何

  1、卻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詞)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什么,代詞)

  3、又何間焉(怎么,為什么,狀語)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樣,怎么樣)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辦,奈---何:對---怎么辦)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辦)

  7、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多么)

  8、何蓑何笠(hè背、扛)

  恨

  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遺憾,不滿意)

  2、此恨綿綿無決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感到遺憾)

  4、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恨恨:惆悵、悲傷)

  胡

  1、國胡以相恤(什么)

  2、胡取禾三百廛兮(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tǒng)稱)

  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憂慮。擔心)

  2、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六國論》)(憂慮,擔心)

  3、為操后患(《赤壁之戰(zhàn)》)(禍患)

  4、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禍害,災禍)

  5、愈膏肓之患難(疾病)

  6、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諱忌)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危害)

  9、趙宣子驟諫,公患之(厭恨)

  10、時有患瘧疾者(生病)

  或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有人)

  2、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相當'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時,偶或)

  4、云霞明滅或目睹(也許,或許)

  5、賤賊公行,莫之或止;(《論積貯疏》)(用在動詞前,加強不定語氣)

  6、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或者)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點,毛病)

  5、龐涓恐其賢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舉疾首而相告曰(疾首:頭痛)

  7、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速、捷)

  8、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中,而聞者彰(強、猛烈)

  9、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銳利)

  及

  1、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趕上,追上)

  2、燒北船,延及岸上營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到達)

  4、一人飛升,仙及雞犬(涉及,牽連)

  5、其賢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說備使撫表眾(和,并)

  7、及第:科舉考試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難(遭受)

  11、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難已(表他轉(zhuǎn),至于)

  即

  1、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靠近,接近)

  2、項伯即入見沛公(立即,馬上)

  3、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當,當時)

  4、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與'則'的用法相同,相當于'那就'的意思)

  6、其傷于縛者,即幸留(即使)

  7、聞雞鳴。即起盥櫛(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盡,完)

  2、既克,公問其故(已經(jīng),---以后)

  3、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軍既惑且疑(既----又---并列關(guān)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借)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3、大臣犯法,無所寬假(寬容)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不真,與'真'相對)

  5、假令仆伏法受誅(假令:假如)

  6、漢人未可假大兵權(quán)(給與)

  7、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間

  1、凡天地之間(兩事物的當中)

  2、奉命于危難之間(中間,期間)

  3、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一會兒)

  4、安得廣廈千萬間(指房屋的間數(shù))

  5、彼節(jié)者有間(間隙,空隙)

  6、遂與外人間隔(隔離)

  7、間以詩記所遭(間或)

  8、讒人間之可謂窮矣(離間)

  9、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10、骨微傷,病間月(間月:隔月,一個月以上)

  11、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間關(guān):形容鳥聲宛轉(zhuǎn))

  12、秦間來人,趙奢善食而遣之(間諜)

  13、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表時間有時、偶然)

  14、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表狀態(tài),從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間語曰(表情態(tài),秘密地、悄悄地)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3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

  3、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彎曲")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6、下飲黃泉

  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五、固定格式

  1、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

  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4

  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賈人夏則資皮(積蓄,儲備。這里作"準備")

  2、吊有憂(慰問)

  3、當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

  5、踐辭曰(推辭)

  6、越四封之內(nèi)(疆界)

  7、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副詞,表詰問,同"豈",難道)

  8、旅進旅退(俱,共同)

  9、果行,國人皆勸(果決地)

  10、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誰)

  11、是故敗吳于囿(因此)

  12、無乃后乎("無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寫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

  1、將帥二三子以蕃(帥通"率")

  2、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

  3、將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釋其政(政通"征")

  5、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厲之于義(摩厲通"磨礪")

  三、一詞多義(解釋多義詞)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感到,覺得)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管理,主持)

  孰為汝多知乎(通"智")

  2、復:山重水復疑無路(繁復)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zhàn)(再)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恢復)

  3、既:既而兒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已經(jīng))

  將軍既帝室之胄(既然)

  4、勸:果行,國人皆勸(鼓勵)

  勸君更進一杯酒(勸說)

  5、遂:自殺未遂(成功)

  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吳(終于)

  遂滅吳(就)

  6、當: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掌管)

  木蘭當戶織(面對)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到了)

  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阻擋,把守)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必定)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將)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山上(介賓短語后置)

  2、何后之有(賓語前置)

  3、執(zhí)其手與之謀(省略)

  4、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判斷句)

  5、十年不收于國(介賓短語后置)

  6、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省略)

  7、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定語后置,判斷句)

  8、此則寡人之罪也(判斷句)

  高三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jié)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注釋】

  1、錦衾薄: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2、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兀豪_。

  3、鐵衣:鎧甲。

  4、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結(jié)著很厚的冰。

  5、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

  6、慘淡:昏暗無光。

  7、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飲,動詞,宴飲。

  8、風掣:紅旗因雪而凍結(jié),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9、凍不翻:(紅旗)被凍得怎么吹也飄不起來

  【考試范圍】

  1、描寫邊塞雪景(作者從想象角度虛寫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寫送別場面的句子: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從軍中大帳寫天氣奇寒,側(cè)面表現(xiàn)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4、從人的感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5、從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寫天氣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6、從帳內(nèi)餞行場面表現(xiàn),表現(xiàn)友情濃烈與真摯,心胸的豪放與豁達: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7、表明分別時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8、本詩中寫北方邊地風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0、起承上啟下過度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1、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2、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3、拓展:李白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高三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虎丘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里指貧民。

  2、櫛:木梳。

  3、角:較量,競比。

  4、瓦釜:用黏土燒制的鍋,這里比喻粗俗的歌聲。

  5、竹肉:這里指簫管與歌喉。

  6、皂隸:衙門中的差役。

  7、識(zhì):記著。

  二、通假字

  1、傾城盍戶(通"合",全)

  2、不知尚識余言否耶?(通"志",記著)

  三、一詞多義

  1、以:

 、侏氁越枪(因為)

  ②競以新艷相角(用)

  2、去:

 、倩⑶鹑コ强善甙死(動詞,距離)

 、谒杖ス(動詞,離開)

  3、之:

 、俸嵐臉谴,無日無之(助詞,湊音節(jié),無實義)

 、谶h而望之(代詞,代這種情形)

  ③烏紗之橫(助詞,的)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5

  句讀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和劃分節(jié)奏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薄白⒁馔ㄟ^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感情。”這就要求我們在文言句讀方面要下足功夫。

  讀準句讀就是指讀準文言文句子的節(jié)奏。讀準句讀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句,以便讓別人聽清并聽懂句子的意思。要讀準句讀還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

  命題規(guī)律探尋

  讀準句讀,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二是句中短暫停頓。從近幾年中考試題來看,考查的重點為后者,即句中停頓。

  解題技巧與方法

  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句讀題。那么,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其實,文言文中的節(jié)奏劃分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guān)鍵可抓的。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guān)鍵,就會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帶來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試試:

  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遇上關(guān)聯(lián)想一想,總領(lǐng)詞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

  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口訣。下面詳細解說這一口訣,以便大家靈活應用。

  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

  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兩次是常事,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

 、谥髦^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

  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jié)構(gòu)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gòu)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

 、塾錾详P(guān)聯(lián)想一想,總領(lǐng)詞后漫步走。

  遇上表示假設、轉(zhuǎn)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示總結(jié)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或句首發(fā)語詞,如“夫”、“蓋”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后面要停頓。

  ④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

  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在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

 、菔÷猿煞謹鄾]錯,提示停頓理當然。

  古代漢語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后面停頓合情合理。

 、迣S忻~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

  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1-06

文言文語法知識點總結(jié)03-17

文言文實詞知識點總結(jié)06-11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12-02

高考文言文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04-11

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06-12

文言文詞類活用知識點總結(jié)06-11

語文文言文的知識點總結(jié)06-11

文言文知識點:固定句式總結(jié)06-11

文言文知識點固定句式總結(jié)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