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的10個錯誤育兒觀念
過去的認識里,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中國家庭教育的10個錯誤育兒觀念,希望有所幫助!
一、有條件的愛
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除了吃飯睡覺外,就是傳宗接代。人們樂此不疲的做著這件事,全當這是人生的大事來做,也當這是人生的樂事來做,殊不知這是一代一代的傳遞著苦難。我們撫養(yǎng)自己的下一代,也給他們制造壓力,讓他們去承受我們自己承受過的一切,為的是他們將來能有幸福的生活。好像他們不承受這些我們給他們制造的壓力和痛苦,就無法得到幸福。為什么要先苦后甜?誰說沒有苦就沒有甜?那反過來講又該怎么解釋呢?既然沒有苦就沒有甜,那沒有甜也就沒有苦了。這樣看來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幸福就制造了無數的痛苦和災難。我們?yōu)榱藧圩约旱暮⒆咏o孩子很多的壓力來承受。我們很少問自己的孩子快樂嗎,孩子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給父母做的,因為父母愛他們,他們就必須這樣做。等他們長大了,又同樣的用自己痛恨過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們什么時候能改變一下愛孩子的方式。
愛孩子不要有條件,不要因為想讓孩子成為律師、醫(yī)生、教授而給他們壓力。想成為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給孩子自由和空間,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愛。有條件的愛的后果是直接導致孩子不會感恩,學不會自律,無法確立自己的價值,以后自己的每個行為都要有所交換才去實施。
二、讓孩子天然生長
幾十年前,著名文學家冰心先生針對我國當時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顯然,她的意思并非是否定成人對兒童的教育,而是強調教育者必須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但有些家長則不是如此理解,認為不去管孩子,讓他自己去成長,那只能叫天然生長,一旦有朝一日面臨三考,這類家長的手段段往往更殘忍。
早在20世紀之初,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有過類似的闡述。她認為,兒童本來就具備自我發(fā)展的潛能,自身存在著構成未來個性的發(fā)展計劃,成人的工作就是要“援助幼小心靈的發(fā)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標準去要求兒童。她將兒童比喻為具有自我生長力的植物,認為教育者應保證每個兒童的生命都能夠得到開花的“自由”。然兒,上述重要的兒童觀,教育觀至今還未能被所有教育者(特別是兒童的父母)認識。我們還需要為此吶喊,因為它關系到今日兒童的幸福和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民族和人類的未來。必須尊重兒童的天性“愛游戲”是兒童最主要的天性。
三、認為打孩子是為孩子好
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他們關心孩子的衣食冷暖,遠遠超過關心孩子的心靈。他們弄不清孩子在什么時候需要愛,什么時候需要關懷。當孩子犯有錯誤或考試不好時,他們常常把對孩子的愛轉化成對孩子的恨,這時候,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斥責或打罵。他們認為打孩子足為了孩子好,是對孩子的愛。殊不知,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愛深深地傷害了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斥責和打罵是無益的,因為它把孩子推向了你的對立面,往往使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想方設法找借口,甚至奮起反抗,從而把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丟到了一邊,結果是與家長的愿望背道而馳的;斥責和打罵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它傷害了孩子的心靈,打擊了孩子可貴的自尊心,也很容易摧毀孩子脆弱的自信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個無能的人,甚至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
教育孩子,家長要克服斥責和打罵的傾向。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教育的真諦在于將孩子不適當的行為,以適當的心情,適當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他不至于再犯就可以了。人都是自我塑造的,要想改變孩子,惟一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改變自己。你希望孩子具有什么樣的優(yōu)點,就需要怎樣去欣賞他、引導他和贊美他。以鼓勵代替批評,以引導代替訓導,以贊美來啟迪孩子的心靈,調動起他的內動力,讓他自覺自愿地去克服不足,改正錯誤,這比你去斥責、埋怨甚至打罵有效得多。
四、認為表揚會讓孩子變得驕傲
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tǒng)誤區(qū),任何一個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認可、表揚和鼓勵,一旦缺乏這些,孩子的自我價值就難以建立。
孩子的天性是要討父母喜歡,對于孩子的真實行為父母正面的確認,鼓勵和表揚,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的關鍵。
只有在孩子根本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而父母卻自以為是的夸大其詞,讓孩子對自己的真實程不了解,認為自己只有三分的成就有十成那么大,進而出面的驕傲自滿的情緒,而時間長了,他對父母根本不信任了。
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關鍵是怎么表揚,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去表揚。
五、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要求,孩子就該好好學習了
現在很多的家庭條件都好了起來,于是那么愛孩子的愛長就一味的給孩子物質的滿足,并且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要求,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就肯定會好好學習了。
其實物質條件與孩子的好好學習沒有因果關系的.,因為孩子的的理性還不發(fā)達,完全是憑潛意識做事,他們做事是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如果他認為學習的痛苦的,是不快樂的,那么再好的物質條件也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學習,所以父母更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著手。
六、認為成績是評判好與壞的標準
現在,家長普遍認為“成績至上”,對孩子其他方面卻關注不足。上海市山西中學代表黃水才進行的調查顯示,65%的家長最關心學習成績,其次才是“思想品德”,占37%,而對學生行為習慣、個性特長、心理素質、交往能力等關注少之又少。83%的家長認為“好孩子”的首選標準是“學習好”。而家長出于望子成龍的心理,把孩子往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里塞,也并非正確的教育方法。
教育專家指出,家長們把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實際上是對素質教育的背離。家長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如家長所愿讓孩子更快成才。
七、教育是學校的事
現在的孩子問題越來越多,于是家長便把孩子的種種問題的根源追溯到學校,認為是學校沒有管好,認為是老師沒有教好。不可否認的說,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是存在著許多問題,但如果一個孩子發(fā)生了問題,百分之分是家庭發(fā)生了問題。
有的家長可能不認同,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孩子是一棵樹,那么樹冠則是孩子的智能系統(tǒng),是所有有形能力的集結,如數學、語文、歷史、電腦知識等等,這一部分毫無疑問是學校負責教給學生的;而樹干則是上帝給他的,只要你按人的規(guī)律給他吃東西,他就是生長;樹根則是他的生命之本,是他的素質系統(tǒng),包括自信、自尊、進取、好習慣等等,而這一切99%是需要父母給的,他需要父母給予足夠的愛、信任、鼓勵、表揚、平等才能成長的。
試想,如果一棵樹發(fā)生了問題,是他的樹冠、樹干還是樹根發(fā)生了問題呢?如果一個充滿自信,有著堅定意志、極強的進取心和自尊心、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會學習不好,會不聽話嗎?
八、用別人的成績同自己的孩子比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行為,希望用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的孩子取得的好成績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進而激勵孩子,讓孩子趕快超過這些對象。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曾在朋友家見他的六歲的小孩子總是沒精打彩的,我問他怎么了,他說他不是他爸爸的兒子,我說誰說的,他說我自己想的,爸爸天天拿對面的哥哥同我比,說哥哥比我聽話,考試每次都前三名,每次都是三好生,好容易有一次考試他考了第八名,我回來告訴爸爸,爸爸又拿樓下的小玲同我比,說小玲比我聽話,比我懂事,還會談鋼琴。我現在都懶得理他,我想,等我長大了去找我的親爸爸。
親愛的家長,你在一次一次的比較中,一次又一次的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精神,讓孩子永遠感覺技不如人,他們沒有了自我價值,這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的可怕呀。
九、認為孩子的天職就是學習,其它等長大了就會
現在很多的家長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學習,其它的事別管,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其實,這是對孩子教育極不負責任的,如果孩子從小不被引導去理解別人,關愛別人,長大后會成為生活的旁者,我行我素,極易與周邊人無法和諧相處,或與社會無法和諧。
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否則孩子的結果大部分是知識沒學會,人也沒做好,成為家長永遠的心痛。
十、認為什么事孩子一次就應該學會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大部分是高級白領或職來經理人,他們的工作中成人教育讓他們覺得錯只能犯一次,進而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要求孩子,孩子是沒有發(fā)育成熟的個體,如果認為說一次孩子就應該記住,這是可能性是沒有的,孩子們需要通過反復的行為才能把生活技能記住。如果孩子因為太弱小無法反抗就會記在心里,如果你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就會產生逆返心理。
我們常?吹揭粋母親教一個孩子算數,教了三遍孩子還是算錯的時候,母親便大吼“你怎么這么笨,都教你幾遍了,不知道你長得什么腦袋!痹囅脒@時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他會想“我笨,我笨”最后你教他十遍也教不會了。
所以我們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有耐心,千萬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你培養(yǎng)的是一個人。
【中國家庭教育的10個錯誤育兒觀念】相關文章:
育兒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心得01-19
關于中國家長為何太緊張的家庭教育問題08-13
育兒心經隨筆12-05
家庭教育的誤區(qū)10-18
生活觀念的轉變_900字02-22
勵志作文素材:價值一億美金的觀念06-09
小班育兒優(yōu)秀說課稿01-19
家長體會育兒心得03-28
種樹與育兒隨筆02-13
育兒成長心語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