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精選7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經歷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吧,一起好好總結過去這段努力的時間吧。拿起筆的時候卻發(fā)現不知道寫什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
為鞏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改革更趨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實際,語文組在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統(tǒng)一部署下,開展了“課堂教學回頭看”活動。有重點的對部分同志的課進行了聽評,F對活動作以總結。
一、課堂回顧
王德廣老師執(zhí)教的《羅布泊,消失的仙湖》,學生展示十分活躍,展示內容的處理很有層次性,每一個小的環(huán)節(jié)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學生參與。展示學生與聽課學生的互動,教師的及時的評價點撥,使課堂充滿了活力。李保義老師執(zhí)教的《偉大的悲劇》,引導學生從“悲劇”和“偉大”兩個層面,多角度的解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強烈的感染,是這次活動中水平最高的一節(jié)課。劉聽會老師執(zhí)教的《土地的誓言》,通過歌曲《松花江上》導入,營造恰當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由于對展示內容沒有很好的整合,頭緒較多,課堂顯得有點亂,影響了教學效果。高顯海老師執(zhí)教的《登上地球之巔》,按照“字詞教學——課文復述——重點理解——語言品味”的順序,呈現出教學線條之美。學生講解時能夠使用課堂展示筆記,教師點撥能夠突出重點。
二、取得的成績
幾位老師的公開課,充分體現了他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解。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回頭看”活動,我們看到語文教學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1、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可喜的變化
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態(tài)度,由開始的觀望、懷疑、嘗試、動搖到現在贊成、試驗、堅定不移的實施,是一個反復求索,實事求是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討論,認識逐步達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關注學生的一生幸福。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樂觀的生活,擁有愛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思想轉變后,教師關注的中心由“分數”轉到“人”上,由只重知識到能力培養(yǎng)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上。教師能夠正確處理課堂上師生角色的定位,能夠把課堂還給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回頭看”的幾節(jié)課中,學生展示積極活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主體作用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教師評價準確,點撥適宜,引導得法,充分發(fā)揮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2、課堂展示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還記得在改革初期,學生展示的情形:膽怯害羞,聲音不高,照搬資料,只顧自己,不管聽眾,形式單調,缺少互動。現在的課堂,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質疑、糾錯、補充、討論、評價,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義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的感受更為深刻。學生朗讀充滿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學生一邊朗讀,一邊在教室里走動,讓我們想到古代詩人吟哦的情境。高廟中心學校的老師來我校聽課后,深有感觸得說:“我非常感慨自己能親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們展示自己的課。我先前是比較抵觸這種模式的,總想著這樣的模式是以犧牲學生為代價的,是圖表面的花哨和熱鬧。然而,當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聽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理解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哪里是什么課堂教學,這分明是學生思維跳躍的藝術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動,令人心曠神怡!
3、文本意識正在逐步強化
本學期初,我組在九年級公開課階段總結中指出:“不可否認,現在的課堂,師生的文本意識正在逐漸淡化。”“增強文本意識,是語文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聽課,我們覺得這一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四位老師,都在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義老師以“為什么說這是偉大的悲。勘w現在哪里?偉大體現在哪里?”為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高顯海老師設置“從哪里看出山勢險峻?”的問題,讓學生深入課文,體驗登上珠峰的困難,感受登山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及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展示內容缺少整合
通過聽評課,我們也發(fā)現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課堂展示內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個小組展示過字詞后,下一個小組展示還有類似的內容。有些課堂上,學生以問題訓練的形式展示,組間內容交叉的很多。這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影響了展示進度。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多做一些引導,以爭取課堂教學的高效。
2、教師的點撥應突出方法的點撥
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存在疑惑,學生展示遇到困難時,就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發(fā)現,教師大多是就問題談問題,有時甚至直接向學生出示答案。這樣的引導,學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點撥至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剛剛邁出第一步,雖然是可喜的一步,但僅僅是第一步而已。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有待我們去完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發(fā)展著眼,努力探索,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在范剛校長的帶領下,大膽開拓,銳意進取,為教學改革傾注智慧,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2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因為它包括了語言文字知識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踐活動,并創(chuàng)造語文實踐活動成果的訓練內容,是一門分支廣、范圍寬、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素質探索、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養(yǎng),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語文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與能力。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
。ㄒ唬┻\用研究性教學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學起來本應得心應手,但由于長期以來學生受到教師影響把語文當作政治課來學,一些純美的文學的東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調,令學生越學越無味,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
。ǘ┡囵B(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誤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誤區(qū)。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動學習,思維往往局限于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chuàng)新教學,有利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轉變。一是設置疑問,多問幾個為什么。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忘記了誰是課堂的主人,而在課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學生這樣做,那樣做,或命令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令學生厭煩至極,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天性被扼殺,主動學習的能力逐漸消失。學習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責任、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要確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單純的傳授給他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運用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傊,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盡一切努力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生的興趣也是一種資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學生的差異也是一種資源。差異普遍存在于學生中間,它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況:沖突和共享。學生之間會因為差異而形成沖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則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它的缺點是淺習課文,讀得較少,背得更少;著重教,忽視學;重分析,輕領會;極少體現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明確新時期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情感,發(fā)展學生個性,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加大學生個人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涵,營造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時,努力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閱讀教學,超越“封閉性”的閱讀教學,既要繼承以提高文學鑒賞水平為目的傳統(tǒng),又要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徹底摒棄“以本為本”“以資料為資料”的狹隘閱讀觀,而是以課本為主干,以資料為繁枝,以學生見解為茂葉。
在教學實際中,我們要允許并鼓勵學生努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種課本都只能精選極少的一部分來介紹,單靠課本去體會,是很困難的。同樣,不管是哪種文化現象,資料中的見解都是因人而異的,要讓學生知道,只能拿來作為參考,拿來啟發(fā)個人思維,努力拓寬閱讀視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學為本,而是要“以人為本”。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定論,又不能迷信定論,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學生學習,體現教的自主性和學的自主性。這樣,主體的人文主義氣息才能體現出來。閱讀教學才能血肉豐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有相適應的氛圍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所替代。其次,大膽創(chuàng)新考試形式。繁、難、偏、僵的考試形式只能引起劇烈的應試教育活動,不可能帶來充滿生機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必須在考試形式的大膽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產生,F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應用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這必將催生一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解決語文學科的問題為主,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生參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煉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增長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學會分享與合作,能夠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能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3
我認為要想實現課堂的高效,首先得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有效”?“有效”是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級授課制這種組織形式下,語文教學能實現預期目標,效果明顯。
簡單的說完成了教學目標即為有效,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即為無效或低效?梢娬n堂有效與否,首先在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上。若課堂目標設定脫離學生實際,往往會使課堂教學陷入困境,使學生痛苦不堪,使老師尷尬難言。其次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課前準備
要提高常態(tài)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課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1、鉆研教材,潛心與文本對話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不如小學教材那么淺顯,易理解,而且篇幅較長,教學難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視對教材的研究。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揣摩教材編寫者的編排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于單元教材,要掌握其重點、難點;對于一篇篇課文,更是要潛心研究。只有教師與教材的用心對話,才會有學生與課文的真心對話。教師研究教材的感受、體驗全面、深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有基礎。只有教師讀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導學生讀懂教材。
2、充分解讀學生,尊重群體差異及個體差異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活生生的力量,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語文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刪繁就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于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梁。
往往語文老師都會代兩個班,而這兩個班的學生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備課時就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比如:這個班學生活躍切好表現,那個班的學生文靜而不愛表達,那么備課時教法上就要區(qū)別對待。另外在設計問題時要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不僅如此問題難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問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廣泛參與其中。
3、精心備課,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預案
教參僅供參考,他人的教學設計也有其針對性,生搬硬套必然會導致課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備課,設計教學預案尤為重要。教學設計要能體現施教者的獨特見解和課堂組織的思路,目標明確,教學可行。總之,教學方案要經過自我設計,服務教學。網絡的普及,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手拈來,其中不乏名師關于教學設計的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來主義”,整堂課照本宣科,即使再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與學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既要研究書后習題,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參考、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教學預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
二、把握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獲得什么,都在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樂學好學的保證。所以一定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既要有教師“主導性”的彰顯,更要有學生“主體性”體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分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課堂上平等對話,弘揚個性。對話本身就體現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的理念,沒有精神的自由,沒有主體意識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必須讓微笑成為課堂上空的一縷陽光,用幽默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春光,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營造—種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勁頭,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享受課堂,與老師進行無拘無束的、平等的對話,在課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于超越經驗事實。
2、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
所謂主導性,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主要引導作用,教師好比一部劇中的導演,而學生們則是一個個優(yōu)秀的演員。導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們盡情的表演,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和引導。所以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做到眼里始終要有學生,講在需要講之處,撥在應該撥之時。
教師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為一體的基礎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學生愛聽、想說、會讀、能寫。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在啟而不發(fā)時可以將問題生活化,使語文成為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
3、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fā)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使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上可根據課文的類型,如自讀課文完全可以不設計任何問題,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品味,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
此外,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要多給予肯定和賞識。教師要制定課堂激勵制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這門功課。
三、重視課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師”。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fā)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余,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將會對未來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作用。
最后,落實課堂有效性離不開勤學與鉆研,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獲取新知,以應對課堂上學生們生成的新問題。共同加油吧!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4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教育形勢也在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新課程改革也正體現了這一時代要求,順應了時代潮流,這就對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通過一年來的新課改教學的體驗,本人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感受,現將課改情況作個簡單總結,與大家切磋。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們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tǒng),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在這一學年的課改工作中,我們力求打破傳統(tǒng)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積極把課改精神貫徹于課堂教學,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一、課改開展情況
。ㄒ唬⒄J真學習新課標,切實轉變舊觀念
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
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推行五步教學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踐行了課改新理念——遵化二中主動教育模式,在語文教學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積極貫徹進行了具有二中特色的“五步”教學法,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當堂檢測、作業(yè)布臵,更新了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學水平,獲得了許多切身感受。
整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是這樣開展的:首先,我按照課改精神精心擬定了教學計劃,建立了以四人為一個小組的學習活動單位,以累計量化學分的評價手段;接著,又以三個模塊(九年級古詩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為中心,注重了“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和訓練;同時,還組織了與模塊教學活動“認識自我”和“體驗情感”(相對應的“推薦自我”、“介紹同桌”等演講朗讀比賽,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另外,我還編輯了一年來的學生優(yōu)秀作文,注重了學生“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們不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
積極性,改變學生對語文課的看法,不少同學在學習小結中真誠地表示:進入初三以后,以前不喜歡的語文課成了他們最開心的課了。能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我以為得益自己在教學工作比較自覺地踐行課改的新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真感情。
。ㄈ、整體把握教科書,找準教學落腳點
我們還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ㄋ模、大力改進課堂教學,實施小組合作教學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⒓訌娊萄薪M活動,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加強集體備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認真?zhèn)浜眉w備課的基礎上,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認真制作每一課的課件,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在提高語文課堂效益中的作用。
(七)、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創(chuàng)建課堂與生活的“超級鏈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1、利用國慶長假要求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寫好讀書筆記。
2、利用寒假,要求學生外出感受自然;觀察春節(jié);與自然中的花鳥魚蟲、山川草木進行“心靈的對話”,理解自然的生命,體悟自然的靈性。
3、圍繞綜合性練習主題,開展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搜集校園流行語、網絡語言、校園公益廣告、優(yōu)秀廣告詞、優(yōu)秀的店名、對聯(lián)、街頭巷尾報刊上墻壁上板報上的錯別字。這些語文實踐活動,溝通了課堂內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4、開展了“遵化二中讀書節(jié)”活動,同學們不僅提高閱讀興趣,而且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培養(yǎng)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5、加強文學指導。在學校運動會上,讓小記者撰寫現場新聞稿件。
6、結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和“蛟龍”號潛艇入海的這兩件令中華兒女自豪欣喜的大事,要求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為開展“探索月球奧秘”的活動奠定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7、結合教師節(jié)讓學生收集歌頌教師的詩歌、散文;結合中秋節(jié),我讓學生觀察中秋的月亮,自行收集關于月亮的詩、詞、文,傳說、寓言、歌曲、圖片等;向家長朗誦教科書上關于月亮的詩、詞,講述月亮傳說、中秋賞月的來歷等。
9、建立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10、建立學生語文學習的電子檔案。教師將學生每次作文、單元檢測成績、搜集資料情況、向教師提供教學資源情況都給予登記,為下一步語文課程學習評價奠定基礎。
二、體會
新課程改革的成功實施,關鍵在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建立一種充滿寬松、和諧、平等、開放、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重構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chuàng)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5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事實上,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我們調查發(fā)現: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認為問題太復雜,甚至不舉手、不發(fā)言,仿佛置身于課堂之外。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這不是課堂提問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這是擺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面前非常現實而有意義的問題。為此我校的幾位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經過前幾次的總結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
一、比較成功的提問策略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fā)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為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為什么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后的對曹作戰(zhàn)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復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許多課文,作者運用了反復的表現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里設問,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內涵,也可促使學生體會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問題。如《林!芬晃闹。三次出現“親切、舒服”一詞,分別表現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學中,我預想緊扣反復處發(fā)問,既可突出重難點,又能進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內容,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tǒng)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fā)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tǒng)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三、語文課堂提問仍然存在的不足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fā)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系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時更為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范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于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想到什么就問什么。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發(fā)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后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復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么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于完善的
四、今后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fā)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yè)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6
一個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年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現將本學年的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同時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或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引發(fā)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主動地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四、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五、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痹谡n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第二單元課文后,布置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了解古代名人的優(yōu)秀品質,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本學年我們雖然盡了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對自己的要求還有差距,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7
作為課堂教學的構成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有效的課堂小結,尤其是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更有助于學生理清所學知識的結構與脈絡,把握總結與歸納方法,更好地內化知識,構建知識系統(tǒng)。對此,筆者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常見的課堂小結方法。
一、梳理歸納法,整理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所教知識常常是較為零散的,若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更有效的記憶知識,課堂小結則是十分必要的。即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或者簡潔明了的板書形式,梳理與總結課堂所學知識,如故事情節(jié)、寫作方法、閱讀方法等,以幫助學生強化認知,再次整體性的復習與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當然,也可以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我總結,這需要根據具體教學實際而定。如對于一些陳述性知識,可要求學生進行復述,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亦或師生共同梳理與歸納課文中的修辭手法、人物特點、故事情景等,為學生閱讀與寫作奠定基礎。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再次回顧本課內容,思考:文中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可由行為、心理、語言等方面加以點評)然后結合文章分析,梳理故事情節(jié),理解文章主旨。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梳理小說三要素中的人物、環(huán)境要素,理解誰是本文主人公,理解各角色及其作用;了解環(huán)境組成部分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這樣,通過課堂小結,既讓學生梳理了文章脈絡結構,理清了故事情節(jié),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了小說三要素,深化了對本文的認識,把握文章主旨。
二、對聯(lián)詩句概括法,把握主題
在課堂小結中,教師還可運用詩句、對聯(lián)等方法加以概括與總結,這既可以是老師總結,亦或學生創(chuàng)作,亦或師生共創(chuàng),既可以總結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歸納主旨,更可以總結藝術特色以及人物形象等。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教師還可運用對聯(lián)來概括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思考:“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與日俱增,甚至在腦海中出現了幻覺,明明遠在天邊,卻如近在眼前,將骨肉同胞當成搖錢樹,為了用于勒的錢訂了上千種計劃。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變成了窮水手于勒,他們失望沮喪,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認,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間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么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呢?這副對聯(lián)少了一個橫批。同學們,你們是否可以幫忙擬定呢?呈現出示對聯(lián),要求學生試擬橫批,理解文章主題。(參考:世態(tài)炎涼;金錢至上;人不如錢。)
三、拓展遷移法,應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課本知識,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適當拓展與遷移,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課外閱讀以及學生自身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教學空間更為廣闊,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使學生視野更為開闊,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巧用拓展遷移法。
第一,拓展文章本身,即縱向拓展教學內容,也就是引導學生根據文章語言、寫法、立意、情景等方面,聯(lián)系所學文章,結合社會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思想展開縱深拓展;如教學《中秋詠月詩三首》后,教師可進行拓展延伸:①自古以來,不少文人都喜歡詠嘆中秋之月,并賦予了月亮一定內涵,同學們,你可以再吟誦其他詩句嗎?②根據你自己的理解,作者常常賦予“中秋之月”什么樣的寓意?要求學生小組間吟誦,同時評析其他詠月的詩詞佳句。小組組長記錄好有意義的賞析,綜合為一篇賞析短文,進行集體交流。
第二,課內延伸至課外。即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類似的文章,加以比較,實現橫向拓展;亦或要求學生模仿寫作,遷移知識,提高寫作水平。其次,注意拓展學生思維。即引導學生自學與探究,利用全新思維來看待課文,觀察與體驗生活,學會思考。此外,借助多媒體等手段,拓寬教學容量,優(yōu)化學習場景,升華情感。如教學《幼時記趣》一文時,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可進行拓展延伸:呈現童趣圖片;展示文章《釣青蛙》,然后要求學生說出圖片內容;講講自己的童年趣事,從而升華主題。這樣,通過上述不同拓展遷移,可讓學生把握學習方法,并學會知識遷移,為后續(xù)學習與活動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練習鞏固法,加深記憶
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記憶是重要學習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若想學生深刻把握知識,則需提高學生記憶率,減緩遺忘時間。因此,鞏固與練習則顯得十分必要,這是深化知識與增強記憶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梳理方式之外,教師還可借助練習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強化知識與技能。如教學一些字詞以及文學常識類知識,教師可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中設計練習活動,如默寫、知識填空、問答等,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記憶。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精選7篇)】相關文章:
《背影》課堂教學總結10-28
語文課堂教學課件模板09-12
語文課堂教學計劃12-25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12-28
CAI課件與語文課堂教學04-09
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教學設計五篇01-04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模板12-28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12-28
課堂教學活動月總結12-13
有關Cai課件與語文課堂教學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