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依靠的初中優(yōu)秀作文800字
傳說鄭板橋老年得子,寵愛有加,病逝前希望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當兒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送來時,他已溢然長逝,臨終留給兒子幾個字: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漢。
真乃至理名言!鄭板橋如此疼愛兒子——臨終卻不忘告誡兒子,人要靠自己,實在難得。他雖不能留給兒子榮華富貴,但留下了這樣的精神財富,足以使兒子終身受益。
誠然,一切事情都應該靠自己努力。自己不努力,一味依靠別人就會有兩種結(jié)果:一種是受人氣,這是婦孺皆知的。中國不是有古語“受人者常畏人,予人者常驕人”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一種是自己不能獨立。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就是典型的例子。劉禪不思進取,沉酒于享樂,國家大事全靠諸葛亮鞠躬盡瘁。表面看上去蜀漢被治理得井井有條,強大的'魏國對之也不敢小覷,可是諸葛亮一病逝,劉禪就被“請”到魏國,先輩們辛苦創(chuàng)立的“基業(yè)”也毀于一旦,只留下“扶不起的阿斗”這個典故。
怪誰?劉禪,諸葛亮?是的,既怪劉禪,又怪諸葛亮。年輕人就應該丟開“拐杖”去掉“依靠”,獨立支撐才能有所作為。雛鷹只有獨自在風雨中搏擊,才能練就一對強有力翅膀。而劉禪恰恰反其道而行,有諸葛亮在時,完全依賴于諸葛亮,活脫脫一個“寄生蟲”,自己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縱有名師指導也難成大器,無怪乎蜀漢會敗于其手。諸葛亮也不對,劉備臨終托孤,把江山與兒子托付給諸葛亮,希望他能助阿斗成才,給予鍛煉。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表明自己“報先帝”的決心,卻未能“報”,未能盡師責,沒給劉禪獨自處事的機會,如何助其成才?他對劉禪“授之以魚”,卻未能“授之以漁”,不讓其鍛煉正是他的失職。
鄭板橋的遺言如果給劉禪、諸葛亮看看,恐怕能使他們有所觸動。當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劉禪、諸葛亮在前,鄭板橋在后。但現(xiàn)在的家長們卻可以借鑒一下鄭板橋的話,不讓子女過于依靠父母,讓他們獨立自主,靠自己的腳站直。這種方法的絕對優(yōu)越在于,它是純粹的精神財富,比現(xiàn)成的物質(zhì)財富“保質(zhì)期”長得多,一輩子都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