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精選5個)
欺世盜名與“盜名竊譽”有別:欺世盜名的手法一般是公開的;含有“欺世”之意;語義較重;“盜名竊譽”的手法一般是隱蔽的;不含“欺世”之意;語義較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1
西晉時,王衍長得一表人才,舉止文雅,又精通老子和莊子的哲學(xué),年輕時就在京城洛陽出了名。晉武帝的丈人、車騎將軍楊駿慕王衍的名,想把另一個女兒嫁給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權(quán)貴,裝作生了瘋病,滿口胡言,楊駿只好作罷。
王衍自命清高,整天對人家講一些精妙空虛的道理,面對世俗間的事絕口不談,更不說一個“錢”字。
有一次,妻子待他入睡后,故意把許多銅錢鋪在床前。第二天他起床下地,踩到了銅錢,馬上皺著眉頭叫婢女取走,說話中還是沒有提到“錢”字,只說把這東西拿掉。這件事在洛陽城中傳為美談。
王衍這種清高的`表現(xiàn),換來了他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后來竟升任尚書令。他的女兒也被選到宮里,當(dāng)了愍懷太子的妃子。
晉懷帝司馬衷是個呆子,不能處理朝政,于是皇后賈南風(fēng)專權(quán)。
賈后很快就派人殺死了太后的父親楊駿,后來又捏造罪證,誣陷并非她親生的愍懷太子謀反,將他廢為平民。
王衍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后上表,請求自己的女兒與愍懷太子離婚。
王衍的這種做法,使大臣們看清了他并非真的那樣清高。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2
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荀況,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銳地對欺世盜名的行徑作過批判。
荀況舉例說,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史魚因勸諫衛(wèi)靈公不成,就囑咐兒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殮,以此勸諫衛(wèi)靈公重用遽伯玉,罷免彌予瑕……
荀況又舉例說,戰(zhàn)國時齊國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祿的哥哥的幫助,也不愿去做官,寧肯去種菜。荀況在著作中認(rèn)為,史魚和田仲都是用欺騙手段“盜名于暗世者也”,批評他們是在動亂之世道竊取虛名的'人。他們是最大的危險。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3
王衍的這種清高表現(xiàn)換來了他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后來竟升任尚書令。他的女兒也被選到宮里,當(dāng)了愍懷太子的妃子。當(dāng)時的皇帝司馬衷是個吊子,不能處理朝政,于是皇后賈南風(fēng)專市又。賈后很快就派人殺死了太后的父親暢駿,后來又捏造罪證,誣陷并非她親生的愍懷太子謀反,將他廢為平民。王衍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后上奏,請求讓自己的女兒與愍懷太子離婚。
王衍的這種做法,使大臣們看到了他并非那樣清高,更加認(rèn)清了他欺騙世人,盜竊名譽的嘴臉。
后來,趙王司馬倫起兵殺掉賈后,掌握了朝中大市又。從此,王衍失勢。不到一年,司馬佗廢掉惠帝,自立為天子。齊王司馬同、成都王司馬穎、河問王司馬颙聯(lián)兵攻占洛陽,殺死司馬倫,惠帝復(fù)位。王衍因為是在司馬倫執(zhí)政時下臺的,這時又被請出來當(dāng)尚書令。
公元315年,北方羯族首領(lǐng)石勒率領(lǐng)大軍南侵,擊敗了王衍率領(lǐng)的晉軍,并將王衍和他的`所有部將全部俘獲。
石勒開始對王衍非常敬重,詢問他晉朝內(nèi)部為何禍亂不斷。王衍卻一再推說自己不問世事,出現(xiàn)禍亂與他無關(guān)。石勒大怒,指責(zé)他長期當(dāng)官卻說不問世事,并痛罵他是斷送晉朝天下的奸臣,當(dāng)晚便將他活埋處死。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4
欺世盜名,是一個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最早出自《荀子·不茍》。這個成語背后蘊含著一段深刻的歷史故事,揭示了欺騙與虛偽的嚴(yán)重后果。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荀子在他的著作《荀子·不茍》中,批判了兩種看似高尚實則虛偽的行為。他提到,衛(wèi)國有個大夫名叫史魚,他屢次向衛(wèi)靈公進(jìn)諫,但始終未被采納。史魚在臨終前,囑咐兒子在他死后不要將尸體入殮,以此作為最后的'進(jìn)諫。衛(wèi)靈公得知后,深受感動,并決定改正自己的錯誤。然而,荀子卻認(rèn)為史魚的行為是欺世盜名,他利用自己的死來博取名聲,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荀子還舉了另一個例子,齊國有個叫田仲的人,他的哥哥在朝中做大官,收入豐厚,但田仲卻拒絕接受哥哥的資助,堅持自己種菜為生。這種行為在當(dāng)時被很多人稱贊為清高,但荀子同樣認(rèn)為田仲是在欺世盜名,他通過拒絕財富來博取虛名,同樣沒有實質(zhì)性的貢獻(xiàn)。
荀子指出,這兩種行為都是利用世人的無知和善良,通過欺騙手段來竊取名聲。這種行為不僅虛偽,而且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為假象總有暴露的一天,一旦被發(fā)現(xiàn),欺世盜名者只會敗壞自己的名聲,遭到世人的唾棄。
欺世盜名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那些用欺騙手段來竊取名聲的人。它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什么樣的誘惑,都應(yīng)該保持誠實和正直,不要為了個人的私利而欺騙他人,否則最終只會自食其果。這個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真正的名聲不是靠欺騙和虛偽得來的,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貢獻(xiàn)來贏得。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 5
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是戰(zhàn)國時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他在《不茍》篇中,批判了欺世盜名的行徑,并講了這樣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說,夏秋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名叫史魚,他屢次納諫衛(wèi)靈公,但衛(wèi)靈公都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史魚很不甘心,直到他臨死之時還囑咐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guī)諫衛(wèi)靈公重用遽伯玉,不要用彌子瑕,他都不聽。我作為一個大夫生前不能改正國君的過失,死后就不應(yīng)成殮!边@事很快就被衛(wèi)靈公知道了,他很受感動,決心改過。
第二件事是說,戰(zhàn)國時齊國有個叫田仲的人。他的哥哥在朝中做了大官,收入的俸祿多達(dá)幾萬石,但田仲既不去做官,也不接受做官的哥哥的給濟(jì),而靠自己種菜過活。
對于上述兩件事中涉及的兩個人的'異常舉動,當(dāng)時曾博得了不少人的稱贊。但荀子卻認(rèn)為:“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險莫大焉!币馑际牵哼@兩個人都是盜名之人的行徑。像這樣的狡詐之人,在動亂的時代以欺騙世人的手段去竊取虛名,危險是非常大的。
而蘇洵在《辨奸論》中提到的欺世盜名的人是西晉大臣王衍!耙晕嵊^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碧K洵這樣評價王衍。王衍是西晉重臣,才華橫溢,儒雅英俊,精通老莊學(xué)說,年輕時在京城洛陽很有名氣。他自命清高,晉武帝的皇后楊芷之父、車騎將軍楊駿曾想把女兒嫁給他,他卻以此為恥,裝瘋賣傻拒絕了。有一次,他的妻子趁他熟睡,在床前的地上鋪了很多銅錢,第二天,他起床下地踩到銅錢,馬上皺著眉頭讓婢女拿走,話語中只說把這個東西取走,并不提“錢”字。王衍的清高不僅為他換來了美名,也換來了官運亨通,他步步高升,相繼任中書令、尚書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要職,女兒也當(dāng)上了愍懷太子的妃子。后來賈后專政,誣陷愍懷太子謀反,廢其為庶民。王衍怕連累自己,趕緊向賈后上表,請求允許女兒與太子離婚。永嘉四年,劉粲、石勒等進(jìn)犯洛陽,王衍雖身為太尉,卻不組織抵抗,反而帶頭逃跑。翌年,他在被石勒俘獲后,勸石勒稱帝,被其殺死。王衍的行為讓人明白,一些人所謂的清高只是裝樣子,以騙取美名罷了。
成語“欺世盜名”指竊取名譽,欺騙世人,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成語告訴人們,與其費盡心思、混淆視聽,不如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去辦事。
【欺世盜名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2-16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22
成語故事01-30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3-12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2-16
成語故事02-04
噬臍何及的成語故事07-21
摧枯拉朽的成語故事07-31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05
誤付洪喬的成語故事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