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10則
中國成語故事有很多,大家都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成語故事10則,歡迎閱讀!
1、髀肉復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蜀志.先王傳》。東漢末年,劉備在割據(jù)爭雄的混戰(zhàn)中失敗后,投奔到荊州刺史劉表那里。劉表對待劉備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貼周密。一晃劉備都在荊州閑住了五年。一天,劉備和劉表在一起閑談,不一會兒劉備去廁所解手,在廁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淚;氐轿輹r臉上還沾有淚痕。劉表見他這副模樣,忙問原因,劉備說:"沒什么,過去我是身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結實。自從來到你這里后,無憂無慮,享盡清福。這些年由于不再騎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卻一點功業(yè)都沒完成,一想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長久安逸,無所作為。
2、避實就虛
這個典故源于《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zhàn)斗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zhàn)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tài)變化而流動,那么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jù)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回避要害。
3、筆底生風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里,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墻壁上畫鬼神,憑借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jié),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云空中,劍高數(shù)十丈,仿佛一道電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shù)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zhàn)栗的。吳道子于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4、賓至如歸
這個典故載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chǎn)隨鄭簡公出訪晉國。晉平公擺起大國君主的架子,借口為魯襄公逝世致哀,沒有接見。子產(chǎn)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賓館圍墻拆掉,把車馬都拉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得報,趕到賓館問子產(chǎn):"因為我們的國君要接受諸侯和屬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賓館,把圍墻筑得很厚,大門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為了讓賓客休息好。但是現(xiàn)在你把它們拆毀了,讓我們如何來接待賓客呢?你拆墻的目的是什么呢?"子產(chǎn)回答說"由于我們鄭國領土面積太少,又處在大國之間,隨時都要供給大國索要的貢品。這回我們國君親自帶著財寶來訪問貴國,然而卻得不到貴國國君的接見。因為不知道被接見的時間,帶來的財寶不敢隨意地獻上,又害怕這些東西日曬夜露。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住的宮室很簡陋,又沒有可觀望的平臺,而把接待諸侯的賓館建造得又美觀又高級,諸侯來到這里,有如同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覺。但是現(xiàn)在貴國國君住的宮室非?季,而招待客人住的賓館卻像奴隸住的陋室,大門矮得連車子都進不去,四周還建起了圍墻。我們不拆除圍墻,那財寶放在哪里呢?獻不上這些寶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過嗎?請問,貴國對我們還有什么要求,假若能早點接受我們的財禮,我們把圍墻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產(chǎn)的這些話向執(zhí)政大臣趙文子作了匯報,趙文子說:"的確是這么回事,我們羞辱了德行,用住過奴隸的房屋去接待他們,這真是罪過。"于是叫士文伯主動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晉平公盡快接見了鄭簡公,歡迎宴會也搞得很隆重,并且回贈了豐厚的禮品,然后禮貌送他們回國。不長時間,晉國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檔的賓館。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形容賓客到這里來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
5、冰消瓦解
這個典故出自《隋書.楊素傳》。楊素是隋朝皇帝楊堅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幫助楊堅建立隋朝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被隋文帝楊堅封為越國公。楊素為人心狠手辣,治軍嚴謹。在他的部隊中,只要軍令一下,官兵們稍有違抗就遭殺頭之禍,而英勇殺敵立功的,能夠及時得到封賞進官。所以他打仗取勝的時候很多。隋文帝楊堅的兒子楊廣很賞識他的才干,想方設法拉攏他為自己的私人勢力。公元604年,楊廣陰謀殺父篡位,稱煬帝。當這個消息傳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紛紛遣責楊廣這種卑鄙的有失天倫之道的行為。漢王楊諒在并州(今山西太原)發(fā)兵對抗。楊素得知消息后,在楊廣的指令下,親自率軍追擊,雖然楊諒人多勢眾,楊素兵少將弱,但他采取了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等戰(zhàn)術,很快以少勝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楊諒兵敗投降。戰(zhàn)報傳到京都之后,隋煬帝很高興,親自寫了詔書,向楊素全軍表示慰問。詔書中稱贊楊素戰(zhàn)術謀劃得當,出其不意,英勇善戰(zhàn),所到之處,"霧廓云除,冰消瓦解。"楊素班師回京后,不久被進封為楚國公。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種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潰。
詐偽裝的辦法去消滅敵人。
6、背水一戰(zhàn)
這個典故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率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tǒng)帥除余,率領二十萬兵馬在井陘口(今河北的井陘關)迎戰(zhàn)。為以少戰(zhàn)多,取得勝利,韓信派兩千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小紅旗,悄悄埋伏在趙軍駐地周圍。然后韓信命令一萬人馬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除余等人見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大笑不止,說:"韓信徒有其名,背水作戰(zhàn),不留退路,這是自己找死?"布置妥后,韓信帶領人馬和趙軍展開激戰(zhàn),交戰(zhàn)了一會兒,漢軍假裝敗退,丟掉戰(zhàn)旗,向河岸陣地退去,趙軍不知是計,一窩蜂地追了上來。這時,埋伏趙營附近的兩千輕騎見趙軍全部出動,立刻沖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插上了漢軍的小紅旗。韓信率領的萬余名人馬,被趙軍追殺到背靠大河的陣地后,沒有后路,個個只得殊死決戰(zhàn)。趙軍久戰(zhàn)不能取勝,便有些泄氣,回頭看見營壘中已插上漢軍旗幟,頓時軍心大亂,紛紛潰逃,漢軍趁機前后夾攻,大勝趙軍,趙王歇被活捉,除余被殺死。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在軍事等方面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決一死戰(zhàn)才能取得成功。
7、兵貴神速
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魏志.郭嘉傳》。東漢末年,混居在遼西、遼東、右北平(今遼寧)三個郡的烏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進犯中原,燒殺掠奪,危及當?shù)匕傺詈蜕鐣(wěn)定。公元207年,漢丞相曹操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北征三郡烏桓,以徹底根除北方的隱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馬和糧草輜重太多,行軍速度太慢,走了一個月,才到達易城(今河北雄縣)。軍師郭嘉見此情況非常著急,就對曹操說:"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我們應該趕緊把大量沉重繁雜的物資和行李卸掉,派出輕騎兵日夜兼程前進,這樣才能趁敵不備取得勝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見,親自帶領幾千名精兵良將輕裝北進,終于出其不意地消滅了三郡烏桓。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說明打伏用兵貴在行動要特別迅速。
8、病入膏肓
這個典故見于《左傳.成公十年》。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請了不少醫(yī)生也沒有治好。聽說秦國醫(yī)生的醫(yī)術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國請醫(yī)生。秦桓公選擇了一個叫緩的名醫(yī)去診治。當緩還沒有到宮里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晉景公做了一個夢,夢見疾病變成兩個小人在對話。一個說:"緩是個高明的醫(yī)生,他來了一定會傷害我們,我們躲在哪為好呢?"另一個說:"不要怕!我們躲在橫膈膜(肓)的上面,心臟(膏)的下面,看他把我們怎么樣?"不久,緩到了宮里來為景公診病。他觀察了晉景公的臉色,又號了脈,仔細檢查了病情,最后搖搖頭說:"這病沒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藥力達不到,實在沒啥好辦法了!"晉景公聽見緩說的話正和夢中兩個小人商議使用的詭計相符合,便嘆了口氣說:"你診斷對,你真是一位高明的醫(yī)生啊!"說完,命屬下送給緩一筆豐厚的禮物,讓他回國去了。過了不久,晉景公真的病死了。
現(xiàn)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也用來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9、鞭長莫及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國國君楚莊王因左司馬申舟去齊國路經(jīng)宋國被殺,一氣之下,發(fā)兵攻打宋國。宋國被楚國軍隊圍困了半年,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便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君晉景公認為,晉國實力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恥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卻不同意出兵。他對晉景公說:"我們決不能派救兵去幫宋國打楚國,古語說得好,'馬鞭子雖長,也不能抽打馬肚子,不能去攻擊它。楚國現(xiàn)在正是強盛的時期,我們和它相爭只能有害無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夠容納污濁之水,山林草叢可以隱藏猛獸毒蛇,就是一塊美玉有時也難免有斑點,那么做國君豈不能容忍一時的屈辱呢?"晉景公經(jīng)過伯宗的開導,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現(xiàn)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們在做某件事時,由于受客觀因素所限,力量達不到(要求)。
10、伯牙鼓琴
本典故見《呂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湯間》、《說苑.尊賢》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記載。春秋時,伯牙善于鼓琴,而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在鼓琴時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據(jù)琴音便能心領神會。伯牙鼓琴時,如志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便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后來,鐘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絕弦,不再鼓琴。
后來,人們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來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中國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25
中國的成語故事05-25
中國成語故事:守株待兔08-25
中國的歷史成語故事08-25
中國經(jīng)典的歷史成語故事08-25
中國成語故事大全07-06
中國成語故事(1)11-14
中國成語故事:天衣無縫08-08
中國成語故事:病入膏肓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