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10篇
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并且擁有智慧的愛,你的課堂就能讓孩子心中開出蓮花。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歡迎閱讀。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書筆記篇1
曾經(jīng),我對聽報告有一種逆反應,報告精英們據(jù)典引證,滔滔不絕,而我卻哈欠連天,為了尊重老師的辛苦成果,為每次都強迫自己,勤記筆記,哪怕一言半辭我都不放棄。但是,今天我卻例外,我深深地被李躍兒的文章感動,與其說文奪其心,而不如說,小巫和蓮子的兩篇序言的解說更聲勢奪人,扣人心弦,我摒棄雜音,致知閱讀之。
李躍兒的思想超越前衛(wèi),她把用靈魂感受孩子的靈魂,作為自己的開場白,大氣,母愛共存。而把愛和智慧喚醒孩子懵懂的世界,用天使之愛引領(lǐng)感化孩子作為自己思想的先導,把棍捧教育視為一種殘暴的開始,一種內(nèi)心不調(diào)和的見證,嚴教是家長沒有智慧,思想單純的顯現(xiàn)。把貌似愛深的母愛,做了一個剖開分析,這樣,把家庭教育的誤處直抵每一個母親的心底的隱私區(qū),讓家長們無以逃遁自己教育失敗的殘酷現(xiàn)實。
作者從孩子的角度慢慢地深化,把心中的千千愛付諸真摯的家庭教育引導,她從為愛搭起平臺,引領(lǐng)孩子發(fā)現(xiàn)愛,讓孩子感悟愛三個方面出發(fā),以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家長細細的回味個中的寓意,從而反思自己的行動準則,理解孩子,愛護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人。
李躍兒的第二部分,她就單刀直入于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上,先提出了我們教育孩子的價值觀,是人才重要,還是為人重要。孩子的好時光在哪里,為什么中國孩子現(xiàn)在面臨的是四面楚歌。我們的道德教育是否形式化。反思教育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孩子的想象力誰把他們扼殺了。學習和道德是否沖突。問題一個個擺出來,一個個加以解決,一個個貌似完整的教育,被她肢解得體無完膚,直逼生命的底線,然后一個回馬槍,推出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主要矛盾,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顫動。在事實面前,我們看到了我們的失敗,因此我們更需要的是反思和改變,理解和突破。
我們靜默著,我們聆聽著遙遠的孩子的吶喊,老師也許在某個環(huán)節(jié),為著不值得名和利,也起著幫兇的作用,讓孩子看不到曙光的燦爛。家長也許在整個過程中,披著愛孩子的鮮紅外衣,在錯誤中剝奪著孩子的幸福。天才們在困難中艱難的爬行著,天才在寒夜里,不停地顫抖著,雖然他們展示的是榮耀和魅力,但是,他們吃的卻是人間的苦果。他們掙扎著,他們奮斗著,希望通過努力擺脫烏云的纏繞,獲得心與靈的完全自由和快樂,讓幸福的種子裝滿小籃子,讓風景中沒有陌生和陰影。
第三部分的展開,讓我的心也隨之打開,教育的真實含義浮出水面,孩子的幸福來自與家長走出誤處,孩子的快樂是教師走出職業(yè)的慣性,成人必須為孩子構(gòu)建快樂平臺,教育的綻放異彩來自于教育者素養(yǎng)的提高。她把問題拋向使力者,這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孩子有孩子的天空,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把他們的天空還給他們,讓他們自由地去搏擊,自由地去規(guī)劃,未來總是屬于他們的,我們無權(quán)給他們畫圈圈。
最后一節(jié),作者信心滿懷,她通過各種例子,凸顯幸福能使孩子煥發(fā)精神的動力,幸福會使孩子永遠精力旺盛,幸福使孩子更有興趣去探究人世界的奧秘的理念。讓孩子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愉悅的使用邏輯思維能力,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天賦,提升理性高度,展示情感的魅力,超越感覺的虛空,達到生命的快樂之巔。
幸福不是一味的放縱,是成功的前奏,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讓孩子產(chǎn)生學習技術(shù)的動力,這才是教師和家長們必須考慮的教育方法。給孩子自信,孩子會在不斷地研究、探索中,發(fā)現(xiàn)許多生命中的秘密,生活中的小訣竅,才會在自然的情況下,產(chǎn)生原動力,獲得事業(yè)和人生的進步。
作者的四部劇,好像孩子的生活小節(jié)的展現(xiàn),細碎,但不雜亂,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過程和結(jié)果,我們會時時努力,做好教育者的本分工作,讓孩子不固守成規(guī),讓孩快樂、平和,更讓孩子生命力旺盛,事業(yè)精彩有望。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書筆記篇2
寒假中有幸閱讀孩子給我一本書籍——《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芬粫,我被作者書中列舉的在教育過程及生活當中的不同實例,解讀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聲音,以及客觀地評價教育者的各種狀態(tài),深深地吸引進去。其中,李躍兒說"要是不懂什么是兒童,就不如不教,不教或許會更好。
書中,李躍兒說,“中國的家長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為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睆奈覀兘處煹慕嵌葋砜,是不是教師也可以分成這3類呢?雖然,教師上崗前都進行了教育學、心理學的考試,但捫心自問,你真的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嗎?我有點惴惴不安了。李躍兒說:給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不要阻礙孩子的成長,要順應孩子的生長規(guī)律。我們老師和家長常常打著“為了你好”的幌子,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當我們將孩子喜歡的漫畫書撕得粉碎的時候。當我們將興致盎然地玩著電腦的孩子從電腦前拉開的時候。
此書有些事例,使我覺得,教師和家長都太功利了。家長希望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想。教師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獲得成功感,可是,我們都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每個孩子的成功之路也是不可復制的,為什么老師家長想像復印機那樣復印孩子的未來呢?現(xiàn)在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老師和家長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孩子也很無奈:老師家長怎么就不懂我的心?雙方的關(guān)系有的甚至緊張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有些地區(qū)甚至有弒父、弒母的悲劇發(fā)生?墒沁@能完全怪我們的孩子嗎?異化的教育,異化的師生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不尊重孩子等于不尊重自己,試想一個孩子不再用童貞、純潔的語言和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這還是一個孩子嗎?作為孩子的家長、老師,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摧殘純美的童年生活的劊子手。我們在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愛的事情。我們把自己以為重要的喜歡的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有平等地蹲下來問孩子真的需要嘛?這樣合適嗎?我們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的生活被我們一雙雙無形的手控制著,這樣的孩子,自身會產(chǎn)生一種自然流露,如清泉般涌動而出的幸福感嗎?真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俯下身子,溫柔親切地問他,他需要怎樣的幫助和關(guān)愛。無論哪個孩子,都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為人師的要早早發(fā)現(xiàn)這些品質(zhì),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人。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好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無拘無束。因為孩子們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的還要遠大。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空靈,那么的純凈,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夠保護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少年,擁有幸福的每一堂課,擁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孩子們的幸福人生又從何談起呢?雖然,巴學園只有一所,但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像李躍兒老師那樣俯下身子,給孩子他真正需要的關(guān)愛。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罚x時就像在一面光潔的鏡子前觀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靈受到震撼,使我的靈魂受到洗禮。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我會向著“愛自己的班級的幼兒,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的方向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3
李躍兒這個人一開始我并不熟悉,認識她來自于她的這本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贰7_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里面生活、真摯的言語所吸引,她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溫馨,沒有華麗文藻,沒有專業(yè)的術(shù)語。她站在一個敘事者的角度,詳盡卻不繁復的講述一個一個她所遇到、看到、聽到的故事。不講為什么,應該怎樣去做。她用一條條平凡的字句,領(lǐng)導你不由自主得去領(lǐng)悟、去思考,讓人欲罷不能,越讀越深入,完全地沉浸其中……
在李老師的書中有對孩子至高的愛,就算一個殺人犯、惡魔,她也未置一句惡語。在她的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純凈的種子,種子如何發(fā)芽、如何成長來源于澆灌者。所以,孩子犯得一切錯誤都是父母無知、不重視而造成的。首先應受到教育的應該是父母,只有父母擁有了健康、科學的教育觀,幼兒的教育質(zhì)量才能提高。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孩子是通過自己生活的經(jīng)歷來建構(gòu)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當他發(fā)現(xiàn)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愛他時,講來他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歡迎被接納的。當他發(fā)現(xiàn)他的父母不愛他時,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輕易愛他,也不會接納他。
我很認同這段話,在現(xiàn)今這個高速發(fā)咋還能的社會,我們更多關(guān)注、追求的是如何更高效、迅捷的方法。教育者被要求高學歷、高素質(zhì),各種技能的比賽、書面的文章……而我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教育者被評定能不能勝任幼兒教育這一職業(yè)時,是不是要再次評定他是否懷有一顆有愛的心?幼兒工作之瑣碎、繁復不同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保育與教育兩者間,我們更趨向于保育。剛剛脫離父母的孩子有著獨自面對社會的恐懼,用蹣跚的小腿走向遠方,離開他們的小世界迎接陌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我想再強大的技能知識都是無力的,如果這時的教育者沒有一顆愛的心,面對孩子的哭鬧,他煩了。面對孩子的調(diào)皮,他惱了。面對孩子的彷徨與無知,他厭了。那他就算天下第一又如何呢?如果我們心中都有愛,是不是就不會出現(xiàn)許多幼兒園教育者虐傷孩子的事件了呢?
李老師的書中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愛字,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伴的愛,缺一不可!教育者的愛尤為重要,他引導孩子幼小的心,讓他們鍛煉敢于面對困難的意志。他呵護孩子受傷的心,以愛撫平破碎使其強韌。他保護孩子懵懂的心,使他們有一個溫暖的臂彎……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也許我們都要反思,看完全書我才覺得這句話是如何的刺目,如何的驚心。沒有幸福的孩子,如同失去寶劍的騎士,這樣的他將如何面對在以后道路上所遇到的荊棘?他的人生還能完整嗎?請還給孩子幸福之劍,請守護孩子美好童年!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4
讀著《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李躍兒是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人,所以她的書里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
翻閱時,我不禁萌生了絲絲酸楚和歉意,因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著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無助、恐懼、孤獨、憤怒。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tài)!
那么,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但必須要清楚"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引用周弘老師的一句話,我們只有"用心賞識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一開始是沒有棱角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這張白紙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畫上一個方框后,從此它就成了一個永恒的矩形,這時,除了在方框中發(fā)揮定格的形態(tài)外,再也沒有其他發(fā)揮的余地了。這是教育的失敗!只有當孩子心境未定格時,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拉成平行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能獲得有益的發(fā)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5
假期里,受朋友的推薦,讀了一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這本書給我感觸頗深的不僅是書中的內(nèi)容,本書作者李躍也從不同層面講述了自己的轉(zhuǎn)型。
李躍的糊涂,傻氣,可愛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不同與年齡階層的人性本面,更詮釋了教育與愛育的本質(zhì)區(qū)別,以平等自由的心態(tài)來享受欣賞孩子用生命巨章締造的童話樂土。而在這其中孩子是幸福的,我們也是幸福的。
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盧勤的著作,盧勤專著中提倡的賞識教育,從解讀孩子內(nèi)心,關(guān)注孩子外在的健康成長,到放權(quán)讓孩子自由支配,樹立主人翁的責任與意識,倡導了一種教育的新型理念,而在這種漫長的教育與實踐中走的也并不順暢,大到家長,老師,小到青少年,在經(jīng)歷了太多失敗教育后,理解了教育不是支配,居高臨下的威嚴施教者,而是如何將教育升華成愛,來激勵促進自身的成長,我想李躍與盧勤在教育方面應該都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鑒和深思。
在李躍的書中,每一篇都可以堪稱經(jīng)典。例如<<雞毛撣子>>一文,就給我很多的啟發(fā)。
最近,我班剛轉(zhuǎn)學來的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總喜歡招惹小朋友,一次,我讓小朋友去排隊喝水,小家伙一把就把排在他前面的鞏翰林推倒了,其他的小伙伴趕忙扶起鞏翰林并要求他道歉,小家伙卻噘起嘴一臉不悅道:"我沒錯。"一邊拿起水杯向指責他的小朋友潑去……站在旁邊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伸手打了他的屁股兩下,沒想到小家伙一臉不服氣委屈的大哭起來,大叫道:"你們?nèi)硕嗥圬撊松伲以僖膊簧嫌變簣@了。"
小家伙的一句話立刻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無形中我給孩子們做了一個錯誤的示范。
于是我把兩個小家伙叫到了一起,給他們講道理,聽孩子解釋,并讓他們當著大家的面握手言和,一個短短的小插曲讓我明白了,在嚴格管教孩子以后,一定要用溫暖真誠的心接納他們,讓他們知道嚴厲是更深沉的愛。其實在李躍的書中會有很多的故事及相關(guān)事例值得我們深思,而恰恰是生活中想當然的小事,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傷害了兒童的幼小心靈,埋沒了孩子的潛力,而教育就想當然的成了孩子和老師之間的隔閡,教師走不過去,孩子不愿走進來,使兩者成為對立面。
曾有人這樣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很個性,現(xiàn)在的教育不象教育。我要說的是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指向標,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一套觀念,他們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一個個體,作為施教者怎么樣才能很好的保護好孩子個性的一面,又要剔除孩子不盡完善的一面,我想在李躍的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李躍不是圣人,算不上是教育的專家,但她卻是一個個性十足,及具影響力的施教者。
她對自己不偏不倚,教育敗筆,優(yōu)秀案例都在書中一一展示,與其說這是李躍的財富,不如說它是我們每個人或缺的教育寶藏,而我相信,每一個人不一定是天才,但每個人卻都有一樣別人或缺的?是什么?它在哪?大概只有自己知道,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一個平凡中的天才!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6
“人的幸福不幸福,并不是取決于他有多少財富,過著多么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他的內(nèi)心有沒有釀造幸福的工廠。”
“家長如果不懂教育又沒有時間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干涉孩子,給孩子發(fā)展的自由!
“你內(nèi)心的慈愛要是一條河,別人拿走一缸甚至十缸,你會感覺不到給了別人,所以也不會計較別人回報你什么!
“如果把家庭的愛比作花園的話,愚昧的愛就是有毒的花了!
“對于成人來說,最要命的是,每個人都緊緊抱著自己的痛苦不放。”
這本書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李躍兒經(jīng)典著作。她用最明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解讀孩子的幸福觀,通過190多個生活和教學中的故事,演繹了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為父母、老師和孩子快樂交流建立了一個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愿意與教育者配合。閱讀這本書就是教育者學習愛的智慧的過程,不僅對教育孩子有用,對于提高家長和教育者自身的修養(yǎng)也有深刻的意義。
李躍兒從一個畫家,到一個美術(shù)教育家,再到兒童教育家,現(xiàn)在更是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幼兒園和小學,以獨特教育思想支撐的“巴學園”,給無數(shù)茫然失措的家長帶來了希望。一些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的人們追隨者、探索著、發(fā)展著她的教育理念。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的嚴苛和教條,也不同于西方教育的開放和自由,她給在中國社會背景下成長的孩子一條全新的發(fā)展嘗試,更是給千千萬萬為教育發(fā)愁的家長們一條走向幸福的路徑。
給你一個每個家庭都會發(fā)生的場景,孩子要吃零食,使盡各種招數(shù),哭鬧、打滾、甚至摔東西。家長就是一句話:不行。越不行,孩子哭鬧越厲害,家長越覺得不能縱容,矛盾越來越大,沖突不斷升級?墒,仔細想想,孩子真的是那么想吃零食嗎?他需要的是物質(zhì),還是物質(zhì)背后的東西?
李躍兒教育實踐的總結(jié)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孩子這么強烈的欲望實際是在家長不斷的限制中激發(fā)出來的。缺少時間陪伴孩子的家庭中尤其突出,精神層面的缺失,只能從物質(zhì)世界尋找補償,而這時家長的限制就會將情緒逼到死胡同。不讓玩就偏向玩,不讓吃零食就更想吃零食,不讓看手機就總想看手機。在許多家庭里,好像這個現(xiàn)象無解,進入了死循環(huán)。
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我想應該就在對孩子的理解和心靈的陪伴中找答案。就如書中提到的“在現(xiàn)實當中,成人對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后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美好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質(zhì)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zhì)也會出現(xiàn)問題。”當孩子再吵鬧著要零食時,在排除孩子餓了這種情況后,想想是不是好長時間沒和他玩了,是不是對孩子很想和你分享的新發(fā)現(xiàn)置若罔聞了,是不是沒有注意到孩子受了小委屈無人訴說了。是不是該和孩子交交心了。
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伴隨著孩子的降臨,焦慮就從此不曾停止過。小寶寶的時候要焦慮吃奶吐不吐、睡覺總是睡不沉、長不長體重,會不會生病。慢慢的孩子長大了,焦慮也漸漸地變成了怎么還不說話,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怎么不愛看書,怎么畫畫都是亂七八糟的涂鴉?傊趺纯倳臀蚁胂蟮牟灰粯。我是不是也會像很多媽媽一樣,無形的逼迫孩子向著我給她設定的路線前行,卻不知不覺的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即使我沒有說,即使我沒有做,就是一個簡單的眼神、一次皺眉,就讓孩子縮回了探索的手,變得不敢嘗試、不敢犯錯。
我開始找各種育兒書籍,當我發(fā)現(xiàn)了李躍兒的書時,真是如獲至寶,《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把幸福還給孩子》、《幼兒園那些事兒》,一口氣讀了三四本,也開始接觸胡萍、尹建莉等兒童教育學者的著作。慢慢的我知道了孩子是有他自己的成長軌跡的,有共性、有個性。孩子心智發(fā)展參差不齊,有的語言發(fā)展早些快些,有的大運動發(fā)展的快,有的精細活動更好,但所有孩子共同的一點就是需要家長的關(guān)注和愛。而這個愛是孩子需要的愛,不是家長認為應該給予的愛。
現(xiàn)在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主要以培養(yǎng)人的個體自主、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為目的,學習要有樂趣,思維要有創(chuàng)造性,精神上愉悅、心理上健康。但有些家長孩子兩歲多就逼著孩子認字、計算,以為這樣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這樣完全違背了人的自然屬性,結(jié)果只能是徒勞無功。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愛的基礎(chǔ)上給予幫助。家長要放下自己的虛榮心,給孩子多一點自由和空間,或許他能飛的更高。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書筆記篇7
讀書,是人生的一個樂趣,讀一本好書,更是樂趣中的幸福!墩l拿走了孩子的幸!罚褪且槐灸茏屓水a(chǎn)生幸福的好書。
這本書的作者李躍兒是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她的書里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每一個在她筆下的受傳統(tǒng)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讓人勾勒出來,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當方法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可憐或可悲的命運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淪為殺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閉、要么自虐,他們本是像花朵一樣的孩子,本來應該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憐的孩子,為了成為爸爸媽媽心中想要得“人才”,不僅搭上了自己本應快樂的童年,還要承受心靈扭曲而成人后的種種苦惱。
我看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一章,當我看完幾篇以后,給我的感悟很深,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例如:當一位老師上課的題目是“我的幸!。她說:“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家人當寶貝,每個人周圍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愛著我們。再物質(zhì)上,我們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還可以旅游——那么,在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里,我們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話音未落,孩子們呢齊聲回答:老師——我們不幸福。這么一問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舉起手來,其中一個10歲的男孩,在文化課學習方面是年級第一,他站起來說:“老師,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覺!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著幸福,他們說的全是真話。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調(diào)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者兩種,他們挑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孩子們在小學已經(jīng)減負,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多,孩子們應該有足夠的業(yè)余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長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無限制地報興趣班,無限制地為孩子購買復習資料,讓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這樣孩子們當然感覺不到幸福。
李躍兒老師歸納的三類做好一個好媽媽: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最容易成為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制造。
當我看到這樣的案例:一位母親給10歲的兒子洗腳,兒子把腳盆打翻了,母親大發(fā)雷霆罵了一番。一個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腳,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煩意亂的結(jié)果。這樣媽媽在孩子眼中,幾分鐘前是慈母,給兒子洗腳。而幾分鐘后就變成了兇神,愛與恨的轉(zhuǎn)瞬轉(zhuǎn)換肯定會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顯而易見了!我們大人們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慮的更多的是如何給孩子灌輸更多的知識,讓孩子處處“優(yōu)秀”,至于這樣做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們卻很少考慮。
最后,我只想說,教育與愛育的最大差別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自由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fā)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chuàng)潛能。朋友們,《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肪涂爝給孩子吧!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8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心中隱隱的怕,真的擔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禍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終于如釋重負!墩l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關(guān)于選擇與運用方法的書,是“人性教育”的個案分析,介紹了作者的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躍兒老師經(jīng)過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經(jīng)驗結(jié)晶。
讀后,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總是驕傲自滿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后,我汗顏呀!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叵胛业慕逃,我感到深深的自責和不安。在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我對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熱情。曾經(jīng)為了讓學生完成作業(yè)而留學生不回家吃午飯,雖然我去給他們買來包子,但是,并沒有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F(xiàn)在想起來,其實就是缺乏真愛。如果一個真愛學生的老師,不僅僅關(guān)心孩子的身體,更應關(guān)心他們的心靈,僅僅為了完成作業(yè),就剝奪孩子吃飯的權(quán)利,僅僅為了讓孩子填飽肚子,只買來包子充饑,這些都是不妥的。
因為孩子在沒有完成作業(yè)以后,肯定已經(jīng)非常害怕,而我又不讓他們回家,回去后肯定沒法向父母交代。忍饑挨餓不說,還要擔心父母的責罵,還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寫作業(yè),這些,對于一個7、8歲的孩子來說,是怎樣的一種折磨啊?而我卻全然不顧孩子的苦苦哀求,還咬牙切齒地說“今天就是不讓你們回家,我陪著你們餓肚子,反正,少吃一頓飯,也餓不死!”現(xiàn)在回想起來,自己是何等的殘忍呀?后來,逐漸在教育里找到一些樂趣,才又慢慢重新喜歡上了這份工作,恢復了最初的熱情,少了過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責任,少了過去的焦躁,多了一份為人母后的愛心。原以為現(xiàn)在的自己成熟了,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因而沉浸在驕傲自滿中。感謝李躍兒,在這個時候,為我、為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慶幸——我讀到到了她。
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教育的難點不在于有沒有現(xiàn)成的方法,而是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出“只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講:藥無貴賤,醫(y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李躍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了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9
利用寒假時間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芬粫,收獲頗豐,作者李躍兒有著二十多年的摸索經(jīng)驗,用一個個人性教育的個案分析,充分向我們詮釋了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家長和教育者一步步拿走的,我們又該如何使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長。
幸福是什么?孩子的幸福又是什么?到底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過李躍兒的這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罚嘈盼覀儠业酱鸢傅。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是李躍兒提出的教育觀點。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了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吸收性心智最強的時期。而大多數(shù)家長此時逼著孩子認字、計算,完全違背了人的自然屬性。人的生理生長機制不但是預先設置好的,精神的機制也是預先設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樹,何時發(fā)芽、何時出土、何時抽葉、何時開花都由其內(nèi)在預先設置好了的機制所決定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還沒有發(fā)展起邏輯思維的能力,如果逼著他們算算術(shù),無疑于趕著鴨子上架,結(jié)果只能徒勞無功。不尊從孩子成長機制的行為是愚蠢的。
在李老師的故事中,有一個“棍棒之下出逆子”家中有三個男孩,主犯楊杰和大弟、二弟以及他們的父親都被判刑,這是一個悲劇的家庭,原本楊杰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但由于父親暴烈的脾氣,致使孩子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正是因為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著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但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慘痛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的幸福是如何被一步一步的改變。
作者李躍兒在書中還提到的“教育,首先是讓人成為人的,是提升人的,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長智慧、傳達知識的!倍F(xiàn)實當中,尤其是在中國,成人對于孩子,大都是只注意孩子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后的那個心靈。
我們作為家長也好,老師也罷,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但我們要重新定義幸福的概念:人是否幸福,并不取決于他有多少財富,是否過著奢侈的生活,而在于人的內(nèi)心有沒有釀造幸福的工廠,有沒有對于“幸!边@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有沒有獲得幸福的智慧。作為教育者和家長,我們首先要清楚孩子“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
精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篇10
一手翻看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罚贿呍谛睦戆蛋捣Q奇,仿佛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般,讀完最后一頁時,竟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讓我不禁感嘆這確是“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
我自認為是懂孩子的人,也懷有一顆想要喚起孩子們真、善、美的教師心。讀完李老師的書,才覺自己之幼稚,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幸運的是,我讀了這本書,有了莫多的收獲。
我看到了李老師的愛與智慧。但凡愛教育的教師,是不乏愛的,就像天下的父母,少有不愛自己子女的。我記得做過一道教育類的選擇題,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師都回答他們是愛學生的,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確實,愛,需要方式。不是父母、老師愛的方式,而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就像書中提到那個叫楊一帆的女孩爺爺奶奶愛她么?非常愛。一直把她抱在懷里,因為擔心被其他的小孩欺負,不讓她和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耍?蛇@讓“孩子作為人的所有技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體里,那顆作為人的靈魂很少被感動過,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边@是錯誤的愛的方式。當孩子因被錯誤的愛而變成“問題孩子”時,就需要老師的智慧。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12-27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讀書筆記11-19
關(guān)于《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返淖x書筆記范文03-20
誰偷走了睡眠時間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