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論語》讀書筆記

時間:2022-08-16 16:06:41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論語》讀書筆記(通用2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筆記(通用26篇)

  《論語》讀書筆記 篇1

  我閱讀了《論語》這本書。

  《論語》,作者是孔子?鬃,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為孔二,春秋后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享年72歲。

  論語,創(chuàng)編它的意義就是在于教人們?nèi)绾巫鋈。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币馑季褪牵旱茏觽冊诟改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xué)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jīng)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yīng)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里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nèi)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nèi)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jīng)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yè)。我在做作業(yè)時寫一會兒就干干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yīng)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fā)現(xiàn)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里講的,我一定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內(nèi)容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讀書筆記 篇2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xué)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xué)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xué)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资ト藥Ыo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xué)系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墩撜Z》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一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dǎo)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nèi)绻麑W(xué)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nèi)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追蜃邮且粋特別講信念的人。

  宋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jīng)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xué)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在輪轉(zhuǎn),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印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xué)生樊遲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

  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xué)習成長!

  《論語》讀書筆記 篇3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墩撜Z》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nèi)ジ形蚺c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wèi)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xué)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xiàn)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xué)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jié)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xué)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yīng)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xué)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快樂。

  《論語》讀書筆記 篇4

  合上《論語》,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緊緊抓住它,目光隨著手鎖定《論語》,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面對《論語》,我不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讀書,而是用一顆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認真閱讀,去品味書中的每一段話、每一個字、甚至每個標點符號,直到了解透徹才讀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雖然它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看得我內(nèi)心澎湃,腦子里充滿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說過的話記錄下來,寫下了《論語》。小時候看來枯燥,現(xiàn)在卻覺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學(xué)習中,為人處世和孝順父母等,給了我們很明確的指示。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xiàn)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部論語秀自身”,說明了學(xué)習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和《論語》充滿了智慧。

  我最喜歡是:“子曰: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是千古名句,代代相傳。意思是:學(xué)過的內(nèi)容在適當?shù)臅r候溫習,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宋代著名學(xué)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這樣的主張思想在《論語》中多處可見,本章提出以學(xué)習為快樂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從而反映出孔子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儒家的話就是這樣,一句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xué)知識,但是它又不給出太多條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顯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學(xué)習,時間也很重要!白釉唬菏耪呷缢狗颍簧釙円。”出自論語《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fù)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義。雖然書中的注釋已解釋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為止,我們要還要理解言外之意。這提醒著作為學(xué)生的我們要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學(xué)習。不要讓時間像一灘水一樣,接在手掌心,不一會兒就漏光了。

  打開《論語》去讀,去看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是如何產(chǎn)生孔子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又是為何尊稱他為“圣人”。我們要學(xué)習《論語》中的精神,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并將其行動。

  《論語》讀書筆記 篇5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ㄕ撜Z先進第十一)

  上面是一段常被人們引用作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意過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孔子對矛盾的處理方法嗎?冉有遇事猶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公治長第五)!巴恕焙汀凹嫒恕保ㄒ幌伦蛹幽茼攷讉人)都是偏向了極端。所以孔子對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問給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當然是讓他們回到矛盾的平衡點上去。

  說到這里,岔開說幾句。因為孔子教導(dǎo)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對弟子所說的某句話往往是針對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說的,我們不能將某一兩句話抓住看作是孔子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甚至抓住幾章中孔子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說法得出“《論語》是矛盾的”的結(jié)論,而應(yīng)該聯(lián)系整體,聯(lián)系生活地把握。我們應(yīng)該相信,整部《論語》應(yīng)該是統(tǒng)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節(jié),更不應(yīng)該斷章取義地作訓(xùn)詁學(xué)上的文章。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guān)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fù)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我想孔子應(yīng)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哉冗灯涿。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绷硪惶幘褪巧厦嫣岬竭^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焙笳卟恢獜暮慰甲C,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xué)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guān)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guān)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我們要同正直的人、信實的人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諂媚的人、背后毀謗的人和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臼希┳釉唬骸扒裳裕钌,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保ü遍L)我將孔子這六類人的對舉看作是對第一條標準的具體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線。我覺得以上這兩條標準非常符合孔子對“仁”的追求。從“恭、寬、信、敏、惠”這些“仁”的細目來看,“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質(zhì)的高度概括?鬃右簧嵺`“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滲入了他的這一標準。直、諒和多聞分別從立身、對人和學(xué)識三個方面對選擇朋友提出了一個簡明而又完備的要求。

  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觀上也有體現(xiàn)。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裾哌M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ㄗ勇罚┪覀円M可能地與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這畢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現(xiàn)實中我們既要結(jié)交激進者,也要結(jié)交狷介者,優(yōu)勢互補。這樣,我們就可避免偏執(zhí)。

  《論語》讀書筆記 篇6

  《論語》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國學(xué)經(jīng)典,許多人崇尚它“和為貴”的處世哲學(xué),而我,則更迷戀它對理想的追隨。

  確實,整部《論語》都隱約的從禮儀、為政、學(xué)習等方面體現(xiàn)著對理想的追求。在《論語》里,有一大段還特別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華和老師——孔子在談理想。子路搶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給我一個很大的國家,但兵荒馬亂、禮樂崩壞,我用三五年的時間,就能把敵人趕走,而且人人都舉止高尚,成為一個禮儀之邦。冉求在老師叫他之后慢慢地說道:給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戰(zhàn)爭,給我三年時間,我就能把國家重歸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變成禮儀之邦。他們的態(tài)度可謂一個比一個謙遜,到了公西華,他說他只想做一個幫助實行禮儀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專心彈琴的曾皙,只聽琴聲漸輕,“當”一聲,樂曲結(jié)束,曾皙坐了起來,說道:在萬物復(fù)蘇的春季,我?guī)吓笥、妻子還有一群孩子,到剛開凍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著歌回家。這時,一直不發(fā)話的老師說:“我同意曾皙的觀點!崩蠋熕较吕镉謱υf:“他們?nèi)齻人的理想太不切實際: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個禮儀之邦;冉求雖說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個國家,有人民群眾,有政府;公西華只是想做一個道士,但禮儀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點,最重要的是,他傾聽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是啊,我記得蘋果之父——喬布斯說過: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追隨人的內(nèi)心心靈和直覺的勇氣,因為心靈會告訴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現(xiàn)在,許多人很忙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都在為別人而活,F(xiàn)在還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著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會去傾聽花開的聲音?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只活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不應(yīng)該只有一顆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這時,你會全身上下都充滿了能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你會很快樂。所以,就請你停下疾行的腳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純真、那份快樂,去尋找真正的理想吧!

  《論語》讀書筆記 篇7

  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幾句話,但是你們知道它出自哪里嗎?它就是中國古代巨著《論語》里的第一篇。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經(jīng)典,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本書,是后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國觀點以及他評價古代圣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養(yǎng)準則。在古代這本書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

  我讀完這本書后終于明白了它為什么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xué)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篇目中的言論和故事告訴我們?nèi)绾巫鰧W(xué)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xué)也已矣!白酉牡倪@句話意思是:”每天學(xué)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xué)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xué)之人了!斑@里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xué)之人,他經(jīng)常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刻苦到夜里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發(fā)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梁上,這樣他就不會看著看著睡著了。他就是憑借這樣的刻苦學(xué)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習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梁的勁頭,還有什么學(xué)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xué)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耙馑际牵骸彪m然會背《詩經(jīng)》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里我腦中立刻浮現(xiàn)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趙括把兵法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說不過他?哨w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jù)實際靈活變通,結(jié)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zhàn)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xué)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xué)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xué)之人,活學(xué)活用,知識才能轉(zhuǎn)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dǎo),也希望同學(xué)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jīng)典,對話圣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論語》讀書筆記 篇8

  孔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無鬼不曉。

  《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本書我已經(jīng)心儀很久了,還就是媽媽特意從書店買來的呢!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就是:“子曰:“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眱删湓挕?/p>

  第一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xué)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明白我有學(xué)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xué)習就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就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持續(xù)愉快的情緒,做任何事就能夠得心應(yīng)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就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必須都有值得我學(xué)習的地方。我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如果就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薄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xué)當中,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重要的就是,我們能不能學(xué)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边@兩句話寫得真好,我們大家也要好好讀讀哦!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就應(yīng)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就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就應(yīng)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就應(yīng)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務(wù)必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就應(yīng)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讀書筆記 篇9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我從它簡潔樸實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痈袊@時光飛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fù)返。

  時間雖然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認為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鐘,可時間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就像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人生中我們走過很長很遠的路,一步兩步,一秒兩秒,一年兩年,一直積成我們煙花般燦爛輝煌的人生。

  世事變遷如此之快,我們要好好珍惜,雖然我們沒有超能力讓時間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們可以過好每一秒鐘。在這大好青春年華里,我手持一本書——《論語》,坐在夢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讀書中教給我的人生真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雖說時間無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將會回報你的付出,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不會辜負你。時間會幫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真正寶貴的,人生是珍貴的!。

  如果我們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顯得空虛,我們要珍惜它,不要看著時間讓它從我們指尖流逝。每天中我們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可他們并不知道那些浪費的時間對那些已經(jīng)到生命盡頭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曾經(jīng)聽我班主任說過:“時間不會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時間。如果你浪費別人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謀殺,如果你浪費自己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自殺。”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世上不會有后悔藥,也不會有時光機,如果不想讓未來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時間是寶貴的,但它總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溜走。為了讓將來的自己感謝現(xiàn)在的我們,所以此刻要珍惜時間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論語》讀書筆記 篇10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nèi)A夏子孫的驕傲。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文。這些經(jīng)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人國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捧著這本厚實而蘊含著生命真諦的《論語》,輕輕的翻開,那淡雅而古老的書香,便撲面而來,感悟一頁頁間,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一面面,洗滌我心中的浮躁狂妄……今天,人類社會正處著急劇變化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xué)習,開拓創(chuàng)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yǎng)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孔子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在風和日麗暖的季節(jié),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qū)別,郁郁蔥蔥,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jié),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jīng)得住風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huán)境下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著君子的節(jié)操,唯有這樣,民族魂才得以發(fā)揚,唯有這樣,中華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揚,國家才得以發(fā)展壯大!后有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nèi)W(xué)習。而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之路的征途上、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是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白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于奉獻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時代哦不斷發(fā)展不囿于陳規(guī)而勇于創(chuàng)新;不敢于驕傲而奮發(fā)向上,為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fù)提煉,不斷總結(jié),為人民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fā)展的攻堅戰(zhàn),又是民族精神進步的光輝點。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有更有意義。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F(xiàn)在,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棵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論語》讀書筆記 篇11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譯文:孔子說:“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余力,就要用來學(xué)習各種文化知識!

  這一段被例在《弟子規(guī)》之首。古人認為做人首要的是孝,所謂的百善孝為先。孝表現(xiàn)為愛父母,尊重父母、順從父母。當然像晨省昏定,到是沒有必要,但出門前向父母道聲別,回家向父母打聲招呼,父母需要照顧時必須在身邊照看一下。生活中的尊重禮節(jié)必須要做到,與父母意見不一致,可以溫順地交流,當父母有錯時采取溫馴的方式指出等。在外面要尊重兄長,可以推廣到年長的朋友。謹慎處事、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yǎng),對待人和事要講究誠信,不欺人不欺已。博愛眾人,與人為善,與修養(yǎng)的人、有良好品德的人交往成為朋友。在做人和做事上有余力之后,就可以學(xué)習種文化知識了。

  《論語》讀書筆記 篇12

  為政篇雖“為政”,然其中之理非只涉為政也,凡管理、修身、識人、行孝、為學(xué)等亦可于其中見道,學(xué)者宜合自身以明窺圣人之理也。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范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出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wù)者至寡而能務(wù)眾!--《四書章句集注》

  政者,正也,謂正人之不正。“正”字上面的“一”意為持中守一,下面是“足”的象形,意為行、做,所以正的意思就是在前行做事的過程中要保持平衡守一!罢庇疫吺欠次模湎笮问菆(zhí)條鞭。所以為政最重要的就是“撥亂反正”,即把不正的扭轉(zhuǎn)到正道上去。怎么做到這點呢?用冷冰冰的刑法,還是以德服人?

  “政”字小篆

  答案顯然是后者。那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謂心之所得!暗隆弊肿筮厼殡p人,意為行走,右邊是上“直”下“心”,正直之心,所以德就是保持正直之心行為,這樣心也能有所得(德)。

  “德”字小篆

  把德比作北極星,有以下幾點根據(jù)。一是在于北極星的指向作用,德也一樣,對人民具有導(dǎo)向教化之用;二是北極星是眾星的核心所在,是他們的中心,德亦是為政之核心;三是北極星終年泰然不動,而眾星動之,德也要保持靜安,治國具體的政策、方案等圍繞著德可隨機應(yīng)變,但不能超乎德之邊際。再把“為政以德”這件事或這個人比作北辰,那眾星就是群眾了,“為政以德”必然光輝照見群星,他們也因此擁戴你(共之)。所以有范氏曰:“‘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所守者至簡而能御煩,所出者至靜而能制動,所務(wù)者至寡而能務(wù)眾。”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此所謂學(xué),即大學(xué)之道也。有以自立,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于事物之所當然,皆無所疑,則知之明而事無所守矣。天命,即天道之流而賦于物者,乃事物所以當然之固也,知此則知極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聲入心通,無所違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隨其心之所欲,而自不過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四書章句集注》

  此為先師孔子對自己一生境界提升的概括,且夫圣人之境界甚高,則當順時而次進之,能至何即為何,蓋其相上遠,非我等凡俗易參悟體會也。

  “志”金文上為“之”下為“心”,“之”是“足”的變形,所以“志”就是心之所往的意思。十五志于學(xué),即心向于學(xué)(覺),學(xué)有見道,是為覺悟。

  “志”字金文

  見道后當立身于道,三十而立是為固守正道,非今之膚淺意也。不惑則心上無或,明萬物當然之理,遂有道充于心而不必守。事物之理皆天賦之,天命,是天賦萬物之使命所在,既知天道,則有天道固萬物之理,又勝于不惑矣!奥牎狈斌w如下,耳下面是“壬”,其象形是人立在土中,寓意德扎根之深(亦有善之意),耳右邊是德的右邊,是為正直之心。

  “聽”字繁體

  耳順即聽之也順,知天命后還要腳踏實地去踐行地德,孔子就是五十才周游列國去實踐,花了十年乃修成耳順。欲而當于理,天理也;欲而不當理,人欲也。欲之上天理也,欲之下人欲也,孔子之欲為上,心已通天理,豈會逾矩乎?圣人的境界是愈來愈超凡開闊的,欲窮其道,則既不可驕恃自滿,亦不能妄自菲薄,當潛心虔意體悟修煉之,至于何般地界,皆為己之福也,豈非圣人之恩德乎?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以,為也。為善者為君子,為惡者為小人。由,從也。事雖為善,有意之所從來者有未善焉,則亦不得為君子。安,所樂也。所由雖善,而心之所樂者不在于此,則亦偽耳,豈能久不變哉?”——《四書章句集注》

  此為圣人辨識人之三層根據(jù),一層勝于一層也!耙暋奔坠俏膶懛ㄉ蠟椤笆尽毕聻椤澳俊,意為眼睛看見天地日月星,這是較為概括的象,故而視人之所為善惡較為容易。

  “視”字甲骨文

  “視”外之善惡還不足,還要“觀”內(nèi)心之所由!坝^”的象形是貓頭鷹,貓頭鷹在晚上視力特別好,觀比視而言需要聚焦,所以更為細致,或許是觀人心太難,需要從更多更細致的地方去觀。如表面雖行善事,然內(nèi)心本源非善(如為私欲所累),此偽善也。

  “觀”字甲骨文和金文

  心有善且行善事而心有不安,蓋未能融會善于身心也,尚有不足。“察”是在屋子里祭祀的意思,面對列祖列宗之靈位,需要虔誠靜安去與先祖感通,方能有所察覺,“察”就比“觀”更深入,沉靜地去“察”人是否安心于善,能安才是真善。心安泰則善不能移,身安樂則善充其體。由此可見,識人(是否善)也不易,真善亦有難,學(xué)者當見善思齊焉見不善而內(nèi)自省,以求盡善。

  《論語》讀書筆記 篇13

  看因講《論語》所體現(xiàn)出知性氣質(zhì)而被眾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專訪,她這樣描述孔子: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專訪在笑聲中結(jié)束,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巨大的困惑。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孔子?換言之,孔子及《論語》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重點在于作為誘惑出現(xiàn)。眼睛作為對外界認知的一個通道,似乎更易被現(xiàn)實所亂,從而蒙蔽內(nèi)心。色彩是斑斕無常的,正如每一種誘惑與欲望,而能夠抵之御之的唯一辦法即是強大、堅定自己的內(nèi)心。

  而溫度,正是內(nèi)心的良藥。

  《論語》教與人天地和諧共處之道為先,其意很是明確:一個人可以閉世隱居(而這點確實由許多人難以揣測的社會因素造成),但他必須活在世上——意味必須先學(xué)會與自然相處,儒家所講的類似與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體現(xiàn)。而第二要務(wù)即為心靈之道,我覺得這足以體現(xiàn)孔子這個圣賢對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靈足夠強壯,那么便可以做到寵辱不驚,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氣平;同樣,是要給心靈找到正確的歸途,那么仁、義、禮、智、信自然成為其準則,黑白清濁也就自然分明。國外的情詩中總說:WE 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OVE。雖然情感亦屬錯綜復(fù)雜,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個“足夠強壯”也與孔夫子所倡的心靈之道不謀而合。

  明白這兩點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問題。“為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主要的路徑已確定,自然就難墮迷途。我們確實能從《論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他擁有一個常人應(yīng)有的率性,也擁有一個圣哲的豁朗與通徹;也會對天發(fā)誓,也會“知天命”而慨嘆。——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嚴格要求心靈,放松生活狀態(tài)。

  在現(xiàn)代社會紛雜之中,人生需要一個自己心靈的樂土,而《論語》的意義在于“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照耀下踏上歸途!

  《論語》讀書筆記 篇14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這是《論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xué)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xué)習仍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于改正就好?鬃泳统L寡宰约哼@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shù)臅r候,一經(jīng)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jīng)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說:“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本褪钦f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xué)習,永不滿足;對學(xué)生要勤奮教導(dǎo),不知疲倦。《論語》引孔子的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彼f,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我只不過是學(xué)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xué)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

  在《論語》里對曾經(jīng)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xiàn)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于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币馑际钦f人家已經(jīng)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贊許他的潔凈,對他的過去不應(yīng)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nèi)A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xué)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xué)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jīng)》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wù),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yīng)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xué)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通過學(xué)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guān)于學(xué)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得益非淺!

  《論語》讀書筆記 篇15

  今天,我在論語書上讀到了一句話,它叫“子曰:默而知之,學(xué)而不厭,悔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那句話其實是孔子幫助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xué)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xué)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xué)習環(huán)境下學(xué)習的效果不一樣的,自身的品德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樣,當你產(chǎn)生興趣后自然學(xué)的好。

  孔子這句話,表面上容易,做起來就很艱難,后世為人師表者,可以將這幾句話作為格言,在碰到厭倦的時候,提起孔子這句話,臉便紅了一下,馬上自己改正過來?鬃咏又@三句話便說:“何有于我哉”,說白了,就是說我沒有什么學(xué)問只不過是到處留意了一些,默默的學(xué)習中,我把它記了下來;求學(xué)問不厭倦;教人也不厭倦;但是除了這三點以外,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沒有。

  這三點都是真學(xué)問,我們大家要想做到,是很難的,但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

  《論語》讀書筆記 篇16

  曾參說了具體的“三省”,但這句話的核心還是在于一個“省”字。生活中的“省”不止于這三處,然而要真正做到自省往往需要極高的自覺性和很大的勇氣。

  生活百態(tài),人生復(fù)雜,在曲折且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例如:當我們略有成就時,就會飄飄然不知自己為何許人也;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又會自怨自艾。只有這世界撤去喧鬧,我們冷靜下來,愿意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的時候,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事做錯了?什么事做對了?做錯的錯在了何處?這才是自省的起點。一個人只有學(xué)會自省,并且學(xué)會自省,才會正確認識自己,才會找回迷失的自己,擁有更好的心態(tài)。所以想脫穎而出成為優(yōu)秀的人,就必須時刻自省。

  吾人最大之知識,系反躬自省!(賀鈺珺)

  《論語》讀書筆記 篇17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經(jīng)驗,《論語》一書中關(guān)于教育指導(dǎo)思想的內(nèi)容很豐富,值得我們學(xué)習。比如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即受教育者不應(yīng)分貴賤、賢愚,應(yīng)該機會均等。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使教育擴及于廣大平民,這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還有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即對不同的學(xué)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墩撜Z》對中國古代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論語》讀書筆記 篇1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論語》中廣為人知的一句,位于開篇首則。

  一直以來,在我所接受的解讀中,都將這句話理解為孔子之“樂”!在交通與信息并不發(fā)達的歷史現(xiàn)實中,若有好友遠道而來,的確是一件令人開心不已的事情。古代民風淳樸,朋友自遠方來,主人想必也會像孟浩然詩中所描繪的那樣,熱情地準備好“雞黍”,來一番“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甚或無妨隔著墻頭或籬笆,邀請左鄰右舍,過來一起小酌幾杯。

  然而近來翻閱《論語》,卻看到了一位學(xué)者的另外一種解讀:“有朋自遠方來”,表達的不是“樂”,而是“苦”。細思之下,竟覺自有道理!因為“有朋自遠方來”,在孔子的一生中,更多的是一種盼而不得。

  春秋末期的社會,動蕩變革,禮崩樂壞。周王室僅有虛名,諸侯國各自為政,雖然自晉、楚兩大國在宋國召開了弭兵大會之后,各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少了,但各諸侯國內(nèi)部,尤其是大國內(nèi)部,權(quán)臣間或者強大氏族間的吞殺,卻多了起來?鬃铀诘聂攪笫献澹臼、孟氏、仲氏)互相兼并的現(xiàn)象還不嚴重,但和魯國公室的沖突日益激烈,甚至迫使魯昭公寄居齊國和晉國,并死在晉國邊邑,魯哀公出亡在越國,后也死在越國。

  孔子出身普通,但志向高遠,他想實現(xiàn)“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社會理想,然而在魯國卻一直沒有機會參與政事。

  才華出眾的孔子在51歲時才擔任了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務(wù),盡管政績卓著,后受齊國離間,依然被魯定公、季桓子疏遠。

  孔子54歲那年,魯國國君在春天舉行祭天儀式,按慣例,祭祀用過的臘肉,國君要把它分給士人,讓士人分享神祗享用的貢品。但是,那一年,擔任重要職務(wù)的孔子卻沒有等到魯國國君派人送來的臘肉!

  孔子明白自己的處境,在屈辱與留戀之中,他決定帶著弟子到其他國家尋找施展才華、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他懷著熱切的愿望奔走衛(wèi)國、陳國、蔡國、宋國等,卻不斷遭遇猜忌、排擠,冷落,難堪,甚至多次有喪生之險,更有隱者的諷刺、嘲笑、勸慰。

  當思緒沉浸在孔子的人生經(jīng)歷中時,我的腦海里總會出現(xiàn)一個高大而又風塵仆仆的老者的形象。54歲,已然不再年輕,卻為了救世濟民,改變社會,帶領(lǐng)著眾弟子,長途跋涉,奔走他鄉(xiāng)。衣衫或襤褸,步履已蹣跚,忍饑挨餓,風餐露宿,肩膀上落滿灰塵,腿腳上沾滿了泥漿,容顏黧黑憔悴,蓬亂的白發(fā)在風中飄蕩。在一次次無處可去的狼狽與尷尬中,惟靠內(nèi)心的信念邁起乏力的雙腿在不同的國家進退徘徊。

  孔子的第一站便是衛(wèi)國,衛(wèi)靈公起先是以禮相待的,但不久便起傳言,說孔子弟子眾多,且都頗具才華,萬一對衛(wèi)國有所企圖,衛(wèi)國豈不是會有危險。衛(wèi)靈公便派人監(jiān)視孔子,后來衛(wèi)國又發(fā)生了內(nèi)亂,孔子不得已離開了衛(wèi)國。孔子走得很匆忙,被一個衛(wèi)國人嘲笑“如喪家之犬”!

  楚昭王派人邀請孔子,孔子途經(jīng)蔡國時,師生一行被亂軍圍困,食物也被搶光,弟子們又餓又困,又有弟子病倒,后多虧子貢找到了楚國的軍隊,才從亂軍圍困中脫離險境。這便是陳蔡絕糧的故事。

  然而來到了楚國邊境之后,孔子又一次遭遇了尷尬。楚昭王原欲重用孔子,并打算賞賜他七百里的封地,卻遭受了楚國貴族令尹子西以與衛(wèi)國貴族同樣的理由反對,于是楚昭王打消了原來的念頭,又很快病死了。依舊停留在楚國邊境上等候消息的孔子,連楚國的國都都沒有被迎進去,又一次進退兩難,無路可走?鬃釉俅稳ネl(wèi)國的路上,遇見了在地里耕田的隱者長沮,桀溺。他們的一番譏諷與惋惜,讓孔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哲學(xué)家詹姆斯曾經(jīng)說過: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然而懷才總不遇,壯志常難酬,孔子雖初心不改,但也難免人之常情。他的酸楚孤寂求知遇之心發(fā)乎情,達于言,也被弟子們記錄在了《論語》之中。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圣人也會發(fā)牢騷,誰能夠走出屋外不從房門經(jīng)過?為什么沒有人從我這條路行走呢?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弊迂晢柮烙袷且旁诠褡永锊仄饋磉是找識貨的商人賣掉?孔子說應(yīng)該賣掉,并且說自己在等待識貨者呢!

  孔子認為,“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若能把個人的學(xué)問修養(yǎng)道德,用于社會實踐,造福社會,不是很快樂嗎?美玉,比喻美好的品質(zhì)和才華,才華不應(yīng)該藏起來,而應(yīng)該等待識貨者,讓它大放異彩。

  子曰:“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這位偉大而又有親和力的思想家,把自己內(nèi)心無法排遣的寞落苦悶,說給弟子子貢!皼]有人知道我啊!不抱怨天,不責備人,學(xué)習一些平常的知識,卻透徹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有天吧!”

  諸如此類的話語,孔子自然不止說了這三句。但這三句卻足以顯示出孔子現(xiàn)實的困境與精神的困惑無奈。

  在外奔走14年,年近古稀的孔子最終又回到魯國,余生的精力則用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

  孔子熱心救世,到處游說,但在當時的魯國,在當時的諸侯,沒有統(tǒng)治者愿意或能夠走孔子的“禮樂”“仁愛”之路,其中有統(tǒng)治階層的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v然有極少數(shù)小官,如儀封人之輩贊許孔子,但在二千多年以前,要對當時的政治實行較大改變,沒有適當力量的憑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孔子徒抱大志,感慨至死。

  叔本華說:“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辈鸥吆凸训乃鵁崆邪V情地盼望著自己能被他人理解、接納、賞識、任用,但知音難遇,連一些隱居者,也站在一邊熱嘲冷諷。熱衷于政事然而寂寞凄涼的孔子,晚年間雖多了一番淡然與超脫,但若真“有朋自遠方來”,有志同道合、知他懂他、賞他勵他的朋友遠道而來,該是一件多么痛快與欣慰的事情!

  如果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輕輕地呢喃,以委婉的方式道出了孔子一生深潛積壓在心頭的期盼與盼而不得的苦悶、失落、辛酸與孤寂,那么,“道不行,乘桴浮于!眲t是最直接的千古之嘆。

  十四年風塵仆仆、困頓偃蹇,現(xiàn)實引領(lǐng)著孔子,走上了一條“曲線”之路,自己實現(xiàn)不了的,就把學(xué)問思想、理想愿望播撒傳揚開來。這或許也是孔子將拜師禮定為“束脩”的原因。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敝灰栽改弥畻l干肉來拜師的人,他從來沒有不教誨的。十條干肉,真的是一份很微薄的禮品。

  孔子帶領(lǐng)著他的學(xué)生,整理傳授古代文獻,刪《詩》授《書》,記《禮》《樂》,贊《易經(jīng)》,作《春秋》,筑壇講學(xué),“誨人不倦”!坝弥畡t行,舍之則藏”,當社會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就干起來,不用呢,我就藏起來。孔子在政治上無法實現(xiàn)“有朋自遠方來”,卻在學(xué)術(shù)教育方面吸引了眾多的弟子。只可惜,這終不是孔子最看重的。

  漢代建立,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司馬遷寫《史記》,推崇贊譽孔子,這中間的幾百年間,孔子及他的思想想必是寂寞的,然而有真學(xué)問有良好修養(yǎng)有仁愛禮樂思想的孔子,以自己的實力呼喚到了歷史的回音,終于有朋自遙遠的漢代而來,將他的思想推崇到統(tǒng)治天下的尊位,孔子若地下有知,必然“樂”矣!今天,從孩童到耄耋,手捧《論語》,耳聽《論語》,當我們在朗朗的書聲里思考、感悟著這位圣人的語錄時,又不知孔老夫子看在眼里,會“樂”成什么樣子!

  子曰:“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反復(fù)吟詠《論語》開篇第一則,愈加感覺這一則有開宗明義之深意,也深切體會到,孔子一生,苦矣!

  《論語》讀書筆記 篇19

  孔夫子的《論語》語言深奧,作為一名中學(xué)生,我除了知道《論語》是孔夫子和他的學(xué)生們的語錄,其它的也只是略懂一二。即使人們常說:“半部《論語》,行天下!钡且郧拔覍λ稽c也不感興趣。直到,今年暑假我讀了這本富含哲理的儒家著作。

  論語中,我認為最富含哲理的一條,莫過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方法。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xué)時,要發(fā)新課本給同學(xué),如果她/他發(fā)現(xiàn)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fā)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xué)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薄白釉弧叭诵斜赜形?guī)!薄钡谝粍t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nèi)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nèi),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敝钡奖画h(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yīng)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yīng)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yīng)該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yīng)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jīng)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讀書筆記 篇20

  中國是一座文明古城,它享有著“擁有上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美德”的美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文化廣為流傳,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這也就有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民學(xué)習漢語,愿意來到中國這片土地發(fā)展他們的事業(yè),甚至是走完他們的一生。如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國,發(fā)生了很多改變。從任人宰割到重新站起,從沒有選擇權(quán)到集體起義,從一個落伍的社會走向時代的盡頭。中國,正在以一個全新的姿態(tài)、一顆熾熱的心,走向世界的巔峰。

  要說中國從未改變的是什么?那一定就是圍繞我們幾幾代代人民的歷史文化。在中國的上下五千年里,祖父輩們總會告訴你那么幾句千古流傳的佳話,在以后的時代里,你也一定會把這些話告訴晚輩們——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讓你耳熟能詳,甚至說了上句便能對出下句的句子,正式出自于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巨作—— 《論語》。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孔子弟子們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首創(chuàng)語錄體!墩撜Z》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說起《論語》,就不得不提起孔子?鬃邮侵袊呵锬┢诘乃枷爰液徒逃,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當時社會最博學(xué)的人之一,被后人稱為“孔圣人”。文中孔子的言語循循善誘、簡單應(yīng)答、點到為止、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道來。《論語》一書正是孔子的弟子記錄他和他的學(xué)生言行的一本書?鬃拥拿杂性S多有影響了人們的一生。當今社會,有許多人都會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想去做的事情讓別人幫自己完成,而這一現(xiàn)象在《論語》中也有相應(yīng)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訴我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在他人的身上。還有些學(xué)生,學(xué)過的東西就丟在一邊,但是,也許當你再次捧起這本書時,又能有新的體會,正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墩撜Z》這本書除了有很多的好詞佳句,也刻畫了書中孔子以及孔子弟子的鮮明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有人說,《論語》這本書就是教會別人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論語》是讓那些迷茫的人重現(xiàn)找回方向和自信。我認為,《論語》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最好的體現(xiàn),同時,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最好體現(xiàn)。

  《論語》經(jīng)歷了兩千個春秋,可能時代已經(jīng)變了,但是論語仍然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經(jīng)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把《論語》的知識傳給下一代,把經(jīng)典傳給下一代,把文化傳給下一代,把中國美好燦爛的明天,繼續(xù)的延續(xù)下去。

  《論語》讀書筆記 篇2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論語》,它闡明的道理,使我受益頗深。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共二十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書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無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多次,替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同朋友交往真心對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由此,我想:自己是否做到一日三省了呢?我在家里做家務(wù)活是否盡心盡力了呢?對待自己的好朋友是否真心了呢?對待自己的學(xué)習是否認真負責了呢?想到這里,我深感慚愧:自己做家務(wù)活的時候不夠用心,房間也打掃得不夠干凈;對待朋友不夠真心,有時不能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對待學(xué)習也不夠認真,粗心的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

  我當以《論語》中:“吾日三省無身”為自己改進的方向,爭取做到“一日三省”,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和缺點,讓自己擁有更加完美的人生,更讓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真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辨,曾皙的瀟灑脫俗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缺點等具體情況,給與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一個長著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融合了古人智慧的《論語》是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藏。

  《論語》讀書筆記 篇22

  一個故事之所以人盡皆知,是因為它包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其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xué)作品之所以享譽中外,是因為它時時奏響著真與美的旋律。當它們匯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間最神圣的文學(xué)殿堂。暢游其間我們將跟全世界的人們的一起,欣賞美麗,感悟真諦,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論語》就是一部享譽中外的文學(xué)作品,其間經(jīng)典名句,含義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尋味。如: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馑际钦f:溫習舊知識,從中悟出新的體會和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從中我體會到及時復(fù)習的重要性,我今后學(xué)習時,一定要認真復(fù)習。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xué)則殆!币馑际钦f:學(xué)習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受到蒙蔽,只是空想而主動學(xué)習,就會疑惑不解。這真是說到我心里了。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不能專心學(xué)習,老師也因此常常批評我。聽了孔子的勸導(dǎo),我明白了,學(xué)習時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由,我教給你的知識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學(xué)習態(tài)度。想到自己有時候為了顏面,不懂裝懂,真是不應(yīng)該!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子,更是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這里面有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而其“仁”、“禮”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全書。其中不少言論在當今仍被公認為至理名言。在倡導(dǎo)青少年學(xué)習國學(xué)的今天,讀讀《論語》,不失是很好的選擇。我愛《論語》!我一輩子都要讀《論語》。

  《論語》讀書筆記 篇23

  “禮之用,和為貴”,要說起維系中華上下千百年歷史的文化紐帶,當非儒學(xué)莫屬,若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百家爭鳴”畫上休止符的時代算起,儒學(xué)的光芒已經(jīng)在神州大地上蕩漾了兩千年,此中亦有不少儒學(xué)精華被傳承至今,體現(xiàn)在當今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若要說儒學(xu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那么《論語》則是儒學(xué)文化的結(jié)晶,或者說,樸素而華麗的真理。

  時間的長河沖不走《論語》帶給后世的文化沉淀,歷史的沖刷刷不掉《論語》立于中華文化中的豐碑。作為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將孔子“仁”的思想作為中心,言語間無時無刻不在默默傳遞著“禮”、“德”、“孝”等思想?v然時隔千年,細細翻讀《論語》,那位對于“八佾舞于庭”而感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恪守周禮的孔子,提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推崇孝心的孔子,建議統(tǒng)治者“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強調(diào)以德教化人民的孔子,仿佛就在讀者面前觸手可及——他不茍言笑,舉止莊嚴,用禮得體——兩千年的厚重歷史帶不走他在讀者眼前的真切感。

  ——在孔子自己的眼中,他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圣人,他有時也有不解之處需要“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他也有“沽之哉!我待賈也!”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但他所言所行中的“仁”都以一種和諧的姿態(tài)安逸地落在《論語》中古老的文字上,幾經(jīng)歲月的波折,被歷史的浪花磨去了棱角,如一枚鵝卵石般靜靜地躺在人類文化海洋的灘涂上。

  《論語》是樸素的,其中除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外沒有任何多余修飾的辭藻,一行行文字如商周的編鐘般利落大方,而敘述道理也常常使用樸素的比喻。例如“子罕”篇中提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言辭簡潔,以樸素的松木作比,準確有力地道出了孔子對于“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志的肯定與贊揚。

  但同時《論語》又是華麗的,這份華麗如一口被塵封許久的檀木箱子,只有你靜下心來輕輕拂去表面的塵埃,再小心地順著開口推開盒蓋,你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真正讓人賞心悅目的瑰寶。細細品味“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上如揖,下如授”,可以感受到孔子行周禮時的莊嚴感與華麗感,而又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中不難察覺到孔子對于天地萬象的不斷變化發(fā)出的感嘆,或許孔夫子善于從遷流的現(xiàn)象追求不遷流的本體,才能看到另一種華麗的人生境界吧。

  《論語》的華麗蘊藏于樸素之中,使人在品讀之余無限回味。冥冥之中總能體會到一位長者穿越時空的諄諄教誨,縱有千年時間間隔,卻仿佛也能聽到他在教導(dǎo)著我們: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論語》讀書筆記 篇24

  暑假里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武進圖書館看書,我讀到了《論語》這本書。

  我知道了孔子是古時候著名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墩撜Z》記錄了很多孔子說的話,對我們的學(xué)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幾句印象最深刻。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和見解,就可以當老師了?鬃拥倪@種學(xué)習方法很好,我們要在課后或回家以后復(fù)習一下當天學(xué)習的內(nèi)容。通過復(fù)習可以讓我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會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以后我要天天復(fù)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談到學(xué)習,小朋友們只認為向老師學(xué)、向書本學(xué),這樣我們學(xué)到的東西就非常有限。其實只要我們用心,隨時隨地都能學(xué)到東西,這樣我們學(xué)到的東西都大為增加,就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笨鬃诱f:“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人有值得我學(xué)習的地方,我要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加以學(xué)習,對于他們的缺點要引以為鑒,以利于自己改正!边@句話告訴我們:朋友或同學(xué)之間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xué)習別人的長處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寫的真好,我們要好好讀讀。

  學(xué)到了學(xué)習方法和態(tài)度,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是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現(xiàn)實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生無盡的思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睍r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是最珍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通過學(xué)習論語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很多關(guān)于學(xué)習和讀書的方法、態(tài)度,真是受益匪淺。

  《論語》讀書筆記 篇25

  參加敘事者,每月共讀一本書。我想盡兩年時間,一起共讀共寫,我稱得上真正深度擁有的一本書就是《論語》吧。

  把《論語》讀“活”,在《論語》中“活”自己,是我堅持的兩大原則和努力方向。

  一、把它當成一本教育哲學(xué)書去讀

  一個具有漢語言文學(xué)本科學(xué)歷,從教十六年的教師,突然覺得自己沒有文化。這個人,就是我。我不敢說,但是這是我心里一種真實的自己評價。

  七十多歲的岳父不管與家人還是外人交流,都讓我覺得特有文化,于是好奇,探尋他文化的源頭。岳父樂呵呵的告訴我,自己只是在九歲時跟著老師斷斷續(xù)續(xù)背了九個月的《論語》。那個時候,雖說不理解,但是背過了。

  在后來就是當了團支書村支書以后,經(jīng)常在幾位文化水平很高的駐點干部指導(dǎo)下寫發(fā)言稿并發(fā)言。每次寫稿子,都反復(fù)幾次,每次都得到各方面的指點。

  于是,我對《論語》產(chǎn)生了興趣。從集市小攤上花了兩元錢買了一本《論語》,開始認真閱讀起來。我也學(xué)以致用,從中找出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有關(guān)聯(lián)的教育文化和教育思想。記得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論語》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也是我從中感悟到了什么,覺得這些文化理念與現(xiàn)代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常常被教育者忽視了。期間還寫了一篇“豆腐塊”文章——《讓現(xiàn)代教育理念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尋根》,發(fā)表在《現(xiàn)代教育導(dǎo)報》上。

  那個時候誦讀《論語》,就是讓我的教育隨筆具有一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和廣度。

  二、堅持中,將《論語》熟讀成誦

  著了迷一般閱讀《論語》,卻因為自己的理解和那些自相矛盾的注釋,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走進了一條死胡同——在一種過時的文化中做著起死回生的夢。說實在的,放棄對于這本書的閱讀,我覺得舍不得,它似乎與我的生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繼續(xù)看著文中的注釋呆讀死記,恐怕讓我覺得發(fā)瘋。

  2017年暑假,我聆聽了當時山東教育社總編陶繼新老師的報告——《做一名幸福教師》。報告的主旨,就是提倡老師們在誦讀像《論語》《道德經(jīng)》《易傳》等經(jīng)典中,找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陶老師用自身的經(jīng)歷和大量師生誦讀經(jīng)典的生動事例,闡述了經(jīng)典誦讀的魅力。

  也就是在那一年,我通過反復(fù)抄寫十幾遍的方法,徹底背過了《論語》。當然我根據(jù)陶老師的建議,也誦讀了很多相關(guān)的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并寫了大量的摘記和閱讀隨筆。那個時候的我,覺得誦讀《論語》,就是在給自己積攢精神財富。記得我的一篇閱讀隨筆《守候文字的幸!罚l(fā)表在了《山東教育》上。

  三、含英咀華,做最好的自己

  完成誦讀《論語》后,我突然有一種站在文化“珠峰”之巔的感覺。那個時候,我認識了一位“老三屆”博友,他告訴我:背過《論語》沒有值得驕傲的,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在課堂上傳承其中的優(yōu)秀文化。那個時候,我深深的體會到,像陶繼新老師那樣,讓周圍的人感受到《論語》的好并非一件易事。

  《論語》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自己生活工作學(xué)習的敘事寫作,幾乎都離不開《論語》。2016年1月25日,參加王維審老師組建的敘事者,堅持每天撰寫一篇關(guān)于教育敘事的博文。一個月三十篇文章寫下來,竟然有六七篇與《論語》有關(guān)。甚至有老師建議,讓我寫一個關(guān)于《論語》的系列。

  我知道,寫關(guān)于《論語》的系列文章并非易事。我只是一個初涉《論語》這條源遠流長文化長河的人,遠遠沒有這樣的資格和素材。但是《論語》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信仰,極大改善提升著我的心智和話語模式。那些沒有引用《論語》中語句的博文,也流動著《論語》文化基因。

  有段時間,我覺得眼前的一花一木一磚一瓦都與《論語》可以聯(lián)系上;自己任何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可以與《論語》找出一種關(guān)聯(lián)。我在敘事者群,做了一次《論語別裁》讀后感線上交流活動主講。一個小時,將近萬字的發(fā)言稿念下來。我真的分不清是在講述自己的學(xué)習生活和工作,還是在談閱讀感悟體會——兩者已經(jīng)是血肉相連了!

  與其說,我是在引領(lǐng)老師們一起閱讀《論語別裁》,毋寧說是敘事者團隊的老師們通過這樣一種方式,鼓勵我在誦讀經(jīng)典堅持做最優(yōu)秀自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也就在那一刻,我深刻認識到現(xiàn)代文明與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也已經(jīng)水乳交融的交織在一起。

  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誦讀佛經(jīng)的內(nèi)容,隨著敘事者閱讀一些古今中外的教育經(jīng)典。但是《論語》總是以各種異彩紛呈的方式,在我身心中一次次“活”過來,溫暖并支撐著我努力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自信自律助人”,是我教育教學(xué)的座右銘。我堅持與所教的學(xué)生做真朋友,一起努力以一種悲憫的情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傳承一切優(yōu)秀文化。

  《論語》讀書筆記 篇26

  文化有許多級臺階,每一級都安頓著不同的項目。那么,最后一級是什么?

  最后一級不是名校,學(xué)派。不是國粹,唐詩。它們每一項都有資格找到自己的文化臺階,自成氣象。但實際上它們都不是而且也互不承認,然而當說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幾乎沒有人有異議。

  那在中華文化中,最后一級臺階便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范圍之廣,難以一言以蔽之,君子懷德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知恥…而我今天所想談的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出于孔夫子之口,見之于《論語.為政》表面白話翻譯很簡單:君子不是器具。但它所想反映的命題就比較艱深了,所以我選擇從“君子有禮”這點切入,精神需要賦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形態(tài)。中國歷代文人君子沒有不講究禮儀的,所謂煌煌中華,禮儀之邦。中國禮儀可上溯周公定禮制商國是,周朝禮制分為禮和樂兩個部分。禮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guī)范,而樂用于緩解社會矛盾?追蜃泳图臼嫌昧瞬缓弦(guī)矩的八熤,他立刻憤然不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極其注重禮樂這方面的修養(yǎng),強調(diào)樂這項對政治起非常大的作用的桿秤。而如今的我們對此絲毫不在意。生活中從來無儀式感這一說。這由此能讓我們聯(lián)想到當今社會紛繁復(fù)雜的社會矛盾,前陣子引起公憤的北京幼兒園紅黃藍事件,教師的形象受到深深的玷污,所謂教育的儀式感何在?況且人類文明在名義上應(yīng)該是在前進發(fā)展而為什么會有這樣泯滅人性的事發(fā)生在帝都之中?中國禮制是否要在如今斷片?我們到底缺失的是什么,是已經(jīng)被所有人所遺忘的君子之禮;氐健熬硬黄鳌边@個命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做事總是重復(fù)著完全一樣的言語與笑容,對于我們而言與道德相悖的事情也幾乎沒有機率去做,但我們機械的生活常常讓我們?nèi)鄙僖环N君子之道很重要的東西—儀式感。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儀式感,小到寫一篇文章,也總是像寫反思一樣在腦中機械構(gòu)造,缺乏應(yīng)有的靈感與靈動。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敷衍。我們就像孔子所說的器物一樣地在生活總覺得生命不該這樣平淡,于是我們提出了“從前慢”“希望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而真實生活中一遍遍地麻木著自己,總抱怨著過年沒有年味,而實際上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不夠,不愿用心編輯一條祝福的短信,沒有耐心寫一份帶著溫度的信,是我們自己將多彩的生活變成了復(fù)制之器

  德國哲學(xué)家黑格爾認為人世間最重要的是“這一個”亦即獨立生命的自己把持,因為人的生命不可重復(fù)。不要讓自己成為器物過著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的生活,同時也不要成為器物的奴隸,將外界物質(zhì)看的比自身品性還重要,中國文人講究一個氣節(jié),很多人將之稱為“文人的清高”不錯君子之道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僅于外在而且于心底所生的這種清高的品質(zhì)。俗話說相由心生,當你內(nèi)心堅持著一種儀式感的時候。你的所作所為也都讓人感動。因為有體溫,有彈性,不極端,不做態(tài)的君子如今已寥寥無幾了。

  諸君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夠過出一種儀式感而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僅僅是活著。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10-23

《論語》讀書筆記08-07

《論語》讀書筆記05-08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09-07

孔子的論語讀書筆記01-05

有關(guān)論語的讀書筆記10-01

論語的讀書筆記范文03-28

論語讀書筆記范文10-31

關(guān)于《論語》的讀書筆記04-04

關(guān)于論語讀書筆記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