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怕的背后
"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大多數(shù)中學生談之色變,我們因奧數(shù)難尋的解題方法而退縮,因英文脫離母語原則而不敢邁進,最后面對周樹人艱深難懂的文字,我們徹底恐懼。這一系列的膽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國家的責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維"。
我們所懼怕的"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學生早已被家庭、社會圈養(yǎng)成一個個只知享樂、不會思考的"沙發(fā)人"。現(xiàn)盛行的娛樂節(jié)目一步步地蠶食著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導者青少年走向僅僅滿足于大腦皮層微量興奮的深淵。想想古時"聞雞起舞"的志士,"頭懸梁,錐刺股"的學子,還有"鑿壁偷光"的讀書人,他們拋卻惰性思維,勇于向課本中艱深難懂的知識發(fā)起挑戰(zhàn),終將難以降服的知識收入囊中。"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確有難以接受之處,但如果我們能破除惰性思維,征服這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怕"的背后,有老師的引導不當。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一語點破老師的作用。著名英語專家俞敏洪在創(chuàng)立"新東方"初期,便堅持"新東方式教授方式",并規(guī)定所有新進老師,必須經(jīng)過培訓才能上崗。這是因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確的教學之道,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只知道照著教輔念,不注重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打開知識這扇大門,最終讓學生對知識感到恐懼。
"怕"的背后,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
在德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將文化知識不斷運用到生產(chǎn)實際中,也正因為這樣,德國的青少年樂于接受知識,也樂于應用知識。相反,在我們國家,不健全的教育體制制造出一堆眼睛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掃描儀,而非真正四肢健全、頭腦發(fā)達的知識分子。學習方式的單一化以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習目標的絕對化,讓我們對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產(chǎn)生不滿、厭倦甚至恐懼的情緒。
在"怕"的背后,我們逐漸慵懶的思維宣告著對"難點"的讓步;老師的不當引導塵封了我們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另外,教育體制存在的漏洞抹殺了我們探索的興趣。"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惰性的思維、學校和國家不完善的引導方式以及由此導致的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