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辨高考作文素材
思辨
1、待樹與待人
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順木之性,樹木才能長得快速活得長久;對百姓也是這樣,順民之需、,才是真正的愛民益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樹,順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機,各顯風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毀之。
2、畫竹與藝術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這是藝術規(guī)律。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方法務異,風格自成。藝術貴在個性特色,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藝術。(蘇軾《文與可畫貧答谷偃竹記》,鄭燮《板橋題畫三則》)
3、環(huán)境與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huán)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4、民族團結的思辨
改革開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富強的必由之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歷史的證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決民族爭端的最有效渠道,內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證。(《內蒙訪古》)
5、死亡與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敵人是時間,永恒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恒的敵人》)
6、自然與社會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人生的側顯,而且是人生的導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
7、樸素與美麗
最樸素的托爾斯泰墓,實則世上最美的墳墓,因為,樸素之后的墓主人不為聲名所累的高貴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8、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
“養(yǎng)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yè)是這樣,英豪產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果將滅了自己,F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9、偉大的多樣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同樣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為人,就是小溪;穩(wěn)定、恬靜、圣潔、曠日持久。愛因斯坦說:“對于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并且不說一句話!笨梢娖渖袷ゴ蟆
10、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在浩氣,“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余情”,浩氣永存。(《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濟落后的云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代人以純樸的精神滋養(yǎng)。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創(chuàng)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達《重讀云南》)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煥發(fā)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xù)。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于沛《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