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跑線觀后感分享 推薦度:
-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 推薦度:
-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起跑線觀后感3篇
導語:《起跑線》講述的是一對父母拉吉和米塔為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機、不擇手段把她送進名校的故事,而這所謂的名校,還僅僅是一所幼兒園而已。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起跑線觀后感3篇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起跑線觀后感1
看到了電影《起跑線》的介紹,知道這是一部教育片,就對這部電影產(chǎn)生了興趣。這是一部印度片,說的是一個有錢人的家庭想讓自己的孩子讀最好的學校,不惜一切的故事。電影我是提早訂好的,平時看電影我都不買零食。這次還買了一個套餐,里面有兩杯可樂和爆米花。這是孩子強烈要求的,為了滿足孩子,就訂下了。
每對父母,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部《起跑線》說的是印度的家庭,實際上中國的家庭也是這樣的。電影里的父母,為了報名喜歡的學校,一晚上都要排除拿表格。而且還要把孩子送去提高班,讓孩子接受更專業(yè)的.輔導。雖然這對父母是有錢人,可是最好的學校竟然不錄取他們的孩子。最后想到了假扮窮人,要此來拿到指標。
因為這所最好的學校,有給窮人孩子讀書的名額。有錢人去最低層里面生活,可是為了孩子都堅持忍下去了。可見這父母是多么的偉大呀!雖然最后得到了想要的學校,卻因為良心不安,也明白到不是好學校才能給孩子最好的,包括孩子的品德,最終又去了普通的學校。這種題材的電影,很適合我們這些為人父母的看一看。看完之后,肯定會有收獲的。
起跑線觀后感2
看完整片下來,感嘆雖然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的上學問題,但全片這位小女生的戲份并不多。真好,電影沒有消費小女孩的“慘”,沒有借小孩的難受來講故事。 如果是中國導演拍,情況可能有很大不同。例如,父母要搬家時,可以借搬離家鄉(xiāng)這事,渲染小女孩與伙伴分離的悲傷。
作為一個從鄉(xiāng)下來的女孩,可以借此渲染和富家子弟之間的差距,營造個人落寞氣氛。 跟著父母裝窮人,可以渲染她作為一份子,那種不解、無奈、怨恨父母或者難受情緒……然而最后在《起跑線》里我們都沒有看到導演要消費小孩的傷感,大部分的小孩鏡頭都是樂觀、積極的,無論主角還是配角。
在拉吉和米塔給公共學校捐錢后,所有學生齊心齊力,給校園煥發(fā)新裝,畫面留給了觀眾一群孩子陽光積極的一面。用小朋友的慘來增強畫面氛圍,是最容易打動觀眾,因為他們屬于無辜和天真的一類人,電影沒有拿這種設(shè)計來消費,我認為這是尊重和保護。另外,雖然該片有很強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針對上學難、資源分配、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包括拉吉和米塔本身那種傾慕于上流社會的作風作出了諷刺。
但,從拉吉和米塔這對父母的初心來講,更多還是正能量。只有窮過的人,才知道窮有多難受,才有更強欲望去跳出貧困圈。即便沒有達到多貧窮的狀態(tài),有一顆想出去看看世界的心也是一樣的,因而才會對下一代提出更嚴厲要求。這是人的求生本能。如果拉吉和米塔沒有這種向上層攀登的'欲望,可能他們只會甘愿一輩子留在小城鎮(zhèn)里,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或者再俗點說,就是當個本地土豪好了。 還有3個細節(jié)想分享一下。 1、拉吉和米塔剛搬到新屋時,舉辦了一場party,拉吉和女兒一起開心地跳了支舞,但也因此出盡洋相。米塔受不住,拉下了電閘,鏡頭隨之發(fā)生米塔罵拉吉的一幕。其實這部分可以結(jié)束的了,就告訴觀眾,這是一幕出洋相的鏡頭,完事了。不過,接著拉吉回去樓上,撿起剛剛跳舞時丟下的西裝,滿臉尷尬。
個人覺得,這是刻意設(shè)計出來的有始有終。代入當時拉吉的角色,他已經(jīng)知道大家笑的原因,就是在笑他出丑,但他還是得要把自己丟下的衣服撿起來。這件衣服,代表的可是他丟下的臉哦,會是什么感受? 2、拉吉工作室的員工前來送喜餅,告知他們夫妻倆他的兒子被抽中入讀名校了。這時候作為女神的米塔,無奈得一直在抖腿……焦慮得要放下女神架子了。生氣,除了瞪眼神,還得多點有意義的小動作。 3、拉吉和米塔面試失敗后,對著一直輔導他們?nèi)绾蚊嬖嚨睦蠋熌悄徽勗挕N伊粢獾阶郎戏胖缓匈M列羅,雖然被虛化了。這是富人的代指物?因為,當他們裝窮去到窮鄉(xiāng)僻壤的村落時,當?shù)剜徖锝o他們遞上了糖,但米塔極力阻止女兒去拿糖吃 這大概就是暗示著不同階層的隔閡吧。
起跑線觀后感3
《起跑線》再度發(fā)揚了印度電影觸及社會痛點,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點。與本片沉重的主題不同,《起跑線》用繽紛的色調(diào)和詼諧的調(diào)侃連接了教育不公、貧富差距、數(shù)典忘祖、社會歧視鏈、子女培養(yǎng)目標和人性異化等主題,結(jié)尾的處理讓人驚喜連連,諷刺意味十足。 看完此片,才知中印兩個完全不同的大國,在國民教育領(lǐng)域居然又如此相似,比如連夜排隊入學、高價購買學區(qū)房、盲目追求全英文授課等高強度超齡教學、貴族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天壤之別、教師和校長的勢利庸俗、教育腐敗等。
印度的教育體系與中國一樣,從老師到學校,從孩子到家長,彌漫著一種強烈的焦慮和浮躁氣息。可為什么中國人的故事,總被我們的鄰居滴水不漏的講出來呢? 《起跑線》在敘事手法、鏡頭運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規(guī)中矩,故事也簡單的很:一對“暴發(fā)戶”夫妻拼盡全力讓子女入學。然而小人物的命運卻牽動著整個社會,給觀眾強烈的帶入感。 美國和西歐國家的教育施行雙軌制,在曾經(jīng)的西方殖民地,這種制度的影響尤其深遠。資本家(上層社會、富豪)的孩子自出生開始可以享受豪華教育資源,最終升入名校,但工人階級的孩子只能在普通學校就讀,最后上職業(yè)高中。也就是說,資本家的教育是為社會培養(yǎng)領(lǐng)導者,而中產(chǎn)階級和底層群眾的孩子只能被培養(yǎng)成工人,為資本家服務(wù)。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富人的孩子,盡管資歷平平,但也可以通過良好的教育資源,打造一個完美的未來,而窮人的孩子就算無比聰明,也只能子承父業(yè)。
但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無論貧窮富有,都選擇性地忽略了這一前提,反而指責其他孩子不夠努力。須知,學校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家庭教育,教育資源的好壞取決于家庭經(jīng)濟實力。而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父母雙方的教育背景所決定。當美女學霸獲得國外20多所知名學府的錄取通知書時,這種新聞把拼命活下去的普通家庭當成了傻瓜:她們的經(jīng)驗完全沒有推廣價值,因為就算培養(yǎng)出完美的人才,也是教育畸形的產(chǎn)物。 資本家為利潤而生,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馬克思說: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也就是說,富人在一定程度上靠掠奪窮人的本就不多的資源才變得更加富有,而正因為窮人無力反抗,加之利潤驚人,富人才明目張膽,大肆為之。這一點在《起跑線》中也有鮮明的'展現(xiàn):“富人掙走我們的錢,地產(chǎn)開發(fā)商掠奪我們的土地,就連我們子女受教育的權(quán)利,也要被你們無情的剝奪!可你卻說,你做了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jīng)消滅,但是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nèi)長期存在。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最高、消費力最強的社會形態(tài)為紡錘形:少數(shù)窮人階級和富人階級和多數(shù)中產(chǎn)階級。然而20%的富人擁有80%的社會財富,而出于種種原因,階級跨越越來越難。需要說明的是,階級的固化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階級流動越劇烈,說明社會越動蕩,而一個社會進入穩(wěn)定和繁榮的發(fā)展期,必須要經(jīng)歷階級穩(wěn)定的過程。但階級不流動,容易導致貧富差距增加,并導致社會動蕩。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不是反對階級固化,而是創(chuàng)造階級之間相互流動的合理渠道。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受教育是實現(xiàn)階級跨越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的階級跨越都越來越難。在中國,有人希望通過婚姻一步登天,所以在婚戀市場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相親鄙視鏈。 這種歧視,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展露無遺!镀鹋芫》中,富人的孩子申請好學校非常容易,走后門托關(guān)系輕輕松松。即便不行,正式審查中家庭背景占很大比重。而普通家庭就要連夜排隊領(lǐng)取申請表。這一切與中國何其相似! 《起跑線》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而是階級的象征!
又說:“你的女兒是服裝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業(yè);而我們家孩子就不一樣,出來以后一定要開拓一番事業(yè),所以我們只說英語。”聽聽吧,這段言語多么的輕巧,好像窮人就活該窮一輩子,自己就應(yīng)該永遠富足一樣。我還覺得印度這個國家真的很可悲,印度人連自己的母語都不要,反而卻把侵略者的語言當成至高無上的榮耀?珊髞砦也虐l(fā)現(xiàn)今天的中國也是如此,至少在一線城市,不會說英語的孩子就找不到玩伴的事實就與《起跑線》中完全相同。 《起跑線》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為了裝富人,去照相館拍假照片,顯擺自己出國旅游。
而笑點的擔當則是男主角,每到關(guān)鍵時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氣就戳穿了“富人”的謊言。人們總是說,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貴族,需要三代人的時間。《起跑線》則真實的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和經(jīng)濟背景給一個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輩子無法擺脫的,也是任何謊言所不能掩蓋的。這就好比從沒學過英語的男主角,就算無比努力地翻爛了字典,寫的推薦信也是亂七八糟;從未體驗過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渾身名牌也絲毫不像貴族。 《起跑線》第一次讓我驚訝的地方在于,影片不僅滿足于裝富很難,反而進一步展示了裝窮更難。正如臺詞所說:“貧窮這門課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qū)W會的!笨纯从《壬鐣桑蝗说纳鐓^(qū)干凈整潔,豪車豪宅;窮人社區(qū),一下腳就能踩著牛糞,到處是蚊子,沖廁所的水都沒有,吃水靠搶,吃米要靠分配。但無論貧富,都把英語當成了階級的象征,只不過富人歡迎英語,而窮人則對英語表示強烈排斥。
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歧視?原因無非是,人們急切的想與自己曾經(jīng)的階級劃清界限,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上層階級,獲得更豐富的社會資源。還記得我剛上初中的時候,只要一提及小學就說:“哎呀,一群小屁孩兒”。我急切的標榜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正如剛剛脫貧的中產(chǎn)階級標榜自己不再貧窮一樣。中產(chǎn)和窮人都是無產(chǎn)階級,卻把自己當成資本家,為富人代言。須知中產(chǎn)階級只是剛剛擺脫枷鎖的窮人,一場大病、一次失業(yè),甚至一次經(jīng)濟危機就能重新打回原形。 長久以來,富人階級和多數(shù)的中產(chǎn)階級忽略了一個道理:窮人之所以窮,并不是因為他們懶惰,而是因為他們?yōu)榛钪幢M全力。
“批判之前,請想想對方有沒有你所擁有的資源!敝挟a(chǎn)和富人把懶惰、貪婪、道德綁架、不知羞恥、恩將仇報、我弱我有理等當做貧窮的“特色”,把起早貪黑、風餐露宿的底層人民打入了“活該滅亡,孩子都別生”的冰窟!氨臼峭嗉搴翁?” 英國人也曾經(jīng)認為貧窮一種源于懶惰的罪惡,為激勵窮人自食其力,《貧困法》要求接受救濟的窮人必須在貧民工廠干活,工作條件極為惡劣,薪酬也很低?墒墙(jīng)濟危機一到,很多“體面”家庭破產(chǎn),過上了流離失所的“罪惡”生活。他們終于意識到,貧窮是一種需要救助的不幸。楊絳在《老王》中說:“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多吃多占)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起跑線》用鮮明的對比有力地回擊了這些毫無根據(jù)的鄙視。男女主角雖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學的問題上卻不擇手段,以偽造貧困證明,欺騙學校,犧牲窮人入學資格為代價,獲得了德里文法學校貧困生入學名額。這在中國也不鮮見——汶川地震時期,富豪子女假扮地震遺孤轉(zhuǎn)學至沿海發(fā)達城市;大學獎助學金往往不能發(fā)給真正需要的人。 然而與中產(chǎn)階級的臆斷不同,《起跑線》展示了底層群眾擁有的閃光品質(zhì)。富人對孩子的培養(yǎng)偏向能力和知識,而下層群眾以身作則,讓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更有意思的是,片中有幾個鏡頭,讓我還真的以為窮人要哄搶行李、恩將仇報,卻往往在最后時刻畫風一轉(zhuǎn),凸顯群眾的樸實善良。尤其是隔壁的大叔一家,不僅在男女主角需要幫助時多次施以援手,分錢分糧,還為男主女兒的學雜費“碰瓷”訛錢,渾身擦傷在所不辭。
“我們雖然窮,但銀行的錢,絕對不能偷!”即便識破騙局,大哥的善良還是征服了怒火:“你的女兒就像我的孩子,我的兒子名額被占,我不能再讓另一個孩子上不了學!闭f著放棄了舉報。卑鄙與高尚,和財富多寡沒有關(guān)系。正是在不斷折騰和深刻對比下,男主最終幡然醒悟,選擇向校長自首,準備放棄女兒的入學資格。 實際上,本片笑料的來源,從本質(zhì)上講是夫妻二人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這正是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間離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堅持認為無論在哪所學校,關(guān)鍵要讓孩子快樂,對新鮮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屑一顧。女主則更加實際,與其有一個快樂童年,她認為更重要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進行高強度超齡學習。
總之,一方讓孩子遵從個性發(fā)展,另一方則注重孩子的服從與認同。我認為這兩點完全可以兼顧。我們總說先做人再做學問,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連知識都講不好,怎么去教做人呢?老師把責任推給家長,家長則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兩頭都落空,把孩子耽誤了。好在夫婦二人最終達成了一致,在學習知識與階級教育面前,還是選擇了讓孩子做一個健康而陽光的人。 第二個驚訝之處在于:《起跑線》杜絕了同類型電影的大團圓結(jié)局,反而一浪高過一浪,結(jié)尾布滿驚喜,主題不斷深入。在探討教育不公,底層差距和貧富懸殊在探討教育不公和貧富懸殊之后,電影并沒有在夫婦兩人捐助學校之后立刻結(jié)尾,反而讓老大哥去尋找自己的恩人,男主與老大哥在豪宅中的沖突進一步揭露了所謂貧窮原罪論的可笑之處,構(gòu)造了為富不仁,窮善其身的鮮明對比。
【起跑線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奮斗,新的起跑線01-27
起跑線上的美麗作文09-21
《起跑線》觀后感08-17
《起跑線》觀后感06-29
起跑線觀后感08-23
起跑線的觀后感09-20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后感11-07
《人生的起跑線》觀后感2篇12-29
電影起跑線觀后感600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