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咪鴨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媽咪觀后感
總是會有一段時間像神經(jīng)病一樣愛一部電影。
電影叫《媽咪》,父親這個角色的存在感在電影里被物化為一張集錦CD《Die & Steve:Mix 4ever》(媽媽Diane稱自己叫“Die”,母子的生命線也像這CD的名字一樣永遠地糾纏在一起)
電影里的插曲都收錄在史蒂夫過世的爸爸給他留下這張CD里,讓人禁不住在想這個未曾謀面的父親是什么樣的人,會收錄這些歌曲的父親有著什么樣的性格,他若還在這個家庭會是如何。恰好電影有著唱片封面式的1:1的畫面比例,這樣精巧的細節(jié)設(shè)計讓人心動不已。
Building a Mystery-- Sarah McLachlan (02:48)
出自加拿大女歌手莎拉?麥克拉克蘭1997年的專輯《Surfacing》,這首歌那年在Billboard最好成績排到第三。莎拉的唱腔極其清新,歌曲顯得縹緲空靈,歌詞里也加入了許多宗教元素。片中沒有使用全曲,聽完你會愛上它。
歌曲開頭的吉他聲響起,恰是黑底白字的片名出來的時候(唯一不舒服的一點是和前一首Childhood的銜接太太太太生硬了.....),然后畫面里便出現(xiàn)一位開車的女子,車載收音機里放著這首歌。
陰天,雨后的路面和對面亮起的車燈,伴著車內(nèi)的歌曲intro部分的吉他聲,一切都安詳平和。
第一句歌詞出來的時候伴隨著的便是急剎車的尖叫聲,她目睹了戴安的車禍。于是旁邊商鋪的門打開,商鋪里的音樂聲,門鈴碰撞,周圍窸窸窣窣的人聲聚攏到車禍現(xiàn)場,所有的背景音都正常地加進來,而歌曲沒停,墊在這些社會圖景的聲音之下(這種感官體驗像極了帶著耳機走鬧市或者坐地鐵的感覺)。被撞的戴安費力的打開車門后,歌曲的聲音變大了,原來她們聽的是同一個電臺,小城生活的感覺便立馬出來了——可選的電臺不多,播放的是自己國家歌手的老歌。
莎拉在采訪中解釋這首歌:“我只想表達一個事實,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都有份不安全感存在,只不過都用一副假面掩蓋著。而正是這樣的我們,才如此迷人而美麗!
我想多蘭在一開頭就用一首歌講出了主題,母子間的相互拉扯頂撞,源于撕下面具后想要守護對方卻深埋內(nèi)心不安全感,但正是它存在,電影中的愛顯得鋒利卻迷人。
White Flag-- Dido (09:21)
出自英國女歌手蒂朵2003年的專輯《Life for Rent》。歌曲原本講述的是一對分開的戀人,但是他們依然愛著對方?jīng)]有放棄這段感情。是電影里唯一使用了全曲的歌,看完電影后我就單曲循環(huán)這首歌了,根本停不下來。
這首歌出現(xiàn)在戴安從拘留中心把史蒂夫接回來,一路回家的時候。本身就像在心平氣和的敘述的曲風一下子就把母子見面時的愉悅感帶出來了,兒子重新回到母親身邊,母親重新開始有目標有照顧對象的生活,兩個人要一起面對未來的所有不確定和困難,都從這一刻,緩緩拉開序幕。
架子鼓的均勻鼓點都擠在母子笑鬧時語速飛快的吐槽和對話中,從背景音走到前臺的那幾句歌詞
“And when we meet, which I'm sure we will.All that was there will be there still.I'll let it pass and hold my tongue.And you will think that I've moved on...”,暗示著他們?yōu)榱诉@份愛需要付出的妥協(xié)和堅持。
歌曲結(jié)尾,戴安站在自家門前沖對門的凱拉微笑,然后進屋,關(guān)門,蒂朵恰好唱完最后一段重復(fù)的Chores。我確定從她臉上看到了面對新生活的自信。
“There will be no white flag above my door.I'm in love and always will be.”
Colorblind-- Counting Crows (28:23)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搖滾樂隊1999年的專輯《This Desert Life》。人們往往不愿意向外人展露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而歌曲想表達則是在自己所愛的人面前,終于可以卸下面具的暢快喜悅感,Colorblind指的就是那種不再對自己的內(nèi)心作權(quán)衡的自由的狀態(tài)。
歌曲出現(xiàn)在史蒂夫像一家之主一樣外出采購食物和禮品,一路上滑著滑板和玩兒手推車的時候。
玩滑板的少年跟著鋼琴前奏滑出來,陽光,藍天,天橋,空蕩蕩的街道,電影的色調(diào)一下子明亮艷麗了起來。緩慢深情的男聲加進來的時候,史蒂夫耳機里放的卻是rap,他和著耳機里的音樂打著rap手勢,而Colorblind就像他腳下流暢行走的滑板,讓看似完全兩種風格的音樂融合得如此默契協(xié)調(diào)。
史蒂夫在超市前的廣場上拉著手推車喊:“誰是你爸爸!誰是你爸爸!”然后扔掉了手推車。這里的旋轉(zhuǎn)鏡頭中,層層疊疊的云朵夾在藍天綠樹之中,廣闊而開放的感覺愈發(fā)使得這首歌顯得大氣自由,反復(fù)唱著:“I am ready. Pull me out from inside.”
最喜愛的鏡頭之一也出在這里,陽光微斜前,少年推著滿滿的手推車飛奔回家。
一切仿佛就像歌曲響起前,戴安說的最后一句話:“一章結(jié)束了,另一章開始了。”
On ne change pas(我們不會改變)-- Celine Dion (48:11)
加拿大國寶級的女歌手來了,這首歌出自她2003年的同名專輯。天知道多蘭有多喜歡席琳?迪翁,在《費加羅女士》的采訪中被問及是否有意愿讓席琳?迪翁演戲,多蘭立刻連用三個形容詞來贊美她以示傾慕之情。
于是乎,在史蒂夫出場的升格鏡頭后,多蘭直接安排了兩段跟唱。史蒂夫降調(diào)的男聲,還有凱拉幾乎模仿原唱的好嗓子。斯蒂夫在旁邊大聲地說:“她是我們的國寶!”
三個人在歌聲里翩翩起舞(基本跳完了全曲),大家都很放松,在頭一次相互敞開心扉的聊天后,暫時卸下了身上背負的硬殼,裸露出柔軟的內(nèi)部,所以真的是“翩翩”起舞,那些肢體的扭動在歌聲中分外繾綣。史蒂夫畫上的黑色眼線、涂在指甲上的黑色、黑色的背心,戴安的煙熏妝和黑色蕾絲上衣,讓歌曲更顯的迷離而溫柔。
在蝦米上看到有人說:“唯一遺憾的一點是孩子拍手的那個動作沒能跟音樂合拍”。我倒是喜歡極了那個先于拍點得拍手,它讓畫面和音樂的配合顯得自由隨意,因為畢竟這只是一個孩子和一個沒工作的母親,一個做老師的鄰居笨拙的舞蹈罷了。多蘭在這段想表達的自由和隨性就因為這個拍手呈現(xiàn)的淋漓盡致。音樂的出現(xiàn)只是敘事的輔助手段,而絕非畫面需要迎合的對象。
Blue (Da Ba Dee)-- Eiffel 65 (54:32)
Eiffel 65是意大利都靈的一支樂隊,不是法國噢。Blue是他們最出名的一支曲子,發(fā)行于1998年,恰是歐洲電子舞曲(EDM)最為盛行的階段。
歌曲里靈動快速的鼓點脈動、具有金屬味的強烈音效出現(xiàn)在史蒂夫耍性子不聽凱拉上課的時候,典型的生活場景刻畫。于是動感的電子舞曲加上不聽話的孩子,還有他過分的動作,讓這一切在作為老師的凱拉面前顯得分外吵鬧,簡直可以讓人看到凱拉一忍再忍的表面下積聚起的憤怒小宇宙。
于是,凱拉果然怒了。
于是,果然這段音樂漸起的時候,史蒂夫被發(fā)飆的凱拉嚇尿了(恩是真尿了)。那個片段里委屈蜷縮在一起的、惱羞成怒的史蒂夫,其實是對凱拉有著害羞而年輕的懵懂情感的。(這一段史蒂夫的扮演者演技驚艷!完全孩子天性!很喜歡!)
Wonderwall-- Oasis (75:03)
看《媽咪》前不久的一段時間很愛英國搖滾,綠洲樂隊1995年的《Wonderwall》當之無愧成為歌單里的心頭肉。作曲Gallagher解釋這首歌指的是一個想象中的朋友,他會來到你身邊拯救你。
在電影里聽到這首歌便十分激動,而恰在歌曲的第一部分結(jié)束后迎來了電影的第一次開屏,更是被深深地驚艷到!少年用力的在面前撥開屏幕,架子鼓的鼓點同時敲進來。
一比一的寬高比往往只能在鏡頭里容下一個人,恰是在戴安、凱拉和史蒂夫三個人走上正軌后變?yōu)閷捚粒瑡屵浜袜従觿P拉騎車,Steve滑滑板,三個人再一次集體出現(xiàn)在畫面中,人物的生活都開始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You're gonna be the one who saves me? And after all, you're my wonderwall”
整部電影最愛的鏡頭出現(xiàn)在這里,穿著夾克帶著耳機的史蒂夫在滑板上像鷹一樣張開雙臂,抬起頭,風從他的臉上、金發(fā)上、虎口里滑過,充滿少年鼓起的夾克。
這大概是最簡單的最讓人感到自由的表現(xiàn)方法。
Vivo Per Lei(為她而活)-- Andrea Bocelli;Giorgia (89:59)
這首歌是意大利搖滾歌星Gatto Panceri于1995年為意大利盲歌手Andrea Bocelli度身定做,可說是一切音樂人對音樂發(fā)乎肺腑的贊美。經(jīng)典對唱,好聽極。不過電影里是史蒂夫面對律師鄰居對媽媽展開的情感攻勢,鼓起勇氣走上臺唱的跑調(diào)跑拍的KTV版本。
這個律師鄰居居然在搭訕時對戴安說了一句“你是一個漂亮的姑娘你是不是都沒意識到”(好罷我果斷出戲想起了One Direction的歌詞“You don’t know you’re beautiful”)。也正是這個正兒八經(jīng)的鄰居角色開始引爆Steve所理解的母子之間那種專享的排他的關(guān)系。母子之間的又一次吵架便發(fā)生在這之后。
Born To Die-- Lana Del Rey(89:59)
片尾居然用了打雷姐的12年首張專輯里的歌。
要是在電影院里聽我肯定死坐著不走了。
片尾是一場精心醞釀的乖巧的逃脫,弦樂猛然響起的一剎那,白衣少年束身服的最后一顆扣子被打開,白色的筆直的通道,不遠的盡頭是白色的磨砂玻璃門,門外是墨水般彌漫的黑夜。少年嘴角的笑,掙脫開的雙手,跳躍在白色燈光中的金色頭發(fā),終于在撕下乖巧面具后迸發(fā)出巨大的自由力量。
歌詞有所隱喻,在打雷姐的氤氳迷幻的唱腔里,暗示著向“死”而生的宏大未來(媽媽戴安Diane管自己叫“Die”,所以也可以說這是向媽媽奔的未來),那個未來屬于自由的史蒂夫和自由的戴安。“This is the last time, because you and I, we were born to die.”
我并不認為他真的能推開那扇門,但畢竟他和那個在家等他的她,都沒有放棄,他們終歸是勝者。
“Because, like this,there is hope.”
Experience-- Ludovico Einaudi (107:43)
在看電影前便很愛這段純音樂。在片中也是全曲呈現(xiàn)。電影里畫面太美,與這段音樂的匹配更是驚艷。
第二次開屏也是在這里。三個人出門旅行,車駛過大橋的時候,給大橋的航拍鏡頭在漸強鋼琴聲中緩緩展開,就像一副美好的畫卷漸漸展開,而更美好的,是后面一段戴安的幻想。
她幻想著兒子畢業(yè),想著兒子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的那一場大雨,想著自己和鄰居凱拉的開心自在的生活,想著兒子第一次帶女孩子回家,想著兒子離家時從車窗里揮手道別,想著金色甜蜜的婚禮和舞會.....
大量的模糊鏡頭都用在了這段安靜(河流流動的那種安靜)音樂里,美好得讓人看不清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即便是幻想出這一切的戴安,也掙扎著只看到了那些模模糊糊美好愿景?傊嗵m這一段模糊鏡頭用到了點子上,音樂煽動起的情緒早已讓我淚目(我淚點好低...),即便是清晰鏡頭,也和模糊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我說這種安靜平和,是大河流水的那種平和,其河底,實際暗流涌動。果然,開屏結(jié)束后,戴安就用上廁所的借口,看護所簽了字,把兒子送進了她原本想都不會想的公共治療機構(gòu)里。
Welcome To My Life -- Simple Plan
Simple Plan是來自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流行朋克樂團,曾被紐約時報喻為“朋克搖滾復(fù)興”。
在看電影前便瘋狂喜歡過一陣子這首歌,它收在2004年的專輯《Still Not Getting Any》中。第一次聽的時候有Gala樂隊的即視感,當真非常適合在KTV活躍氣氛。(在電影中也是在KTV里出現(xiàn),兩個女孩子在臺上唱這首歌)
【媽咪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寫媽咪1200字10-28
我媽咪的美麗瞬間11-25
媽媽咪鴨觀后感02-17
如何準備“三八”婦女節(jié)給媽咪的禮物?作文11-24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觀后感04-13
觀后感重返狼群觀后感08-23
宮崎駿風之谷的觀后感-觀后感10-19
圓明園觀后感模板-觀后感10-19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