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街上的記憶
初二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名曰《吆喝》,文筆樸實卻有趣,生動的再現(xiàn)了老北京胡同里的聲音特色。那頗有趣味的對于吆喝聲的描寫,讓我思緒紛飛,恨不得一頭扎進(jìn)課本,進(jìn)去另一個多彩的世界,把每一種小吃都嘗嘗。于是,有時也會把自己的記憶翻出來,一條條捋順,仔細(xì)找找腦海里的那些關(guān)于吆喝聲與小吃的畫面,然而,文筆有限,只能表現(xiàn)出其中之一二,不免心生黯然。
記憶里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夏天街上的冰棍叫賣聲。在院子里玩的滿頭大汗的時侯,聽到那一聲冰棍聲,就覺得異常興奮,管大人要來一毛錢,跑去消費。小販一般是外村人,騎一輛大自行車,后邊鐵架上有一個白色的箱子,被厚棉被捂了個嚴(yán)嚴(yán)實實。我緊緊攥著那小小的一角錢,期待著棉被下面的清涼世界。箱子打開的那一刻,有股涼皮撲出,只一瞬間,小販利落的拿一支冰棍出來然后蓋好箱子。這個過程必須是短暫的,因為,耽誤久了暑氣能瘋狂的把冰塊變作冰水。他們一般騎著車子走村串巷,吆喝一聲又一聲,“冰棍兒---冰棍兒---”,這種聲音是比較緩慢的,冰字后面有兩到三秒的停頓后,棍字才會攜帶著兒化韻緩緩出場。還有賣酥魚的,是一個中年大叔,黑黑的皮膚,也是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和他一樣黑。他的聲音是那種低音,感覺聲音從他胸膛升起后又被喉嚨壓著,只能低低的喊出“酥魚唉……酥魚唉”,莫名的有一種滄桑感。他做的酥魚用一個字概括,咸。咸的你必須就著點饅頭大餅的。也正是因為咸,他才能在大夏天的賣酥魚,不然酥魚早就變臭魚了。那時候一塊錢就能買不少,一部分我們吃,另一部分部分給了貓兒吃。那酥魚很小很細(xì),稍微個頭大點的,刺特別多,所以在人們條件好起來后,就幾乎在農(nóng)村絕技了。冰棍進(jìn)了超市里的冰箱,不知咸酥魚有沒有找到它的安置地。
冬天里街上的叫賣聲就一種,糖葫蘆。那人車前有一大塊用高粱桿子扎成的板,那樣子類似于現(xiàn)在車前的擋風(fēng)玻璃。上面插著好多亮晶晶的糖葫蘆,樣子很漂亮。那叫賣的人吐字不清,總是叫出了一種“糖糊嘍”的感覺,人們笑他,糖都糊了,你這糖葫蘆還能吃嗎?他依然那樣吆喝,直到消失的時侯也沒有改過。街上的吆喝聲種類也多,當(dāng)然不是天天有,零零散散的給街道增添了一分熱鬧。小時候農(nóng)村條件不好,縱然五天一個集,也不見得能在集市上買到需要的。這樣說來街上的小販們用自己的自行車給人們帶來多一份選擇。
【初三作文:街上的記憶】相關(guān)文章:
街上的記憶作文06-02
在大街上初三作文05-20
街上的新鮮事初三作文10-03
初中初三作文800字:幸福街上的童話08-27
街上的國慶作文03-31
初三的記憶作文06-06
記憶初三作文07-29
街上作文800字10-05
感動在街上作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