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通用5篇)
圍魏救趙,漢語成語 。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F(xiàn)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zhàn)術。出自《史記》 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膰壕融w歷史典故(通用5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1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釋義】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歷史典故】
齊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既能解舊恨又能削弱趙國,可謂一舉兩得。于是,魏惠王調(diào)撥五百戰(zhàn)車,由龐涓率領,直奔趙國。
龐涓治軍有方,軍隊戰(zhàn)無不勝,很快便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第二年,趙國迫于無奈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領兵前往救援。
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田忌本來打算領軍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zhàn),孫臏制止說:“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nèi)疲憊不堪。你不如率領軍隊火速向魏國的國都大梁挺進,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沖擊它軍備空虛的地方,魏國國都被圍困,魏王肯定會下令龐涓放棄攻打趙國而回兵自救。我們再在龐涓回師的必經(jīng)之路,中途伏擊他,必定可以大獲全勝。這樣,我們不但可以一舉解救趙國之圍,而且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成果!
田忌聽取了孫臏的意見,出兵圍困魏國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龐涓回軍自救。龐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后,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jīng)之地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jīng)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齊國軍隊大勝,趙國的危機也相應解除了。
【成長心語】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樣的定理在科學研究領域,是成立的,但它并不一定適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身陷困境時,與對手發(fā)生正面的沖突,以此來解決問題,固然是一種方法,不過絕不是最聰明的方法。身處困境之中,只要我們不被自己的處境嚇倒,靜下心來,認真尋找對手的軟肋,繞過對手的正面攻擊,從其軟肋下手,一樣可以擺脫困境,甚至還有可能轉(zhuǎn)敗為勝。所以,有些時候,兩點之間“曲線”最短。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2
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zhàn)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xiàn)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我們?nèi)鐜П蛭簢鄱汲谴罅好筒暹M去,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zhàn)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叁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zhàn)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3
【歷史典故】戰(zhàn)國時期,魏惠王派大將龐涓進攻趙國,圍住趙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難以抵擋,就把中山獻給齊國。齊王派大將田忌、軍師孫臏興兵救趙。孫臏揚言要進攻魏國襄陵,龐涓中計回兵救襄陵中了孫臏的伏擊,解了趙國之危。
【典故】《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解釋】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4
【解釋】: 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
【歷史典故】:
戰(zhàn)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說:現(xiàn)在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nèi)一定空虛。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一定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采納了孫臏的'建議,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后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zhàn)術。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 篇5
公元前353年,魏國國君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團團地圍住了趙都邯鄲。情況非常危急,趙國的國君趙成侯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援兵。齊國的國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為大將,拜孫臏為軍師,發(fā)兵去救趙國。 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謀不足,又是個急性子,奉命之后,便想立刻趕到邯鄲去與魏兵廝殺,可孫臏不同意。
孫臏,是我國歷史上很有名的軍事學家孫子的后代子孫,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學家,田忌很佩服他。有這樣一回事:田忌常喜歡與齊國宗室的公子們跑馬比賽,押重金,賭輸贏。可他贏的次數(shù)并不多。田忌去向?qū)O臏請教,問怎樣才能多贏。孫臏沒回答,卻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們比賽時用的馬。孫臏發(fā)現(xiàn),馬的腳力相差不大,但可分為上、中、下三種等級。于是孫臏便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下次有跑馬比賽時,您只管放大膽量下重金與他們賭輸贏,我自有辦法叫您獲勝。"不久,又逢跑馬比賽,田忌就去報名參賽,并押下千金。等到臨場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面授機宜說:"第一場,您用您的下等馬去同他們的上等馬周旋;到第二場,您用您的上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中等馬;到末場時,您則用您的中等馬去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待三場賽完下來,田忌只輸一場而贏了兩場,結果以總分之多取勝,贏得了齊王的千金獎償。 這時候,田忌想著賽馬的故事又問孫臏為什么不同意趕赴邯鄲去與魏軍廝殺,孫臏說:"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一定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后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或用拳頭猛捶;還有,要排解開兩個人相互的斗毆,萬不可卷入去打,而要避開雙方拳來腳往的地方,尋找機會用拳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位。待挨揍者雙手捧著肚子跪下,原來對打的形勢,便會有所改觀,而斗毆的局面,也會頓然停止,F(xiàn)在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國的精兵銳卒,一定傾巢開赴邯鄲,只剩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國內(nèi)。咱們?yōu)楹尾焕眠@個機會,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占據(jù)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呢?那樣,他們在外的大軍,必然會放下趙國趕回相救。這樣一來,我們豈不是一舉解決了趙國的危急,同時還叫魏國嘗嘗我們的厲害嗎?" 田忌認為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帶兵直搗魏國都城大梁。
齊國的大軍剛到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北),孫臏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來,孫臏說,當魏軍從邯鄲往回的時候,一定要經(jīng)過桂陵。因此,應該在此設伏,布下陣勢,到時好一舉把魏軍殲滅。田忌又依孫臏的計謀而行,很快地軍隊埋伏了下來。 齊兵要攻打大梁的軍情,很快,寵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從趙國退兵救大梁。 魏軍久圍邯鄲,已經(jīng)非常疲憊。龐涓救大梁心切,又來了急行軍,這使魏軍更為疲憊不堪。 魏軍進入了齊兵埋伏的桂陵地帶。只聽一聲號令,齊軍從路的兩側一齊奮勇殺出。突遭襲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哪里還能抵擋得?他們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受傷的受傷,不多時,魏軍大敗,死傷2萬多人,齊軍大勝而歸。 孫臏、田忌這一仗打得好漂亮!既為邯鄲解了圍,又教訓了魏國。
【圍魏救趙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歷史的典故05-22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5-29
歷史典故05-20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07
歷史典故:曲高和寡08-21
扇枕溫席的歷史典故08-03
母愛的歷史典故08-03
看殺衛(wèi)玠的歷史典故07-22
歷史典故:扇枕溫席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