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門羹歷史典故 推薦度:
- 閉門羹民間歷史典故 推薦度:
- 吃“閉門羹”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閉門羹”的歷史典故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學過很多典故吧,典故在傳達表現(xiàn)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閉門羹”的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典故
有時候,人們?yōu)榱宿k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幫忙,如果對方不表態(tài)或者拒絕相見,這樣的情況,你常常會聽到求助者笑著說:“吃了閉門羹啦!”
我們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狀食品。后來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將糧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濃汁的食品,都可以稱為羹,如我們吃過的粟米羹、蓮子羹等,到如今人們連普通的濃汁食品也稱為羹了。
“閉門羹”是什么樣的“羹”呢?其實,這不是什么特殊種類的食品,而是從古代閉門拒客的一個故事中流傳下來的掌故。
相傳在我國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長得如花似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于是很多年輕的男子,便慕名紛紛來拜訪她,希望與她成為朋友,但是不少人卻因為很難見到她,而不能如愿。
為什么很難見到她呢?因為她會客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獻上一首詩,她看中詩文后,才愿意與客人一見,然后才有可能談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會作詩,或者獻上的詩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門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絕會客。
天長日久,來訪的客人們見了羹,也就心領(lǐng)神會,便主動地告辭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所以人們便把這羹,稱為史夙的“閉門羹”。這個故事流傳下來之后,人們便把“閉門羹”作為拒絕的代名詞,只取“閉門”之意而無羹招待。
【注音】
bì mén gēng
【出處】
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一
【解釋】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用法】
作賓語;用于口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同韻詞】
抵掌談兵、新學小生、一介儒生、滅自己志氣,長別人威風、此時無聲勝有聲、茍且偷生、夢撒寮丁、勵志如冰、夜寢夙興、狗吠不驚、......
【年代】古代
【謎語】鐵將軍把門
【其它使用】
朱紹良派去少將高參湯位東,也吃了劉的閉門羹,悻悻而回。
想不到謠言比他回來得還快,回到縣里就有人告訴他,外面已經(jīng)傳說他在地委想見黃書記,結(jié)果吃了閉門羹。
抵滬當天即去指定地點找指定聯(lián)系人接頭,但被餉以閉門羹;以后又去過幾次,也同樣碰壁而歸。
【“閉門羹”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閉門羹01-28
閉門羹歷史典故06-15
閉門羹民間歷史典故06-15
吃“閉門羹”的歷史典故01-31
歷史典故大全-歷史典故素材02-09
趙州橋的典故歷史典故08-02
精選歷史典故01-30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9-23
歷史的典故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