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風(fēng)民俗作文 推薦度:
- 民風(fēng)民俗作文 推薦度:
- 民風(fēng)民俗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民風(fēng)民俗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fēng)民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
元宵佳節(jié),家家戶戶掛上了大紅燈籠,給節(jié)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
傍晚,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堵車后,我們終于來到崇和門廣場。剛走上臺階,哇!人山人海,那些巨型的花燈就好像漂浮在海上的島嶼,這是一些散發(fā)著迷人光輝的“島嶼”。
這是一個巨大的紅燈籠為主體的花燈,紅燈籠的兩旁插著一對紅艷艷的翅膀,翅膀上勾勒出細致精美的花紋,四周是幾幢漂亮的建筑模型。紅燈籠顯得無比喜慶,建筑模型就像是真的建筑物一樣,真是讓人贊嘆不已。
快看,用彩燈做成的馬!馬首高昂,沒有馬鞭,馬兒卻是奮蹄奔跑的樣子。頭馬大概寓意春天,它的身上描畫著綠油油的青草。緊隨其后的馬應(yīng)該是夏天的意思吧,它全身紅的如火,身上還有一些五顏六色的花的.圖案。第三匹馬的身上全是金黃色的銀杏葉,不用說,它肯定是秋天的馬。跑在最后的是寓意為冬天的馬,它就像被冰雕刻而成的那般潔白,它的身上還落著白白的雪花。廣場上還有其他許多很多好看的花燈,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回到家里,圍著桌子坐下,我們要開始吃一種臺州地區(qū)特有的元宵節(jié)食品——糟羹。糟羹的原料很雜,在米漿里摻和上芥菜末、豬肉末、剁碎的海鮮……看起來亂糟糟的,吃起來卻鮮香無比。好吃的元宵節(jié)糟羹里充滿著家的溫暖和幸福。
民風(fēng)民俗作文2
我國幅員遼闊,有著各種各樣的民風(fēng)民俗,如長陽的巴山舞,蒙古族的賽馬……但我最感興趣的要數(shù)北京的了。
想必去過北京的人肯定都吃過北京烤鴨吧!“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北本┛绝営小疤煜碌谝幻朗场敝Q,又有外國人的“到北京,兩件事,游長城,吃烤鴨”之說,可見北京烤鴨是舉世聞名的。吃烤鴨的最佳去處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鴨店。”這家店創(chuàng)于130年前。北京城還有一個大店子,便是位于崇文門外的'便宜坊。便宜坊開業(yè)于1885年,比全聚德還早9年。全聚德烤鴨店以掛爐烤鴨聞名,便宜坊以燜爐烤鴨聞名。盡管兩者風(fēng)味大不一樣,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鴨。
北京還有一個風(fēng)俗,那便是滿漢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園里,35價中外游者身著皇、后、妃和朝臣的服裝,依次進入彷膳飯莊。他們是這家御膳館成立70年來的第五批品嘗滿漢全席的客人。重禮儀,講排場的皇家氣氛在身邊繚繞。擺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們分三個晚宴和一個午宴才能吃完。滿漢全席最多可以達到134道熱菜和34道冷葷,分六次才能吃完。滿漢全席取材之廣泛可謂是登峰造極。具體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陸八珍”三種!吧桨苏洹笔切苷、猴頭、罕達堪、飛龍、虎腎、麋鹿、人參等;“陸八珍”為什蟆、駝峰、口蘑、玉皇蘑、鳳爪蘑、玉米珍、沙豐雞、松雞等;“海八珍”即鯊魚翅、刺參、鮮貝、紫鮑、烏魚蛋、鱉肚、魚皮等。從材料上來看,不僅廣泛,而且珍貴,其中許多在今天已經(jīng)成為保護動物,永遠也吃不到了。滿漢全席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謂是獨一無二的了。當(dāng)然,除了滿漢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宮廷菜肴。
春節(jié)是中國的頭等重要的節(jié)日。被稱為“中國人的圣誕節(jié)”,一般在每年的公歷一、二月份左右。如同圣誕節(jié)一樣熱鬧。在北京,商店張燈結(jié)彩,延長營業(yè)時間,供應(yīng)大量年貨。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燈和各種食品。1993年,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頒布了禁放煙花爆竹的法規(guī),使放爆竹這一傳統(tǒng)習(xí)俗成為歷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里的北京烤鴨,在那里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民風(fēng)民俗作文3
傣族在普洱全區(qū)均有分布,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寧洱、墨江、普洱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繃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jié)構(gòu),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shè)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jié)構(gòu)有落地式和干欄式兩種,干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guān)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chǎn)工具。干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筑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栗樹、黑荊樹當(dāng)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墻,樓后搭有曬臺,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jié)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tǒng)裙、上衣為寬袖敞領(lǐng),領(lǐng)口上襯白布。多數(shù)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huán)、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xí)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tài)、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愿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jīng)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繃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tǒng)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huán),喜歡白包頭,多數(shù)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繃男子服飾趨于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發(fā),不編辮子,只是挽結(jié)在后腦上插上銀發(fā)針,然后用花包頭蓋上,傣繃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zhì)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tǒng)裙,墜耳環(huán)、頭包頭巾。
傣族青年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有邀伴進行的,有單獨進行的,相愛后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huán)、首飾等。結(jié)婚無須雙方父母同意,但須按婚俗完成各項聘禮,方許成婚,婚齡一般在20歲以后。結(jié)婚聘禮較多,景谷江東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須給女方家長酒2壺、肉5斤、面條4把、紅糖20余斤,柴1500斤,吃奶錢100元。此外要送給媒人豬頭一個、枕頭一個,鞋子一雙,還要送給頭人若干斤米和肉;楹蠡亻T要給女家2元4角錢,一丈布。傣繃人的婚姻較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用錢做聘禮,數(shù)量多少根據(jù)各自財力而定。由于受婚配條件限制、傣繃人普遍為近親結(jié)婚,沒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禮較簡單,窮困的備辦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煙酒,請親友來祝賀舉行儀式即可,富裕家殺豬請客吃飯,不搭棚不抬轎,也不吹拉彈唱,舉行婚禮時由長者拴魂線,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賀喜,夫從妻居較為普通,從居多少年,由雙方商量決定。
景谷傣族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化。死人后要請佛爺念經(jīng)超度亡靈,主人家備辦佳肴殿給佛爺和尚,要殺豬牛井招待親友和幫忙的人。超度亡靈后把尸體抬到林里埋葬,頭朝東,腳朝西,用白布裹尸后用木板或竹笆出殯,葬后不壘墳,不立碑,后人也不掃墓。年節(jié)日到佛寺賧佛、滴水,由佛爺念《滴水經(jīng)》,把后人獻給的祭物獻給亡靈。有名望和僧侶等級高的佛爺和尚死后要豎碑,形如佛塔,從“撒迪”級起,地位越高碑塔級越多,碑上刻花卉圖案,無文字。傣繃人死后,要請佛爺和尚念經(jīng)超度,家人為死者做功德,然后用木板做棺材埋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傣社毫人死后行土葬;殯殮用棺,壘墳為志,但無碑文,僅用石塊圍圓。成年人死后,要殺一頭水牛、一頭黃牛作祭品,出殯要請哈尼族“嫫庇”推算選擇。
民風(fēng)民俗作文4
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fēng)民俗。
不一樣的節(jié)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起端午節(jié),讓我想起了爺爺曾對我說的故事:
據(jù)說,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們都會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qū)蛟龍。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從此后來逐漸發(fā)展為龍舟比賽。由于現(xiàn)在水污染厲害,人們通常吃粽子來度過端午節(jié)。
粽子是一種很好吃的食物。我姥姥會包粽子,聽奶奶說:包粽子非常復(fù)雜,要用各種材料,葉子。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兩種:一種是甜粽子,另一種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來是赤紅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會覺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點糖吃,吃起來會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黃豆、豬肉。所以吃起來會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們喜愛。我也愛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fēng)民俗,我最喜歡湖南的習(xí)俗!
民風(fēng)民俗作文5
王安石的《元日》里有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又過年了!春節(jié)將要來臨了,大家都忙里忙外的,連小孩也要幫大人干活,大人們每天都在準(zhǔn)備著過年用的,吃的,玩的,連小孩也不能閑,每天都在家里啃瓜子,看電視。專門給大人添亂,即使這樣年還是來臨了。
除夕是家鄉(xiāng)最值得慶賀的時候,因為今天除了特殊原因外,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子女,父母都會吃團圓飯的,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會說一年中發(fā)生的所有有趣的事情,一年中的所有收獲,還有說說下一年的生活目標(biāo)。吃過團圓飯,所有的人都坐在客廳里,大人們在打麻將,而家鄉(xiāng)這些讀書人會在一起對別人訴說著自己在學(xué)習(xí)中的趣事!班!彭!彭!"窗外五顏六色的,哦!原來是每年必要的節(jié)目開始了——放鞭炮,每家每戶都點燃自己準(zhǔn)備的'節(jié)目——煙花!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希望今年所有的同學(xué)們一起努力吧!用一個好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民風(fēng)民俗作文6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特有的民俗傳統(tǒng)。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取“更歲交子”之意,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肴。趁著放假,我也體驗了一把包餃子的樂趣。
早上,我和媽媽來到小菜場,采購了餃子皮、香菇、胡蘿卜、鴨蛋、豬肉這些原材料,回到家先加工餡料。我當(dāng)媽媽的助手,先把豬肉打成肉糜,香菇切成小顆粒,胡蘿卜弄成蒜泥狀,再把它們倒在一起,放上鹽、味精、姜末、醬油、水等調(diào)料,最后打上一個蛋。我心有疑惑,媽媽一看便知,笑言:“加上一個蛋可對下鍋后餃子皮起凝固作用喲!”哦,我恍然大悟,看來生活中處處皆學(xué)問啊!
擺好盤子,上面放好紗布,我就迫不及待地包起來。照著媽媽說的先把中間的邊壓緊,再把兩邊往中間一捏。哎,餡不聽話地露出來,沒辦法,只好把這爛攤子交給媽媽補救。重新拿起一只,我少取了些餡擺在皮子中央,對折,小心翼翼地這里一捏,那里一壓,哈哈,總算裹好了,可放到盤子中間時,它又像一個醉翁到了過去。媽媽仍在一邊鼓勵我,我包得越發(fā)起勁,一個比一個站得穩(wěn)。
過了一會兒,我把餃子放進鍋里,用沸騰的`水煮著,不一會兒,餃子就像一個個活潑的孩童,漲溢著臉,我把它們撈出鍋,迫切的心情使我吃它的腳步加快了,啊,真是香在嘴里,甜在心間!
包餃子,練技藝,過大年,樂甜甜!
民風(fēng)民俗作文7
可能大家對高山族不是很了解,因為我之前有去那邊游玩過一次,所以對那邊的民俗有點了解。
高山族分為阿美、排灣、泰雅、布農(nóng)、賽復(fù)、曹族和雅美、卑南、魯凱、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飾各具特色。泰雅、賽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論男女都穿著麻布裁制的無袖胴衣。購農(nóng)有長有短,長到膝頭的叫"魯靠斯",短到肚臍的叫"拉當(dāng)"。以白衣為底的盛裝上,還在胸背織有精巧的幾何圖形花紋。市農(nóng)族和曹族男子多數(shù)用獸皮做外背心,胸前掛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裝飾又很實用。排灣和阿美人則喜歡在衣服的袖、領(lǐng)、下擺鑲上細條的.襯色花邊,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為頭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歡赤足,愛佩戴各種多姿多彩的頭飾、耳飾、手鐲、腳環(huán)和項鏈等,排灣人的男子頭冠比女子頭冠更為復(fù)雜和美觀。
高山族的飲食以谷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qū)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平埔人還特產(chǎn)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nèi)草漿伴上鹽即是)。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現(xiàn)在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煙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辟竹編茅,架木為屋,F(xiàn)在住宅類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巖石屋、草頂?shù)叵路课莸,但十分講究造型和實用相結(jié)合。大都呈長方形或四方形,有門無窗。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xí)俗、身體裝飾一般出于成年、美觀、聯(lián)姻、紀功、尊貴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親結(jié)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jié)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nóng)人、曹人多行屋內(nèi)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灣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并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民俗還有很多,比如排灣人的婚禮,跑步迎新娘,在這就不一一跟大家說了。
民風(fēng)民俗作文8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里——大柘鎮(zhèn)塘根村,那里的婚禮風(fēng)俗習(xí)慣非常傳統(tǒng),近似于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嗚里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jié)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占真是無法形容。你瞧,從花轎里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托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愿。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里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xí)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風(fēng)民俗作文9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清明節(jié)、七夕節(jié)、端午節(jié)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天,我剛起床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穿好衣服就發(fā)現(xiàn)一門把手上掛了幾捆捆好的艾葉。后來我問爸爸這件事,爸爸笑著對我說“艾葉可以辟邪,還可以做藥材用!蔽衣犕旰蟠掖蚁铝藰,看見媽媽外婆在包粽子…
媽媽包粽子的動作可嫻熟著呢!先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zhǔn)備好紅豆、豆沙、糯米等做餡,將這些餡煮熟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之后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改文火煮半個小時就可以了。鍋里不時地飄散出一股粽子的香味,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饞嘴的我不住地問媽媽:“粽子有沒有好?我等不及了!”媽媽有時耐心地回答我一聲:“沒有!庇袝r卻懶得回答我。再過半個小時后,饞嘴的我終于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心滿意足了。
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習(xí)俗。端午節(jié)的另一個習(xí)俗是賽龍舟。但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是怎么來的呢?爸爸走過來告訴我:“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仗義執(zhí)言遭到革職放逐,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自己有心報國卻無法挽回,心如刀割,但是屈原不肯放棄自己的'國家,于是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們紛紛劃起龍舟到汨羅江去憑吊屈原,有的還拿著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蝦食用,這樣魚蝦就不會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擔(dān)心飯團被蛟龍所食,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粽子了。以后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xí)俗。為的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蔽衣牭媒蚪蛴形,想不到粽子和龍舟的“背后”竟有這么悲傷的歷史故事。我以后要更加珍惜五月初五這個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一個擁有歷史故事的節(jié)日,我愛這端午節(jié)。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0
泱泱華夏,浩浩中華,綻放著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fēng)民俗。讓我們走進民族大觀園,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風(fēng)民俗吧!
首先讓我們走進哈薩克族,認真了解一下哈薩克族的民風(fēng)民俗。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yè)。在牧區(qū),春、夏、秋三季他們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qū),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然后讓我們走進塔吉克族,詳細了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風(fēng)民俗。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稞、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yīng)生活環(huán)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lǐng)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繡數(shù)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fēng)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圍裙,所戴圓頂繡花棉帽綴有后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于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風(fēng)民俗,就像鮮艷的花朵,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在這赤縣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著五十六朵鮮艷的民族之花。不一樣的菜肴,不一樣的習(xí)俗,不一樣的服飾,不一樣的風(fēng)景,無不讓我們回味無窮。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1
我的家鄉(xiāng)在鄭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里大多都是漢族人,那么漢族的民風(fēng)民俗是什么呢?
首先,漢族人的衣著是多樣化的。男生大多以灰色羽絨服、黑色運動褲為主,而女生的服裝可就不同了,有穿白色羽絨服的,有穿藏藍色沖鋒衣的',還有穿紅棉襖的。大街上行走著“五彩繽紛”的人。
漢族的食品也是口味各異的。主食一般為米飯、面條和饅頭,而配菜嘛,是數(shù)不清的:梅菜扣肉、紅燒肉、酸菜魚、醬香排骨、炒花菜等等。還有牛排、漢堡包、披薩、意大利面之類的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當(dāng)配菜的食物。辣椒在漢族人民的餐桌上也是司空見慣的,但吃辣的人大多都聚集在湖南、四川、重慶等地區(qū)。胡辣湯和燴面是鄭州的特產(chǎn),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來嘗一嘗哦!
說起文化來,漢族可是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呢!漢族又名華夏族,是炎黃二帝的子孫后代。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姓氏多為單姓,有少量復(fù)姓。
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馬上就要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打掃,還有幾戶人家已經(jīng)貼上了倒“!焙蛯β(lián)。在春節(jié)那一天,人們會點燃花炮,火光照亮整個夜空。大年初一,街上熱鬧極了,到處都是去拜年的人。走到人群中,原來老人們正在開茶話會呀!仔細聽,發(fā)現(xiàn)他們正在討論昨天的年夜飯?吹竭@一幅幅場景,我的心頭涌過一陣暖流。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漢族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如果你也是漢族人,那就一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吧!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2
歡歌笑語辭舊歲,載歌載舞迎新春。農(nóng)歷正月十四,舞鋼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賽在溫州路北段拉開帷幕。我作為一個小市民,當(dāng)然不會錯過這個美好的場面咯!
一大早,媽媽就喊我起床,說是要去看花社,我一聽見“看花社”三個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飯,和弟弟、媽媽、爸爸一路小跑來到那兒,鑼鼓喧天,彩帶飄揚,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溫州路那寬闊的路面也變得有些狹窄,依次被人們圍出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個圈子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鉆了進去,“我們幼兒園!”我驚呼道,怪不得這個節(jié)目這么吸引人,原來這個節(jié)目都是些小娃娃們表演的,他們一個個濃妝艷抹,穿著鮮艷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蹺,有的舞獅子,還有一個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數(shù)他了!只見他的臉上長了兩撇翹翹的胡子,穿著鮮紅的'官服,表情夸張,舉止幽默,走起路來,大搖大擺,仿佛他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官一樣,讓人笑彎了腰,人們不時地對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有的還不停地舉起手機來拍照,留下這美好的瞬間。
今年的節(jié)目特別豐富,不但有劃旱船、扭秧歌、舞龍燈、扇子舞、高蹺等,還有精彩的雜技表演,他還是我們老家武功鄉(xiāng)的參賽節(jié)目,我和弟弟擠到臺前,津津有味地看著。
其中有一個節(jié)目的名字叫“吞鋼球”,這個名字聽起來都嚇人,我心里想:“鋼球能吞下去么?吞下去會怎樣?”終于開始了,只見表演人先圍著舞臺轉(zhuǎn)了幾圈,伸伸腿,彎彎腰,做了熱身運動,然后拿出了一個鋼球,并讓在場的一個小朋友檢查了鋼球的真?zhèn),最后,他讓小朋友把鋼球緩緩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咽很困難的樣子,臉憋得通紅,我正擔(dān)心著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臺下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他又調(diào)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樣子,只聽“呸”的一聲,沒吐出來,又吐了幾次。還是沒吐出來,我真擔(dān)心他會不會出什么事兒,心也七上八下,仿佛要跳出胸膛。終于,他用盡了全身力氣,才把它吐出來。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表演結(jié)束了,我對爸爸說:“我終于知道我們老家為什么叫武功了,”你知道嗎,對了!就是武功鄉(xiāng)里面有很多會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員吧!
花社比賽不僅給美好的節(jié)日帶來了喜慶,而且為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畫上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句號。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3
歡樂的潑水節(jié)與那動聽的傳說,不僅僅屬于傣民族的。每逢傣歷新年的到來,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和德宏的德昂族、阿昌族,都在一起共同歡慶,舉行潑水節(jié)活動。國內(nèi)外游客也非常喜愛和向往這個色彩繽紛的盛會,因此也都很想了解和熟識傣家的潑水習(xí)俗。既是這樣,我們的新聞媒體和文化旅游部門(包括旅游企業(yè))就應(yīng)該負責(zé)任地搞好潑水節(jié)活動的宣傳,讓這個風(fēng)靡中外的民族節(jié)日有它本來的面貌和歷史。尤其在西雙版納傣族園內(nèi),這個節(jié)日活動更應(yīng)具有傳統(tǒng)色彩和民俗情調(diào)。
潑水節(jié)在傣語叫“楞賀尚比邁”,因傣歷元旦在六月,又稱做“六月新年”或“六月節(jié)”(時間在陽歷四月中旬)。潑水儀式活動又是此節(jié)的主要活動,據(jù)一本叫作《車里》的史地小叢書里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dān)水一挑,為佛洗塵……,浴佛之后,民眾更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事。”現(xiàn)在,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傣歷新年不斷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除了賽龍舟、放高升、丟包、放火燈、賽鼓、跳孔雀舞、潑水祝福以外,增加了體育表演、文藝演出、游園聯(lián)歡、放氫氣球等,慢慢將浴佛儀式活動淡化了。作為以保護、發(fā)揚傣族傳統(tǒng)文化為重要宗旨的傣族園來說,要不要恢復(fù)那些浴佛儀式活動,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關(guān)于潑水節(jié)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古時候,一個叫捧瑪達拉乍的魔神,違抗天神的旨意,為所欲為,把人間弄得雨旱失調(diào),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樣懲治這個法術(shù)高明的惡魔呢?智慧的天神英達提心生一計,即裝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并將實情告訴她們。這七個姑娘生性善良,本來就對父王的罪惡有憤懣,這時,她們決心殺死父王,為人間除害。一天,她們終于探聽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機將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撥下他的一根頭發(fā),做成弓賽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斷了惡魔的頭。但滾落地上的這顆頭顱竟又變成了新的災(zāi)難,傾刻間邪火熊熊,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七個姑娘把魔頭輪換懷抱,直到腐爛。每輪換時,她們便打來清水相互潑灑,去除污穢。七姊妹大義滅親的果敢行動和功績,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熱情贊頌。深深的懷念變?yōu)榱擞谰玫木匆。也為了紀念麻哈捧重修風(fēng)雨冷熱法公諸于世,人們就把魔王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腐爛的日子,定為潑水的日子。這一天,浴佛之后,人們就用清水相互潑灑,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長。
水的民族視水如生命,每逢潑水節(jié)日的到來,傣族村村寨寨就變成了歡樂的世界,飛灑著水的柔情和友誼。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4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年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jié),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dāng)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xiāng)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nèi)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jù)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qū)的棗樹原都不結(jié)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jié)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jié)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xué)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diào)節(jié)棗樹的營養(yǎng)增長,阻止養(yǎng)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yīng)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yǎng)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fēng)俗。當(dāng)?shù)亓鱾饔羞@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jié)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xiāng)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民風(fēng)民俗作文15
鮮族風(fēng)情: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是歌舞、服裝、民風(fēng)、民俗都極有特色,是我國56個民族大花園中一朵鮮艷亮麗的奇葩。
鮮族人愛整潔,身上的衣著和屋里的器具,總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鮮族人喜歡睡火炕,炕面上鋪著油漆過的厚紙板,進屋就脫鞋,然后不論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盤腿而坐。喝茶和吃飯時,都在炕上擺放著一張小飯桌子,茶飯都擺在小桌子上。鮮族人極講究禮貌,待人友善,民風(fēng)淳樸,極好客。
鮮族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稱。男人的褲子襠大腿肥,便于盤腿打坐;上衣斜襟無鈕扣,用一條長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歡套一件帶鈕扣的深色坎肩。婦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寬而又長。上年紀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輕姑娘則是五顏六色,鮮艷靚麗的裙襖。鮮族人有自己獨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樣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翹,穿脫都方便。婦女承擔(dān)著家中繁重的勞動,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們都習(xí)慣用頭部頂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鮮族幾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們說“長袖善舞”,鮮族人喜穿長裙長袖衣服,舞起來自然是好看的了。連老大爺、老大娘幾步簡單動作的舞蹈,也非常優(yōu)美動人。女人經(jīng)常出來表演的,有長鼓舞、紅綢舞;男人經(jīng)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長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風(fēng)琴,是伴舞的主要樂器。朝鮮的民歌優(yōu)美動聽,像《桔梗謠》、《春耕謠》等,則是讓人百聽不厭的。
朝鮮族的民族體育,更有其悠遠的歷史傳統(tǒng),在民間極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蕩秋千是他們的長項。男子比較喜愛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許用拳頭和腳傷著對方,也不用背部著地計較輸贏,只要將對方摔倒即算是結(jié)局。女人則喜歡跳翹翹板和蕩秋千。每逢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年輕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結(jié)伴地做跳板和蕩秋千游戲。蕩秋千最是她們的拿手戲,她們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飛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種舞姿動作,坐在四周圍觀的男女老少,一邊為她們喝采,有的也在一邊飲酒唱歌為之助興。
拔河是鮮族一項古老的比賽項目,每次比賽規(guī)模都很大,經(jīng)常是村與村、隊與隊之間在節(jié)日里舉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周圍參觀的人更多。因為鮮族人是以種水稻見長的民族,因拔河的繩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徑可達2米多粗。賽完之后,得勝者將繩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擺酒席慶賀。抬回去的賽繩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人們多用它紡織些器物使用,以作將來辦事吉利的預(yù)兆。
【民風(fēng)民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民風(fēng)的民俗作文09-10
民俗民風(fēng)的作文06-22
民風(fēng)民俗作文06-12
(精選)民俗民風(fēng)的作文08-19
(精選)民風(fēng)民俗作文07-03
民風(fēng)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fēng)民俗作文[精選]07-16
[精選]民風(fēng)民俗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