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至圣的啟示初中生600字作文
孔子困于陳蔡。回得米歸,造飯;厝∶锥。及請,子曰:“吾夢父,希祭。”回曰:“不可。米玷,不忍棄,乃食。”子曰:“知人不易!” -----題記
知人不易。
這是至圣孔子所發(fā)出的喟嘆。
舉例來說,就像我熟悉的蕭然。她很開朗,經(jīng)常說個不停。但在一起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她有一個多情憂傷的靈魂。在她的文字里,“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只有酒紅、深白、冰藍三色存在,令人大呼上當(dāng)。
也許我小題大做,因為這司空見慣。夫妻不一定真的恩愛,滿口仁義之人最先挑起戰(zhàn)爭,道貌岸然的人有時內(nèi)心恰好最是骯臟。這一切都不得不讓千百年來的人和至圣一起發(fā)出感嘆:知人不易。
《北齊*顏之推家書》中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寧信眼視,勿信耳聽。”在今天仿佛已成了過去。畢竟人與人之間的隱瞞深了,一次之見,一事之聞就不一定再真實。
如果說知人不易的一些原因可歸結(jié)于別人的隱瞞太深,偽裝的太好,那么另一方面就必得歸咎于人性中的輕視輕信和自己的主觀原因了。于是便有人說:“眼見不一定為實。”(又譯: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的。)
這又啟示我們:與人交往須長時間觀察,萬不能只聽像狡詐的提比略(Tibiling)或?qū)捄甑膴W古斯丁(Hogasiding)這樣人的一面之見。也不能只以一件事決定人的好壞,否則"知人不易"便是當(dāng)然了。
未來將有更多的"畫餅"和"蕭然"。么認(rèn)清他們或說是使"知人容易"的方法,就是認(rèn)清人性,"失去他信力"(魯迅語)。有人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這種想法的體現(xiàn)。劉墉更絕,在《我不是教你詐》中說,“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rèn)清人性。不可因為他們的壞,忘記他們的好;不可因為他的善,忘記他們的惡”。這大概可算作經(jīng)典語錄了罷。
但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或自憐,或嘲諷。亞美尼亞君主狂妄地自封“王中王”,卻被羅馬大將用一只小部隊完全擊敗,便后悔對這為大將所了解的都錯了,哀嘆“知人不易”。其實用對韋斯巴薌的評語再合適不過:“若他不狂妄,便不會知人不易了。”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至圣的啟示,也正是所有人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