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逸”_1000字
“逸”,這是我最喜愛的形容詞,原因不單是因為我的名字里頭有這個字。逸有三義,其一曰超邁,其二乃隱遁,其三謂逸樂。
乍一看風(fēng)馬牛不相及,實則息息相關(guān)。非超邁便看不透“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便談不上“隱士”,頂多只能算是“避世”;非隱逸也便覺不著“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的逸樂。不為五斗米折腰既談到了“陶詩”,不妨聊一聊這位靖節(jié)先生。逝者如斯,千篇綺語浮詞隨波而去,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白描如話,卻傳唱千古。陶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以至后世“擬陶”“和陶”之詩逾千。詩如其人,東晉盛行清德玄談,以隱矯名、以談炫榮的假隱士不少,而五柳先生不愧為真隱士,“好讀書,不求甚解”,“性嗜酒,造飲輒盡”;蛟幌麡O,其實淵明何嘗未有“金剛怒目”式的.豪情,“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吟詠?何嘗未有積極用世、兼濟天下的壯志,惟怨塵世如網(wǎng),退而獨善其身,實在無可奈何。獨釣寒江雪嘗游浙西嚴(yán)子陵釣臺,“云自無心水自閑”“青云不及白云高”,子陵不正是那一朵離岫之云?置腳帝腹之上,坦然而臥者,更復(fù)有誰?李太白亦不過是國忠研墨、力士脫靴罷了,對玄宗恐怕還得畢恭畢敬吧。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看著子陵祠中的碑刻,不禁慨然長嘆。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多少人朝思暮想,偏有人不屑一顧,倘若為名,光武帝四請,比三顧隆中尚多一回,架子也算搭足,孰又知“傲煞人間萬戶侯,富春江煙波釣叟”?子牙釣魚,愿者上鉤,子陵釣的卻又是什么呢?武陵豈必皆神仙又游西湖,除了白娘子,還記下了一人,就是和靖先生,亦即林君復(fù),一位終身未娶,或者說是“梅妻鶴子鹿家人”的隱者。魏晉多隱士,那是因為其時世道如涅,白沙難保,“識趣兒的”大多潔身自好,歸隱田園。然而這位林先生生逢北宋盛世,偏要結(jié)廬孤山,“竹樹繞吾廬,清深趣多余”,實在叫人捉摸不透,或許只他才稱得上真隱士吧,抑或西子勝景勾魂攝魄?“鶴閑臨水久,蜂懶采花疏,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比起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更為自得,用今天的話來講,可能就是小資吧。清風(fēng)明月四萬錢回望故里,其實茂苑隱士亦頗多,譬如蘇舜欽。
同許多封建文人一樣,他也是被貶之后心灰意冷,這才筑亭閑居。滄浪者,取“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于是雖說是隱逸,連亭名二字都不忘表一表“跡與豺狼遠(yuǎn),心隨魚鳥閑”的怨情,可見隱得不純。不過自此之后,“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guān)”,也足以使他對萬古以來久溺仕宦者感到可笑可憫。顯然,一個封建知識分子要從精神上擺脫仕宦的羈縛,談何容易?“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實在警人。
“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由此觀之,以上四人頂多也只算是小隱。余學(xué)淺識薄,無力辨窮達(dá),析進(jìn)退,只知“逸”字委實可愛。今朝今日,箕山潁水已湮,野鶴閑云無返,物欲橫流,紙醉金迷,勸人避世固然可稽,然于追名逐利之隙,深夜捫心,寒風(fēng)冷月,靜心清腦,“逸”字當(dāng)頭,至少可以免入岐途。至于我,正值青春年少,自當(dāng)滿腔抱負(fù),不過既然父母為我起了這么個名字,我想為人處世還是“逸”一點吧。
【生活中的“逸”_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生活中的亮點01-11
生活中的陽光12-27
生活中的課堂11-23
生活中的諺語12-18
生活中的問題作文09-10
生活中的常用諺語01-28
關(guān)于生活中的諺語12-13
生活中的科學(xué)作文07-28
生活中的我的作文01-11
生活中的成長的作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