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槐樹下的沉思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xiàn)。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槐樹下的沉思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槐樹下的沉思作文1
時光流轉,歲月悠然,回憶如曲,輕輕彈。曾經的快樂!該何去何從呢?
——題記
一片片影子在慢慢地移動,流年的腳步邁過無數個黑夜與白晝,輾轉了時光的結?偸且槐橐槐榈脑谀X海里回放:湛藍的天空,茂盛的樹林,陽光灑在小河上,泛起金色的漣漪,一條條清幽的小路,通向一戶戶人家。臺階上長滿了碧綠的青苔,不知從哪飄來一陣菜香,讓我們饞出了口水。
記憶中的童年就是這個樣子吧!可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我,卻尋覓不到一絲它的蹤影呢?
破敗的.房屋,周圍長滿了雜草,有些路已經被雜草覆蓋。屋子上的窗戶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了毫無感覺的空洞;那些富有靈氣的門楣已不再有了,都隨著時光逝去了。我聽見了哭泣,轉過頭,曾經那顆高大的老槐樹已不存在了,還殘留著矮墩墩的樹樁。摸著這一圈圈的年輪,我忽然感覺到一陣心酸,童年的時光幾乎都是在這老槐樹的陪伴下度過的呀!一直記得,上了年紀的人總會拿著收音機和蒲扇,在傍晚時來到槐樹下乘涼。孩子們有的會坐在槐樹下聽老人講故事,有的卻在圍著大樹唱呀跳呀,發(fā)出一陣陣開心的笑聲。
時光慢悠悠地流走。而現(xiàn)在,一切都成了遺憾。時間!你帶走的太多了!留給我的,只有殘敗不堪。終于明白了一句話: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后,笑著笑著就哭了。誰知道,那笑容包含著多少苦澀和無奈。我們始終無法抗衡時光,任何東西都無法經住歲月的蹉跎,也包括記憶。記憶中的那人,那事,終有一天會模糊不清,剩下的只會是漫無邊際的黑暗。
站在這里,我感覺到了害怕;蛟S,我無法從容面對屬于我的記憶被時光帶走,無法看見它過去的熱鬧與繁華變成如今的破落,太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遺憾。成長或許就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就像在水晶球里一直舞蹈的芭蕾女孩,裙角微微揚起,華麗的旋轉,那么美麗,卻又那么殘酷,那么易碎。她就是那樣無休止的跳下去,無法停止,你只欣賞到她的美麗,卻從不曾知道背后的辛酸與無奈。成長總是要繼續(xù),回憶終會埋葬,我始終要面對未來的世界,這是逃避不掉的事實。
曾經的一切,或許它已隨時間而散,又或許,它還住在我的心里,一直住下去。
老槐樹下的沉思作文2
時光流轉,歲月悠然,回憶如曲,輕輕彈。曾經的快樂!該何去何從?
——題記
一片片影子在慢慢移動,流年的腳步邁過無數個黑夜與白晝,輾轉了時光的結,總是一遍遍在腦海里回放:湛藍的天空,茂盛的樹林,陽光灑在小河上,泛起金色的漣漪,一條條清幽的小路,通向一戶戶人家。臺階上長滿了碧綠的青苔,不知從哪兒飄來一陣菜香,讓我們饞出了口水。
記憶中的童年就是這個樣子吧!可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我,卻尋覓不到一絲它的蹤影呢?
破敗的房屋,周圍長滿了雜草,有些路已經被雜草覆蓋。屋子上的窗戶已經沒有了,只剩下毫無感覺的空洞;那些富有靈氣的門楣已不再有了,都隨著時光逝去了。我聽見了哭泣,轉過頭,曾經那顆高大的老槐樹已不存在了,只殘留著矮墩墩的樹樁。摸著那一圈圈年輪,我忽然感覺到一陣心酸,童年的時光幾乎都是在這老槐樹的陪伴下度過的呀!一直記得,上了年紀的人總會拿著收音機和蒲扇,在傍晚時來到槐樹下乘涼。孩子們有的會坐在槐樹下聽老人講故事,有的會圍著大樹唱呀跳呀,發(fā)出一陣陣開心的笑聲。
時光慢悠悠地流走。而現(xiàn)在,一切都成了遺憾。時間!你帶走的太多了!留給我的,只有殘敗不堪。終于明白了一句話: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后,笑著笑著就哭了。誰知道,那笑容包含著多少苦澀和無奈。我們始終無法抗衡時光,任何東西都無法經住歲月的蹉跎,也包括記憶。記憶中的那人,那事,終有一天會模糊不清,剩下的只會是漫無邊際的黑暗。
站在這里,我感覺到了害怕。或許,我無法從容面對屬于我的記憶被時光帶走,無法看見它過去的熱鬧與繁華變成如今的破落,太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遺憾。成長或許就是件很殘酷的.事情,就像在水晶球里一直舞蹈的芭蕾女孩,裙角微微揚起,華麗的旋轉,那么美麗,卻又那么殘酷,那么易碎。她就那樣無休止地跳下去,無法停止,你只欣賞到她的美麗,卻從不曾知道背后的辛酸與無奈。成長總是要繼續(xù),回憶終會埋葬,我始終要面對未來的世界,這是逃避不掉的事實。
曾經的一切,或許它已隨時間而散,又或許,它還住在我的心里,一直住下去。
【老槐樹下的沉思作文】相關文章:
老槐樹下的夏日時光作文11-26
天空的沉思作文12-03
高一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01-27
夜半沉思抒情作文01-18
關于血的沉思的作文02-01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02-02
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作文(2篇)12-18
我陷入了沉思的作文01-28
我陷入了沉思作文01-27
道德旗幟下的沉思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