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5篇[優(yōu)秀]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考作文 篇1
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種自然的表達狀態(tài),一種樸實的生活寫真。因此,筆者認為“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是小學作文個性化的真實內(nèi)涵,并通過一系列策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做到“人人表達自己觀點,個個表現(xiàn)自我情感”,從而使小學作文充滿個性化與生命力。什么是“作文個性化”?
筆者認為,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個性的存在和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獨特性,挖掘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指導學生寫出個人真實獨特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以人為本,彰顯個性
習作教學應從對生活的點化和潤澤、對人生的感悟、對人的回歸角度來思考,決不能把寫作只建立在“寫”的層面上,而應把它看成人的生命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不少教師認為,寫作是一種技能,是一種操作的東西,只要抓住了技巧訓練,寫作的水平就會提高。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注重的往往不是人,不是學生怎樣想的,怎樣寫的,而是讓學生如何掌握寫作的各項法則,然后按“法”就班,步步訓練,這樣,學生的習作成了文字的組合游戲,當然,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肯定不會有自己的情感、個性。馮亦先生說得好:“一味相信法,只能誤盡蒼生,把原來可以造就的人推進深淵!边@就說明教學要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必須在“人”上下功夫。
文章的素材往往是確定的、客觀的,但是文章的觀點應該是靈活的、自由的、充滿個性色彩的。誠如羅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對美的發(fā)現(xiàn)!苯處熞寣W生學會關注身邊的事,對生活有獨特視角和見解。為張揚學生的個性,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制度層面上,盡力著眼于“以人為本,彰顯個性”的理念 把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潛能開發(fā)作為重點,體現(xiàn)“大語文”教學的特點與人文傳統(tǒng)的習慣,同時兼顧不同學生的實際,根據(jù)學生習作的差異,進行分組、分層教學,并預設相應的習作時間、空間及評價手段。
文化層面上,注重以風氣育人,營造高品位的班級文化 古人云:“與善人同居,如入芝蘭之家,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誒。”這種潤物無聲的熏陶,促使自覺意識覺醒的感悟,絕不同于從上而下、自外而內(nèi)的灌注式教育。近10年來,在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時,筆者關注到當今小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不夠豐富,語文單調貧乏,除了學生居住方式和人際交流等原因外,狹窄的閱讀面和銳減的閱讀量無異是比較主要的原因。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之一,會讀書,讀得多,能促進寫。
實踐層面上,緊緊抓住“嚴”與“寬”兩個難度 “嚴”與“寬”兩個難度,即強調教學要求從高從嚴,又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嚴”與“寬”的和諧中,讓學生發(fā)展又彰顯個性。這樣,習作往往融入了學生的個性感悟,是融入性格的有生命力的文章。在課堂實踐的同時,要重視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山野,親近大自然。
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名人成長都得益于“野趣”活動,把“野趣”活動當作寶貴的人生經(jīng)歷。文學家劉金在《山野――一本打開的書》中寫道:“山野,它教給我的,豈止多識點鳥獸草木之名而已。它還教給我愛,教給我生活,教給我美好的情絲幻想,山一樣的倔強和淳樸!笨傊耙匀藶楸,彰顯個性”是把習作教學與個體的生命發(fā)展結合起來,要善于激活學生的`“生命力”,煥發(fā)潛在的全部的創(chuàng)造力,當寫作是受教育者對生命的一種呼喚時,教師或許也就掌握了教育的精髓。
致力基礎性教學
“視野廣闊,致力基礎”,這就需要我們立足點要高、要遠,致力基礎,穩(wěn)打穩(wěn)扎,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后續(xù)力。由此看來,高與低不是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并與素質教育是一脈相傳。
廣闊閱讀,輸送精神食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利用晨讀、午休等時間,引導學生靈活嘗試速讀、競讀、順讀、逆讀、精讀、略讀及討論等形式開展閱讀;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圖書角等陣地作用,讓學生擴大閱讀面。與此同時,讓學生備有記錄本,記錄的內(nèi)容分三大塊:成語格言、妙詞佳句、精彩片斷?梢詫ξ恼轮械膬(nèi)容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的批注或感想,學生還為這樣的記錄本起了好名,如《采蜜集》《生活火花》《書海拾貝》。
體驗生活,充裕素材 讓學生盤活“立體”的生活,豐富素材。筆者注重把學生的目光、筆觸引向生活,以豐富其習作素材。豐富學校生活,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類活動,盡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都成為活動的主人。
例如,在記事方面,筆者利用晨間活動舉辦“三分鐘演講”“道聽途說”,利用中隊活動組織“勤勞的價值”“我的拿手好戲”等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學生舉辦聯(lián)歡會、辦手抄報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展示了才華,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和習作的興趣。社會是寫作的巨型寶庫,教師要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例如,關心了解鄰里的新鮮事,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驕陽下的交通警察;通過書報、電視、電腦等,耳聞目睹各方面信息;利用課余或節(jié)假日,看電影,參觀展覽等。
淡化指導,張揚個性
淡化指導痕跡,走進學生心靈,以情隱痕。課程總目標提出“在發(fā)展語文的同時,發(fā)展思想能力”“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豐富表達內(nèi)容”。淡化指導,關注到學生作文能力的差異,自身文化知識背景、興趣、習慣、擅長等方面的不同,同一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的發(fā)展變化。它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其差異,正視其差異,引導其差異,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思維、操作的活動中充分表現(xiàn)自己獨特的個性、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意、超乎常人的大膽想象、不循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獨具一格的語言表達形式,張揚個性,注重整體性效果的提高。
創(chuàng)新思維,激活生命力
作文教學運用同向思維的方式,使學生思想僵化,不敢創(chuàng)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創(chuàng)新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讓學生有個性化創(chuàng)新意識從這里開始。
積累新穎語言,豐富個性化的語言 積累并運用新詞,使用富有新時代特色的詞,特別是網(wǎng)絡語言,不僅使語言顯得鮮活有趣,還耐人尋味。
誘發(fā)創(chuàng)作動力,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 誘發(fā)寫作動機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诖,讓學生嘗試成功,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動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筆者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作文“展示化”。設置“展示自我”園地,把有創(chuàng)意作文,貼在園地便于全班學習。
第二,作文“日記化”。舉辦“佳作欣賞”,每星期五早上,讓寫得有創(chuàng)意、文筆流暢的同學上來朗讀自己每周一篇的佳作,讀后討論,找出閃光點加以賞析。
第三,作文“稿件化”。向學校紅領巾廣播站與校板報欄投稿、向文學社社刊投稿等,為學生作文個性化的發(fā)展提供舞臺。
作文個性化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形成個性化表達方式,從而形成“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既要使他們善于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讓他們勇于正視社會生活中的陰暗面。作文主題遠離輕淺甜膩,拋棄虛浮和華麗,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個性化作文教學才能充滿生命力。
思考作文 篇2
許昌之行,讓我有機會聆聽了專家的講座,還有幸觀摩了幾節(jié)來自許昌、漯河、開封等地的優(yōu)質課,大開眼界,受益多多。
第一次“觀”低年級的識字課,第一次“觀”以音樂為主線的《月光曲》,第一次“觀”充溢朗朗書聲的《觸摸春天》。幾節(jié)風格迥異的課,帶給我不同的感受,也帶給我深深的思考。該如何評價一節(jié)課?該用什么樣眼光欣賞一節(jié)課?
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這三節(jié)課,它們行云流水的設計,跌宕起伏的教學讓我驚嘆之余,心生好奇:這樣的課是不是專家眼中的好課呢?觀課,我僅僅觀了其形,并沒有把握其中的精髓,無法清楚說出問題之所在。所以只能將我粗淺的見解和大家分享,期待得到指點。
第一節(jié)是許昌實驗小學陳泉涌老師執(zhí)教的《識字2》。整節(jié)課游戲貫穿,融入了“我會認”“我會讀”“我會說”“我會寫”等環(huán)節(jié),將讀、說、寫等基本功訓練落到實處。特別是在“我會寫”的環(huán)節(jié),陳老師帶著孩子觀察字形,總結方法,示范書寫,自由練寫,教學扎扎實實有序進行。一節(jié)課下來,容量不小,學生一直處在興奮的狀態(tài),不知道這樣的教學安排是否科學?
第二節(jié)課是開封市縣街小學的王欣老師執(zhí)教的《觸摸春天》。老師的基本功扎實,特別是朗讀聲情并茂。上課伊始,在簡單的交流之后,王老師范讀課文引領學生走進文中,聚焦“神奇的'靈性”展開文本的學習。勾畫交流,暢談感受貫穿其中。在對重點句段進行品讀時,老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盲童”,創(chuàng)設情境訴說,理解“張望”,以情激情,力求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美好的想法卻遭遇了殘酷的現(xiàn)實。孩子沒有真正理解內(nèi)容觸動心弦,而老師缺少了一些適時適當引領的機智,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讀到位,孩子們只能茫然地讀著,沒有了激情,沒有了變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如果能讓孩子在潛心會文中讀懂,讀透,讀出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更好?
第三節(jié)課是來自漯河源匯區(qū)實驗小學的劉珂老師執(zhí)教的《月光曲》,整節(jié)課以音樂貫穿始終。開篇聆聽兩段音樂,發(fā)現(xiàn)不同,感受不同的旋律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引出《月光曲》的學習。中間聚焦文字,找出表現(xiàn)曲子的事物,圈畫表達曲子旋律和節(jié)奏變化的詞語,體會“聯(lián)想”的作用。在聆聽中欣賞《月光曲》,感受聯(lián)想的魅力,理解“觸景生情”的寫法。拓展補充《致愛麗絲》《悲愴》,一點點體驗聯(lián)想的神奇,體味蘊涵的情感,一次次訴說感受,朗讀文段,欣賞畫面、旋律、情感的變化,理解“曲為心生”的境界。最后,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學文識人,激發(fā)學生課下走進貝多芬,聆聽曲子,閱讀傳記。課已盡,曲未止,一節(jié)課下來,縈繞在耳邊的是一段段的旋律。這樣將音樂和語文融合,是否算得上是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一次有益嘗試?
觀課后,一個又一個疑問困擾著我,語文應該怎么教?我的見解對嗎?期待,在議課中解開疑惑,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語文,更明白地教好語文。
思考作文 篇3
當今社會,要說人類最離不開什么,那便是計算機了,有了計算機,生活變得更加方便,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發(fā)達,人類的工作甚至生活,都變成了一連串輸入計算機的文字,符號,指令。不可否認,計算機為人類社會作出了許多偉大的貢獻,但也正因為如此,人類開始愈加依賴于計算機,這就不由地讓我們想發(fā)問:人類離開了計算機還會思考嗎?
前些日子,我在新聞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位七十多歲的老漢摔倒于馬路中間,過路行人無一上前攙扶,老人最終昏迷被交警送往醫(yī)院。一位記者采訪了當時正在過馬路碰到此事的年輕男子,該男子說:“現(xiàn)在老人摔倒訛錢的那么多,哪里敢扶?”其實這便是他的計算機式思考了。網(wǎng)上有關老人假摔訛人的新聞層出不窮,遇到老人摔倒,第一反應便是網(wǎng)上的各種訛人新聞,不去攙扶。計算機上成文的'字眼太過“深入人心”,仿佛成了鐵定的事實,以致于人們都忘了自己去思考一下事情的真?zhèn),而保持計算機式的思考,變得麻木,冷漠。
現(xiàn)如今,買東西買什么牌子用哪種產(chǎn)品更好?不用多說,計算機上一搜便是一大片,各類品牌各色產(chǎn)品,五花八門,全都一一為你羅列出來,可你有過自己獨立思考這些嗎?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性地借助于計算機來挑選了吧,計算機中說哪個好,便好;說哪個差,便是差,人類已習慣于用“看”來分辨好壞,卻忘了用行動和實踐去辨別,這類的計算機式思考數(shù)不勝數(shù)。
當網(wǎng)上評論一個人長得美時,下面往往跟著一大片贊嘆聲,可這些美是由計算機來定義的!美丑難道不應該是人類自己感官的思考嗎?千篇一律的美,豈不過于大眾化嗎?由此可見人類的計算機式思考已是根深蒂固,盲目跟風,單調大眾化。計算機中定義的東西實在太多,以致于人類忘了獨立思考分辨美丑,善惡,好壞,用一條條數(shù)據(jù)輸入自己的大腦,統(tǒng)一的價值觀,失去了自身的特點。
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說:“我不擔心人工智能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后果。”話說的真的沒錯,畢竟人工智能型計算機也是由人類發(fā)明的,可人類的計算機式思考卻是由人類自己養(yǎng)成的,人類應該早早就重視這個問題,而不是聽之仍之,且不顧之。∫f人類離開了計算機究竟還會不會思考,恐怕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吧!
思考作文 篇4
在我的印象中,有件事記憶非常深刻,它讓我難忘,也讓我不敢忘記。幾年前,珠海的一家外企公司的韓國老板借“違紀”大發(fā)淫威,逼迫一百多名中國打工仔下跪,只有來自河南的孫天帥堅決不跪,被砸了飯碗,正當人對孫天帥的行為大加贊揚時,廣州一所大學的一些學生卻發(fā)出了這樣的怪論:“難道一定要犧牲自己來維護民族的尊嚴嗎?”在我看來,此言差矣,民族尊嚴是至高無上的',值得我們用鮮血甚至是生命來維護。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用大無畏的精神來維護民族尊嚴的事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記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寧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還有蓄須明智,不為日寇演戲的梅蘭芳……他們都是我們的民族精英,其赤子之心光輝永在,如果正如上述“天之驕子”所言,那他們豈不都是糊涂蟲了嗎?
因為民族尊嚴,偉大的中華民族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偉大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滔滔不絕地流淌至今,我們記得岳飛抗金,我們記得虎門銷煙,我們更記得八年抗戰(zhàn),為了民族的生存,多少先輩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多少先輩拋妻別子,拼盡了最后一滴血,用他們的血肉鑄造了祖國的萬里錦繡河山,中國人民的偉大,中華民族的驕傲,正體現(xiàn)于此!孫天帥真不愧為龍的傳人,青年的楷模,血管里洋溢著中國人的骨氣。被敲了飯碗算什么,難道為了多掙幾個錢而屈膝下跪?男兒膝下有黃金!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古訓扔到哪兒去了?乞人且不受嗟來之食,深受多年教育的大學生怎能對國家的尊嚴漠不關心呢?
當今社會,并不乏崇洋媚外的現(xiàn)象,沒看見滿大街洋商標,洋品牌比比皆是嗎?一些“國家蛀蟲”為了美元而一心偏袒外資老板,欺壓中國農(nóng)民工嗎?
以上現(xiàn)象,都像烙鐵一樣在我們的心里烙下了一個個重重的印跡,這些印跡讓我們明白:中國人不自尊,沒人給我們尊嚴,中國人不自強,沒人會給我們強盛,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強盛,我們還怕什么呢?要明白,復興中華的重擔時刻在我們肩上!民族尊嚴時刻不能忘!
思考作文 篇5
《去遠方長大》這本書是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新年禮物。47天能做什么?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后最想探究的一個問題。
本書講述了一位父親帶著他9歲的兒子修修一路騎車從重慶到西藏的真實故事。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過47天,父子倆終于自豪地站在了布達拉宮的'腳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的7月25日,父子倆騎行第18天,他們進入高原地區(qū),修修開始頭暈、肚子疼,那是嚴重的高原反應。父子倆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設定了一條路線,一同騎行反復練習,父親試著一邊騎一邊給修修講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經(jīng)過父子倆堅持不懈地努力,修修一天比一天精神,他慢慢適應了高原環(huán)境。又經(jīng)過29天的艱苦騎行,父子倆終于成功地抵達了布達拉宮,他們既興奮又自豪。
這47天,他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最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父親不僅把原本體弱多病、做事拖沓的兒子鍛煉成了一個干脆利落、堅強勇敢的小小男子漢,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修修學會了遇到困難不退縮、不依賴別人幫助,勇敢面對,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的成功,對修修來說這是人生的起步,這47天的磨煉會幫助他一生。
爸爸媽媽送我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閱讀這精彩的故事,更主要的是讓我學做一個像修修那樣的小男子漢,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學會在困難中成長和進步!
【思考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思考的作文01-18
思考作文【精選】02-15
[經(jīng)典]思考作文02-17
(精選)思考作文11-02
思考的作文12-22
思考作文(經(jīng)典)10-17
思考的作文11-10
思考作文08-13
作文換位思考10-21
學習與思考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