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的由來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qū)域,即所謂的“九州”。今天小編告訴大家九州的由來。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后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并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己亥雜詩》)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熬胖荨痹翘撝,后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huán)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笨芍浔疽猱斉c《詩經(jīng)·王風·關(guān)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qū)劃無關(guān)。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qū)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yīng)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qū)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huán)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敝^。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痹诿窀琛⒚裰{中常有九州之說,那么九州到底指哪些地方呢?據(jù)《禹貢》記載,夏朝時的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吨芄佟酚涊d,西周時,多了幽州、并州,而少了徐州、梁州,還是九州。可見,九州之說是春秋戰(zhàn)國以前的行政區(qū)劃,這種古代的稱呼,一直流傳至今,用九州來代表中國疆域。其實,自秦以后,中國的行政區(qū)劃多有變動,秦初設(shè)郡縣,漢朝實行郡國并置。南北朝時,州的數(shù)字大增,合計有208州。唐宋時,全國行政區(qū)劃是道。從元朝以后實行行省制,道、省轄范圍內(nèi),有些城市名繼續(xù)稱州。在我國的30個省(區(qū)、市)中,稱州的城市名,省會一級的就有廣州、福州、杭州、鄭州、蘭州,其他市、縣稱州的就更多了。不過現(xiàn)在的'州,除了自治州以外,不再是行政區(qū)劃,而是城市名稱的組成部分了。
地在魯北
赤帝即炎帝,又號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丈<锤F桑,《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倍蓬A注:“窮桑,少皞之號也!F桑地在魯北!备F桑很可能就是寧陽縣與曲阜、泗水兩縣交界處的小山脈。黃帝所居,即軒轅之丘,《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曰:“軒轅之國在(此)[其北],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一曰]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一曰]在軒轅國北。”既曰“不敢西射”,則軒轅丘當在窮山西,“一曰”者并不可靠。窮山即窮桑,地在“魯北”,可見軒轅之丘當在曲阜西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曰:“封黃帝之后于鑄。”鑄后為蛇丘縣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張鎮(zhèn)南故縣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后于此,可能此即古軒轅之丘所在,至少不會太遠。涿鹿即蜀祿、燭龍、九淖,為古蜀部落。《左傳·宣公十八年》曰:“楚于是乎有蜀之役!倍蓬A注:“蜀,魯?shù)兀┥讲┛h西北有蜀亭!痹诮裉┌彩形鳌?梢娺@里遠古確有蜀部落。又《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侵^燭龍。”章尾山即鐘山,又名舂山、東山。筆者曾據(jù)《穆天子傳》推證該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脈的主峰龜蒙頂。若果如此,則古蜀部落當原在平邑縣東北一帶。
冀,金文作“B”正象雙角鬼臉人形。中國古有崇鬼風俗,冀州當即鬼州之意。梁《述異記》卷上曰:“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首?],四目六手!貪h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闭枪淼男蜗蟆r坑缺粴⒂诩街,看來應(yīng)是被殺于他的老巢。赤帝、黃帝、窮桑、涿鹿既然都在汶泗上源,由此分析,蚩尤、冀州也應(yīng)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nèi)!妒霎愑洝酚衷唬骸敖窦街萦袠访厄坑葢颉,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鄙綎|地區(qū)蚩尤遺跡很多,并且也有蚩尤戲,據(jù)馬德懷先生說:“早年山東泗水縣民間保存了此項傳統(tǒng)。”也可為證。
再具體說來,筆者曾據(jù)《穆天子傳》推證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內(nèi)的今柴汶河,為汶河的支流之一。關(guān)于柴汶河,學界有一定爭議。依《水經(jīng)·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經(jīng)柴縣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謂之柴汶河”,但其源頭并非今東周河,而是今羊流河!蹲髠鳌ふ压辍吩唬骸俺扇朔R師之飲馬于淄者,”成在今寧陽縣東北90里,足證古柴汶河確名淄水,酈說當有所據(jù)。至于今東周河,《水經(jīng)·洙水注》則以之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東周河與泗水之間隔有關(guān)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說今東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酈道元必是失察。至于《山東通志》言洙水之源在關(guān)山,且言小汶河(即今東周河)約在元明時匯奪淄水,那匯奪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里呢?總不至于自淤成淵吧?所以小汶河當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條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nèi),則羊水只能是以今東周河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內(nèi)。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內(nèi)。
換個角度說,《漢書·地理志上》河東郡平陽縣條應(yīng)劭注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集解引皇甫謐曰:“堯都平陽,于《詩》為唐國!薄稄V弘明集·對傅奕廢佛僧事》引古本《紀年》曰:“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堯都平陽應(yīng)無問題。那平陽又在哪里呢?查閱文獻,古名平陽者共有四處:一在山西,《左傳·昭公廿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水經(jīng)·汾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苯衽R汾市治;一在河南,《左傳·哀公十六年》曰:“衛(wèi)侯飲孔悝酒于平陽,”今滑縣東南;兩在山東,《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陽!苯裥绿┦兄;《左傳·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后庸來聘……盟于平陽!倍抛ⅲ骸拔髌疥!薄端(jīng)·泗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苯襦u城市治。
堯在河南并無證據(jù),所以滑縣之平陽為堯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堯在山東的證據(jù)則較多,因而新泰、鄒城兩處之平陽有一處為堯都是有可能的。進一步說,顧祖禹評論泰安州的形勢曰:“州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之形勝,萃于泰安。由此縱橫四出,掃定三齊,豈非建瓴之勢哉!”而這種“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的形勢在泰安州中尤其體現(xiàn)在新泰縣(現(xiàn)設(shè)市)。據(jù)考古學研究,山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分布范圍乃是魯中南山地及其周圍一帶,新泰正處于該范圍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是至關(guān)重要的。堯雖然可能起于今菏澤地區(qū),但設(shè)都于新泰一帶,居中以馭四方卻是極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處西南的鄒城是無法相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堯在山東的話,其都平陽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堯在山西證據(jù)也較多,臨汾之平陽為堯都雖不能完全肯定,但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堯在山東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證據(jù)也更多,那堯都平陽之在新泰也就比在臨汾更具可能。綜而言之,新泰的平陽最有可能是堯都!蹲髠鳌ぐЧ辍房鬃右断臅吩唬骸拔┍颂仗疲瑤洷颂斐,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碧仗萍磮虻氖献澹湓诩街菁让,而都邑平陽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說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內(nèi)。
明白了這一點,《河圖》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勻、冀州被稱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逗訄D》派九州說也就并非無稽之談了。后來,據(jù)《孟子·萬章上》說:“舜……然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薄妒酚洝し舛U書》正義引《世本》曰:“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笨芍,舜、禹皆可能都于堯都平陽,皆可能都于今新泰市境內(nèi)。今市西有禹村鎮(zhèn),歷史悠久,為這種可能又提供了一條佐證。為什么要這樣呢?當然是與新泰的地理形勢(正中)有關(guān)了。為什么會如此呢?恐怕是與禹可能都此有關(guān)!
到了戰(zhàn)國時期,由于疆域的擴大、對古史的遺忘,人們已經(jīng)很難讀懂實際保存了先夏歷史的《河圖》派九州說了。于是便依據(jù)當時中國的版圖來解讀和改寫它們,從而產(chǎn)生了《周禮》派九州說。甚至我們還可根據(jù)《周禮》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東、正北、正西、正南、東南、東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詞語)來大體判斷其產(chǎn)生時間的早晚,即可能《周禮》最早、《呂氏春秋》其次、《禹貢》再次、《爾雅》最后。后來,鄒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nèi)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shù)。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環(huán)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qū)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huán)其外,天地之際焉。”這恐怕就是鄒衍既見兩種“九州”說而又不能解其乖異,遂折中而言的結(jié)果。
青銅時代
在堯舜禹時代,黃河流域究竟是處于部落聯(lián)盟形式之下,還是處于酋邦形式之下,最早較全面地介紹塞維斯的酋邦理論并嘗試采用此理論研究中國國家起源問題的著作是張光直的《中國青銅時代》(三聯(lián)書店,1983),此觀點的代表是謝維揚《中國早期國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王震中《中國文明起源的比較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李學勤主編的《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也有相關(guān)論述。學術(shù)界尚存在爭議,但此時黃河流域尚未步入國家,則已是學術(shù)界的共識,此不多述。此時的黃河流域與大同江流域在東亞前國際體系中分別處于什么地位、發(fā)揮什么作用,是我們要加以考察的問題。
分析《禹貢》的行文,可以清楚地看到冀州所占據(jù)的主導地位。首先,冀州被列為九州之首。其次,在提到其他八州時,都要貫以描述其地理方位的說法,如“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淮、海惟揚州”等等,而冀州前面卻沒有任何說明。第三,其他八州都提到“厥貢”,而冀州沒有。按金景芳的說法:“原來堯舜禹的部落聯(lián)盟僅處在冀州一隅。以治水為契機,堯舜禹這個部落聯(lián)盟的勢力已延伸到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八州,但是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還不能把八州存在的部落聯(lián)盟、部落、氏族等等以血緣為紐帶的大小共同體并入自己的部落聯(lián)盟。”金景芳、呂紹綱:《〈尚書·虞夏書〉新解》,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序”第4頁!队碡暋穼⒕胖葑鳛橐粋獨立的世界來描述,就是當時已存在東亞前國際體系的證據(jù)。《史記·五帝本紀》說舜:“南撫交趾,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薄墩f苑·修文》說禹:“南撫交趾、大發(fā),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肅慎,東至長夷、島夷,四海之內(nèi)皆戴帝舜之功!
《禹貢》將此前國際體系分為九州敘述,意味著組成這一前國際體系的具體單位不論是部落聯(lián)盟、部落、氏族,還是聚落或聚落間組成的各種層次的聯(lián)盟體,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們之間首先是分別構(gòu)成9個大的區(qū)域性次體系,而后才由這9個次體系聯(lián)結(jié)為東亞前國際體系!妒酚洝の宓郾炯o》中所載黃帝以后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依次是:黃帝—顓頊—帝嚳—摯—堯—舜。
【九州的由來】相關(guān)文章:
文學常識:九州的由來10-02
文學常識之九州的由來01-07
文學常識之九州的由來作文11-23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作文06-05
寒假日本九州之旅作文08-30
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作文01-30
立秋的由來08-22
春分的由來03-25
“杞人憂天”的由來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