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集合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的作文1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中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jiān)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xiàn)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yǎng)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鞭炮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云鄉(xiāng)撰寫的《燕京鄉(xiāng)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zhì),有些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酒”、“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lián)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lián)專著《檻聯(lián)叢話》對楹聯(lián)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diào)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jīng)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xiàn)了年畫三個重要產(chǎn)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xiàn)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jié)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fā)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yè)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xiàn)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xiāng)、浙江溫州等地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xiāng)生產(chǎn)的爆竹花色多,品質(zhì)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習俗的作文2
相傳,從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便躲往深山,以逃避〝年〞獸的傷害。
那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躲避〝年〞獸。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討老人。鄉(xiāng)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趕走。〞夜半時分,〝年〞獸闖進村,發(fā)現(xiàn)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鸸夂捅夼诼,只能夠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之后,村里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后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我吟誦起《元日》,就不禁想起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來。
我的家鄉(xiāng)在文成,那里的春節(jié)熱鬧非凡。在除夕的前一。兩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新年的物品:衣服。春聯(lián)。小零食……當然,做年夜飯的食材必不可少,有些人家還買了燈籠掛在門前。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進行大掃除,用干凈的環(huán)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則是過年的一大〝重頭戲〞。還沒等到天黑,炮聲早已〝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長輩們顧不上看風景,手忙腳亂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媽媽則跟姑姑。阿姨們一起精心準備年夜飯。天空變得更加漆黑了,遠處煙火的光芒卻沒有減弱。孩子們趁著這個時間從屋內(nèi)跑出來玩。女孩子們聚在一起,互相述說著自己對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們,總是愛調(diào)皮搗蛋。玩火。扔石頭。放危險的鞭炮,他們哪一樣沒做過?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們忙完后會把孩子們老老實實地關在屋里,不讓出門。 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大約在七。八點就開始播出了。這時,年夜飯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長輩們允許吃飯后,才能動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團聚在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看著歡樂的春晚,整個縣城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吃完飯后不能睡覺,要守歲。這時,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時不時能聽到幾句表示贊嘆的家鄉(xiāng)話。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個縣城的街道上空蕩蕩的,全縣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爭先恐后地去親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子,都要說祝長輩們?nèi)f事如意。壽比南山之類的話,才能拿到壓歲錢。不過,拜年的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大家能夠在新的一年里能夠更好地生活。 元宵節(jié)到了,家家做湯圓,到處都能聞到湯圓甜美的味道。 過了元宵節(jié),春節(jié)差不多結(jié)出了。春節(jié)悄悄地到來,又隨著我們的歡笑聲悄悄溜走。春節(jié),承載著我們的期望與歡笑。
習俗的作文3
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燒的形式為死去的亡靈送紙錢外,因為正逢進入寒冬季節(jié)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傳統(tǒng)的寒衣節(jié)還要送去五色紙做的寒衣,以表達后人對亡者的紀念。
在民俗學中,這一活動歸于社會風俗中的“宗族·祭祀·墓祭”類中。主要習俗有煮紅豆飯以夜奠(亦有以烏糯飯祭墓的),在門前焚燒紙糊或彩印的衣褲鞋帽,也有去墳頭祭焚并用新土覆墓取意"保暖"的。奠祭時,還有男磕頭不哭、女哭不磕頭等規(guī)矩。清佚名《燕臺口號一百首》云:"寒衣好向孟冬燒,門外飛灰到遠郊。一串紙錢分送處,九原尚可認封包。"正是這種情景的寫照。
習俗的作文4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到了,我的家鄉(xiāng)山亭東店的習俗是這樣的:大年初九是我們村的.元宵節(jié),每家每戶有出生男丁的必須去廟里拜拜和拜丁餅。
大年初九早上,早早地去廟里拜拜,還要把丁餅挑到廟里去拜。拜完中午還要做大餐,叫上親戚們到家里吃飯。如果今年家里沒有出生男丁就晚上煮大餐,朋友都到我們家吃。八點就開始分丁餅,可熱鬧了。有一個人在那邊叫全村人的名字。旁邊又站了十幾個人一塊喊,聲音太大聲了。喊到誰家的名字上前拿一下,我們家分了一百多個,這種丁餅好好吃。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習俗的作文5
提起元宵節(jié),我想起了一個十分趣味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里,那村里的人以為是一只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明白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里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里的人說,在村里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說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我燒自我。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節(jié)了。
這就是傳說,不是真的,真的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之后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明白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jié)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著很好玩,也跟著玩,張燈結(jié)彩,可是沒有舍利子,這就構(gòu)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jié)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之后的元宵節(jié)。
唐朝的元宵節(jié)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里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齊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jié)彩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之后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可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自我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十分好玩。
習俗的作文6
端午前后,我們會吃到各種口味的粽子,還可以看到河面上有趣的龍舟賽,但你真正了解關于端午節(jié)的民俗和故事嗎?
有的人可能會說:“端午節(jié)不就是紀念屈原投江的嗎?”其實,除了屈原跳汨羅江的故事,還有一個傳說卻很少人知道。
這個關于端午節(jié)的傳說是紀念伍子胥,他是楚國人,因父兄被楚王殺害而投靠了吳國,吳國打敗楚國后,伍子胥終于報了仇。吳王死后,兒子繼位,吳國又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請和,求和條款上寫著越國每年要獻給吳國大量金銀,吳王很高興,而伍子胥卻說要滅了越國,吳王一怒之下就把他殺了投入江中。
每年端午,艾草芳香四溢,大人們用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額頭上寫著一個“王”字,既驅(qū)邪驅(qū)蛇又顯得很霸氣。除了用雄黃酒寫“王”字,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吃”的習俗,比如:吃打糕、吃煎堆煎餅、吃“五黃”等。
打糕就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錘打制而成的米糕。而“五黃”指端午節(jié)要吃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最后就是雄黃酒。此外浙江北方端午節(jié)還吃豆腐。
每年的端午節(jié),外婆都會給我做許多粽子,有雞腿粽、肉粽、蛋黃粽……如果幸運的話,還能拿到外婆獨家秘制的蜜棗粽。
咬一口蜜棗粽,棗肉直接蹦了出來,甜甜的滋味在舌尖上跳舞,讓我沉醉當中!
習俗的作文7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節(jié)日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國慶節(jié)……而今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冬至。
冬至這天,每個地區(qū)也是有著不同的風俗,二我們這個地區(qū)那肯定是要吃羊肉湯的。
傳說,有一個皇帝在打獵的時候,追趕一只梅花鹿,追著這一只梅花鹿很久都沒有追上她?苫实鄣亩亲右拆I了,正好有一股香味,皇帝順著那香味倒了過去,發(fā)現(xiàn)有一個店鋪,里面一個老人正在煮東西,那皇帝吃了過后,覺得十分的好吃,知道了那是羊雜湯。
現(xiàn)在那羊雜湯也慢慢變成了羊肉湯,這羊肉湯絕對比那皇帝吃的.羊雜湯更好喝。
今天冬至,我們家里就要喝羊肉湯。
一大早,媽媽就去買羊肉了,在市場上每一個店鋪都在殺羊,熱鬧非凡。
我在家里一直盼望著,想到羊肉湯那白白的湯上飄著的一個個油花,閃著光,盛一碗湯一口氣喝完,啊――那味道都不能用好吃來形容,這羊肉湯必定在滿漢全席上也是最耀眼的。
一聲叮――把我拉回了現(xiàn)實,我打開門一看是媽媽,手里還提著一塊閃閃發(fā)光的羊肉,把羊肉放在菜板上,那種只有羊肉獨有的騷味飄了出來,雖然現(xiàn)在很騷但是把羊肉做成了羊肉湯,那就是一種反轉(zhuǎn)。
先把羊肉用水煮一下,去除了羊肉里的血。再重新起鍋水把羊肉和所需的調(diào)料和在一起煮。我們家喜歡在羊肉湯里加一點純牛奶這樣會比普通的羊肉湯更加的白一點,味道也更絲滑。
經(jīng)過了沉浸在羊肉湯里的香味里的漫長的等待,終于到了品嘗的時候了。
這羊肉湯鮮味十足,喝一口就像在有的小雪的小溪旁,一縷陽光照在一株剛發(fā)芽的小草上哪種溫暖的感覺。
我一邊吃羊肉,一邊喝湯,身上立刻暖和了,在這冬日里喝羊肉湯可真好。
媽媽告訴:“這羊肉湯啊,里面可有著豐富的蛋白質(zhì),有的散寒,化氣,健脾,益氣,補腎陽的好處”
我一邊吃,一邊頭也不抬地說:“嗯……那……我要多吃點。”
這羊肉湯,在這寒冬吃也是不二之選。
習俗的作文8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是拜祭祖先的節(jié)日。那么清明節(jié)都有什么習俗呢?
第一要上墳了,全家人一起去拜祭祖先。
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還一邊大聲叫著:“耶!太好了!”
去上墳了我的.姐姐和弟弟也一樣高興,可是這一次不是劃船去的,而是開汽車去的。這時,我的心情又不是怎么開心了,因為乘船別有一帆滋味,可以在船上聊聊天,說說話,吃吃瓜子……可坐在車上,連一點味道都沒有,我坐車還經(jīng)常會頭暈,后來,上了車,我覺得坐車也挺不錯,可以聽很多優(yōu)美的歌曲,還可以吃一些好吃的東西……想著想著就到了一座大山,我們?nèi)ゼ赖焯珷敔敚覀儼岩恍┟牢都译葦[放在太太爺爺?shù)膲災骨,然后,拱起手,拜九下。拜好后,就來放禮炮,震耳欲聾。
拜好了太太爺爺,又去了另一座山,祭奠(和前面一樣祭奠)太爺爺和太奶奶,祭奠好了,就到山上去摘艾草,摘好艾草,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第二包艾餃
我們一回家,就開始做起艾餃來,我們把艾草先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裝進一個籮筐中,再去洗干凈,把艾草燒熟,撈出放進糯米粉中,把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然后,開始包起艾餃來,在艾餃里面包滿甜甜的芝麻。我可和別人做的不一樣,我做了個“女人像”那個女人的“肚子”中,裝滿了芝麻。燒好后,咬一口,汁水從中間噴了出來,我大聲叫道:“哇!真好吃呀!”
這就是我們家過清明節(jié)的習俗了,小朋友你們家是怎么過清明節(jié)的呢?
習俗的作文9
在日本,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于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后,當?shù)亻_始出現(xiàn)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jié),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顒印
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nóng)歷,改用陽歷,但是如今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jié)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習俗的作文10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當?shù)氐莫毺亓曀,就哪小年來說吧。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就很多!讓我給你細細說道。
我們這里的小年,大多都在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這一天,晚上要吃餃子。大人們都忙著發(fā)面,割肉,到了晚上好大吃一頓。由于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所以這一天也會有些過年的氣氛。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nèi),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粉刷墻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于是早上,我們?nèi)疫M行了“除污總動員,”把家里掃的干干凈凈。
“二十八,貼花花!痹谂D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都要貼春聯(lián),剪窗花。在學校,我們美術老師也教過我們剪窗花,所以我剪了許多窗花小兔子,大老虎.....裝飾的家里漂漂亮亮。而且,還要蒸很多饅頭。吃個十天半個月。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于是,上午媽媽去市場買來了許多年貨。有麥芽糖,春聯(lián),還有我們男孩子最喜歡玩的炮竹.......
晚上,媽媽做了豐盛的晚餐,還有必須要吃的餃子。今天我非?鞓!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小年習俗,是不是很有趣。
小年習俗作文2
今年是臘月二十三,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今年是“過小年”的日子,有句俗話說道:“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的物品,直到三十晚上。
今天也是祭祀灶王爺?shù)?日子,在這一送灶神上天言好事,祭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行的。膠東地區(qū)灶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灶墻上,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lián),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然后燒香叩頭,把舊灶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谷草和雜糧,好給灶王喂馬。過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山東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縣、博平等地卻是婦女率兒童焚香拜奠祀灶。舊灶王燒了以后,有的把新灶王當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lián)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習俗的作文11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向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可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可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期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但初一至初三是不能夠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男孩就跟隨大人們?nèi)ジ髯缘挠H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習俗的作文12
千盼萬盼,終于盼到了元宵節(jié)的夜晚,家里剛好有一些元宵,我爭著去煮,在我的伶牙俐齒下,母親終于答應啦!
我揭開鍋,放上水,合好電閘,等水燒開,(上一次,由于我經(jīng)驗不足,煮成了一鍋黑水,。)水開啦!,我把元宵輕輕的放下鍋,我用勺子輕輕把元宵推開,鍋開啦!大功告成。
“開飯了”我喊,這次我的`元宵一個也沒破,一個個圓圓胖胖,好可愛!
吃完元宵后,我又去看花燈,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上涂了點紅色,桃底有大葉子,真是漂亮又簡單,看那以過時的扇燈,雖然它過了時,但它還是那么青春有風度。有氣魄,再看那金牛燈,制好框架后,用閃閃發(fā)亮的金線紙糊住框架,這樣一個今牛就出現(xiàn)啦!還有……真是一言難盡呀!
還有多姿多彩的爆竹,從天上炸開,好象把天空炸出一個洞,滿天的五彩的星星都撒了下來?靵砜!五彩的煙花從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個龍山,那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個情景多么壯觀多么美麗呀!
千言萬語,表達不了我對大家的祝福,我對你的祝福,就象天上的星星一般,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在這里,我只說一句,元宵節(jié)快樂。。
習俗的作文13
陜西是我的家鄉(xiāng),而那里也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包粽子;元宵節(jié)看花燈、吃湯圓等,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jié)。
春節(jié)時,我們老家有吃團圓飯的習俗,大年三十一大早,大伯二伯就一頭扎進廚房,煎炒烹炸,各顯身手。忙了一整天,鹵牛肉、羊肉和兔肉就出鍋了。它們呈醬紅色,冒著騰騰的熱氣,誘人的.肉香飄入空氣中,惹得我們這些小饞貓恨不得立刻就上手抓一塊嘗嘗。
大娘二娘則是做熱菜的好手,她們麻利地擇菜、清洗、改刀,很快,一道道熱乎乎的菜就做好了。比如:小雞燉蘑菇、大鍋燉肘子、香腸炒芹菜等。色香味俱全,想起來就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在他們忙碌的時候,三伯開始貼對聯(lián)和年畫,有了它們的襯托,家里馬上就充滿了年味。而四伯和我爸童心未泯,禁不住我們的央求,帶著我們這些小孩子一起玩摔炮和仙女棒。弟弟妹妹們?nèi)耸忠桓膳簦c著了捻子,很快就散發(fā)出耀眼的火花,就像星星在一閃一閃。而我卻與他們不同,一心想著捉弄人的點子。我手拿摔炮,一臉壞笑地瞄準弟弟妹妹們的腳,趁他們不注意,便朝他們的腳下使勁扔,“啪啪”幾聲,摔炮響了。他們先是被嚇呆了,過了兩三秒便開始嚎啕大哭,大人們先是裝作惱怒地瞪了我一眼,看著他們可愛的樣子,然后也和我一起笑了起來。
這些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我喜歡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
習俗的作文14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庇终f:“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鄙虾Ef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yōu)樨斏瘢且蛏虡I(yè)的發(fā)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習俗的作文15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jié),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guī)淼某圆煌甑聂兆印?/p>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xiāng)廣州也有在端午節(jié)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nèi)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
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習俗的作文09-09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習俗的作文[經(jīng)典]08-14
【經(jīng)典】習俗的作文09-13
習俗的作文03-19
習俗的作文04-19
習俗的作文04-19
習俗的作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