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改變
我的爺爺是個勤勞又慈愛的老人,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固執(zhí),碰到新鮮事物會抵觸會逃避,比如垃圾分類這個事兒……
以前我們家只有一個垃圾桶,廚余垃圾、碎紙塑料袋、過期藥品一股腦兒丟在一起。為了垃圾分類,媽媽又買回了三個垃圾桶,放在廚房像士兵一樣一字排開,爺爺看了,撇撇嘴,不以為然地說:“搞得像賣桶的小攤,嘖嘖……”丟垃圾時,如果每個分類垃圾桶都沒裝滿,爺爺就會把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在一個袋子里。我趕緊給爺爺上課:“爺爺,您這樣扔垃圾是方便了,但是不符合垃圾分類的要求呀,我們要用行動響應號召,讓北侖更文明,讓環(huán)境更美麗嘛!”爺爺心口不一地敷衍我:“知道了,知道了,下次一定好好分!
爺爺倒完垃圾回來,一臉的不耐煩,嘴里嘟囔著:“那些人真是,老說我分得不合格,這不都是垃圾嘛……”看來,爺爺是被抓了現行,索性鬧起了罷工:“反正以后我不去丟垃圾,懶得聽他們啰嗦,我都活了幾十年,搞得老了還不會丟垃圾了,哼!”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勸慰爺爺,爺爺才勉為其難,繼續(xù)這件燙手的工作。
慢慢地,爺爺對垃圾分類越來越上心,出去扔垃圾之前,他捧著垃圾桶左抖右抖,看看是否有“漏網之魚”;偶爾我順手把果皮和擦手紙一起丟進廚余垃圾桶,爺爺就突降到我身邊,“囡囡,我可抓住你了,小細節(jié)怎么不用心,垃圾都分不清,學習能學好?”爺爺做飯時,會突然從廚房探出頭來,揚著手里的螃蟹大喊:“囡囡,快給我查查,螃蟹腮算廚余,那螃蟹鉗子應該算廚余垃圾還是其他垃圾?”
現在的爺爺儼然是家庭垃圾分類專家了,是什么改變了他?我問爺爺,爺爺不告訴我,只是笑著讓我跟他一起去扔垃圾。剛走到小區(qū)垃圾集中放置點,遠遠就看到兩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阿姨親熱地沖我們招呼:“大爺,來扔垃圾啊”。一位紅馬甲阿姨麻利地接過爺爺手中的垃圾袋:“大爺,您分得越來越好了,感謝你們參與文明城市建設呀。”爺爺卻像個孩子似的,不好意思地笑了:“你們每天這么辛苦,不厭其煩地教,我們能不好好配合嗎?”小區(qū)垃圾集中處置點人來人往,兩位紅馬甲阿姨忙而不亂,爺爺也主動幫著分揀,我則拎起小鐵夾,力所能及地清理起地上的'小雜物。
原來是志愿者的微笑,是做一個文明北侖人的驕傲,是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使命感改變了爺爺。爺爺的改變,只是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一個小小投影,真正的文明城市,其實是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其實就在你、我、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