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秋為什么賞月作文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賞月也是一大特色,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中秋為什么賞月作文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中秋為什么賞月作文
中秋節(jié),時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jù)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xí)俗。那么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賞月呢?
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jié)”,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jié)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有描繪。
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jié)”,它源于遠(yuǎn)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jié)在八月內(nèi)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fēng)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從科學(xué)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fēng)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jié)。
賞月的風(fēng)俗來源于祭月,嚴(yán)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jù)《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xiàn)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yǎng)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jié)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fēng)方才大興。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xué)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tǒng)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張燈結(jié)彩,出售時令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亦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高臺觀月,一些富貴人家,則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月餅、水果,或安排家宴,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賞月敘談
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fēng)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xí)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tuán)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jié)。相傳,元朝末年,人們?nèi)淌懿涣嗣晒湃说慕y(tǒng)治奴役,紛紛想要起義抗元,卻苦于無法傳遞消息。此時宰相劉伯溫心生一計,要大家買月餅來吃以避瘟疫;大家買了月餅切開一看,里面卻藏了紙條,號召八月十五夜起義,民眾紛紛響應(yīng),便一舉推翻了元朝,月餅也因此成為中秋節(jié)的應(yīng)景食物。
篇二:中秋為什么賞月作文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diào)。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dá)。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yīng)添上一筆關(guān)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lián)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lián)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